
七年前,一個名叫Boyan Slat的19歲荷蘭少年刷爆全網:他要海洋再無塑料污染,要將惡臭的五大垃圾帶清干凈。他要發明一個機器,改變被塑料侵蝕的世界。當時大人們都笑他:小孩兒做白日夢呢,醒醒吧。
然而,在7年后的今天,少年的“白日夢”,真的實現了。2019年年末,由Boyan Slat帶頭設計的海洋垃圾清理設備補丁系統001/B,在加拿大附近入海測試,成功撈上了60立方米的塑料。
這是人類第一次從太平洋垃圾帶中回收垃圾,證實了Boyan七年前講述的“海洋自凈”概念可行。
18歲考進荷蘭最出名的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修的是水平排名世界前五的航空航天工程專業。如無意外,這一路下去他將走上行業巔峰。
偏偏枝節橫生,Boyan19歲輟學離校,就為了搞一個沒人看好的項目——清理海洋塑料垃圾。2011年,因為喜歡潛水,17歲的Boyan Slat去希臘旅游,卻被當地海里“塑料袋比魚都多”的景象驚呆了。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塑料對我們的世界產生了多大的破壞。少年首先想:“為什么我們不把它清理干凈?”可每個人都對他說:“一旦塑料進入海洋,人類就無能為力了。”
他不信邪,借著上大學后做課題作業的機會,拉上朋友研究海洋垃圾,花光了所有積蓄,又去四處拉贊助,但問了300多家公司,全是拒絕。他跑到TED大會上做演講:“利用洋流捕捉垃圾,而不是人工主動搜集。”這個概念若能實現,清除太平洋垃圾帶所需的時間,將從79000年驟減到5年 。
也許真是“當你足夠努力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吧,半年后,事情峰回路轉。演講視頻突然爆火,Boyan每天都能收到1500封的郵件,有加油的,有自薦的……更重要的是項目在15天內籌集到了8萬美元。深思熟慮之下他輟學建立了工作室,準備跟海洋垃圾死磕 。
但他沒想到,一出師首先面臨的會是輿論風暴。無數專家、網友試圖教他做人:“這根本不可能做到。”“從海灘收集垃圾不就行了,反正海浪會把垃圾帶上來。”希望渺茫、前路未知令人恐懼、投入會是個無底洞……每個人都能講出千百個不行的理由 。
于是,不信邪的他,拿著辛苦籌到的錢,攥著一份跟團隊熬夜做出的長達528頁的報告。2013年到2019年,在大眾面前消失的Boyan,與成員一次次修改設計、測試設備,從小游泳池試到大西洋北海。2018年,系統001號第一次飄到太平洋試驗場,沒撐住垃圾圍堵的壓力,浮桿裂了;一年后,補丁系統001/B推出,終于熬過了測試。從海面上看,這是一個看起來很質樸的設備。
簡而言之,這就是個大簍子。強在不需要依靠人力,而是自己飄著,就能收集垃圾。等到系統裝滿時,設備就會發出信號通知船只前來回收,操作智能還高效。
五大臭名昭著的海洋垃圾帶, 其實只有1%的塑料漂浮在海面上,大多數都沉在海底。若不從源頭上攔住垃圾,海底的花再大的力氣也清不完。Boyan跟團隊制定了兩手方案:一要堵住源頭補給,二要再回收已流出的垃圾,雙管齊下才能事半功倍 。
在他們默默研發多年后,2019年10月,完全由太陽能驅動的全自動河流塑料截留躉船Interceptor終于面世。2020年4月,4輛泵船就已經分別到達了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多米尼加共和國的4條重污染河流,開始工作。固定在河床上的它們,每天最多能截下100噸塑料。塑料回收后,大家下一步就是將它們轉化為可持續產品, 讓垃圾循環利用,再次變成資源。(摘自《格言》木系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