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翠玉
2013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深刻認識,對中國共產黨使命職責的自覺擔當,對二者內在關系的的科學判斷。這一科學論斷深刻揭示出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歷史與現實的統一,保證黨不變質,國不變色。
無產階級政黨領導是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的內在規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方向指引,悖離其基本原則就是改旗易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國發展形態,缺乏時代創新就會封閉僵化。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形態發展理論,資本主義社會必然要被更高級的共產主義社會所替代,但它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需要有相應的階級力量即無產階級來完成這一使命,而在反抗資產階級的斗爭過程中,無產階級的人數優勢和斗爭能力只有通過組織聯合起來,在先進理論的指導下才能發揮出作用。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在反對有產階級聯合力量的斗爭中,只有把自身組織成為與有產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不同的、相對立的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恩格斯進一步指出:“要在每一個國家建立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決定它是沒有任何特殊利益的政黨,黨的領導地位不是靠強制力量達成的,而是因與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和自身的先進性實現的。只有通過無產階級政黨領導才能實現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的歷史任務。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新中國建立的根本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近代中國面臨著非凡的苦難和危機,無數有志之士展開一次次救亡圖存運動,施行各種救國方案,但無論是農民階級、地主階級,還是民族資產階級都因自身的局限性,沒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能從根本上改變國家與人民的命運。1921年7月23日,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了。從成立之日起,它就秉承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明確社會革命的歷史任務。正是在這一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解決了“站起來”的問題,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
共產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和旗幟,是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的最高綱領和基本綱領的統一,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建立新中國,才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筑牢根基。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在要求。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成功地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面對經濟文化上的落后,中國共產黨以勇于實踐的勇氣和魄力,克服艱難困苦,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逐步奠定了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基礎,發展了社會主義文化,創造性地在一個落后國家開啟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毛澤東同志指出:“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我們要為建立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開局是良好的,雖然因復雜的社會環境,對社會主義本質的僵化理解以及實現共產主義的迫切愿望,建設過程中出現了理論失誤,遭遇了重大挫折。但中國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沒變,共產黨的性質沒變,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沒變!這決定了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經歷的曲折磨難,都將轉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的理論準備、實踐積淀和重要經驗。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的決定因素。基于對歷史環境的判斷和解決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問題,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開啟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深層追問與思考,沒有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覺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不可能形成。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政策,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1982年黨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區別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道路由此正式確立。正因為中國共產黨正視問題并勇于改正的態度,決定了它能夠成長為堅強的政治領導力量,抓住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關鍵,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突破口,統籌推進各個領域改革,快速扭轉了中國的落后局面,使中國人民步入“富起來”的新階段。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既有效防止了“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侵蝕,抵御了“蘇東劇變”的沖擊,又避免了社會主義的封閉發展。正如鄧小平同志所強調的“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由共產黨領導,這個原則是不能動搖的;動搖了中國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亂,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其開創形成的根本政治保證。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全面開創全方位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業,充分證明了黨的領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發展的有力支撐。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化使命擔當,旗幟鮮明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當代中國最大特色和最本質特征,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把黨的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治國理政各項工作有機統一起來,貫穿到經濟社會各個領域,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推動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明確宣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90多年來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目標的根本保障。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在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處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如何既堅守住科學社會主義本質,又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目標,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是擺在面前的重要難題。中國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不亞于歷史上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這決定我們更迫切地需要黨的領導,需要黨的領導核心更堅強有力,更卓越有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凝聚發展共識,匯聚發展力量,及時抓住機遇,有效應對風險,堅決回應挑戰,避免發生顛覆性的錯誤。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時代給予的考驗與重任,以強化自身建設作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把主題確定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并持續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是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信心和力量儲備,以黨的自我革命保證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人民性,繼續帶領人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邁向新征程。
近代中國的發展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縱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和探索實踐,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從邏輯起點貫穿始終的核心主線。歷史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黨興則社會主義興,黨強則社會主義強。新一屆黨中央集體提出的“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的科學論斷,是對科學社會主義本質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內在一致的深刻把握,是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探索實踐的經驗提煉,是對現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糊甚至錯誤認識的有力回應,為在新時代這一歷史方位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再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引。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
責任編輯/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