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云濤 鄒霞

2019年5月同江市正式脫貧摘帽以來,全市上下堅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推進落實“四個不摘”和鞏固提升工作,確保工作精準執行、精準落實、精準見效,全面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
強化政策支撐,夯實脫貧攻堅保障。同江市出臺并實施了控輟保學工作方案,實行建檔立卡對貧困家庭學生精準控輟,落實貧困學生“兩免兩補”政策,累計發放各類補助金761萬元,確保義務教育階段除身體原因外無一人失學輟學。筑牢“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線,實行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全額補貼,落實補助資金333萬元。實現“3+X”模式家庭醫生簽約團隊村級全覆蓋,政策受益達45339人次、3752.1萬元。采取新建、改造、置換、租賃、公租房配給等方式,解決1595戶農戶住房安全問題,經鑒定均達到安全標準。投資8388.9萬元,對全市127個村屯114處飲水工程進行新建和改造,設立農村飲水安全管護基金404萬元,實行24小時供水,供水保障率達到100%,水質、水量均達到飲水安全標準。出臺農村飲水安全運營服務保障辦法,成立保障服務中心和基層服務站,設立管水員、監水員,全面保障飲水安全工作質效。
在產業扶貧上聚焦發力。全市整合涉農資金2.02億元,重點實施扶貧產業項目56個,實現全市貧困戶產業帶動全覆蓋,且達到戶均2項以上產業帶動。通過培育發展寒地棚室櫻桃、智能溫室草莓等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122.6萬元;通過發展糧食烘干倉儲、笨榨油加工、水稻精包裝等小型加工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157.1萬元;通過引導發展肉牛和水產養殖業,帶動貧困戶增收19.6萬元,持續拓展了貧困群眾增收途徑。深入推進消費扶貧行動,實現糧食、水產品2類5個扶貧產品銷售額達到1573萬元。針對貧困戶就業問題,建立貧困戶就業、培訓、創業3項愿望臺賬,免費開展魚皮畫制作等實用型技能培訓,實現本地就業244人、市外就業261人。設立村級開發服務、護邊巡查等4大類公益性崗位616個,并結合疫情防控,增設防疫消殺、巡查值守等臨時崗位50個,實現了貧困戶就業增收。
嚴格落實金融扶貧政策,出臺《同江市扶貧小額信貸工作實施方案》,落實政府風險補償金1100萬元,發放小額扶貧貸款1.16億元,政府貼息1042萬元。為符合貸款條件的2042戶貧困戶發放小額扶貧貸款1.02億元,通過帶資入企、帶資入社,帶動貧困戶年增收3000元。通過戶貸戶用,為289戶貧困戶發放小額扶貧貸款1417萬元,用于個體發展生產,戶均增收3000~5000元。在光伏扶貧方面,投資7677.2萬元,建設22個村級光伏電站,制定運營維護和收益分配管理辦法,在帶動無勞動能力貧困戶持續增收的基礎上,村級收益部分,面向有勞動能力貧困戶按工取酬,實行差異化分配,帶動貧困戶增收501.2萬元。在生態扶貧方面,按照國家生態扶貧政策,引導貧困人口參與生態保護、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和發展生態產業,設立250個生態護林員公益性崗位,并為57戶退耕還林貧困戶發放補貼19.7萬元。在綜合保障性扶貧方面,實施兜底保障精準擴面,下發《同江市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實施方案》,將符合條件的農村低保、特困供養人員、建檔立卡貧困戶、低收入戶全部納入困難群眾范疇,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09億元。
拓展工作路徑,提升脫貧攻堅質量。堅持靶向施策、精準滴灌、持續用力,補齊工作短板,夯實脫貧工作基礎,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持續鞏固脫貧成效。堅持“四個不摘”,建立市鄉村三級鞏固提升責任體系,實施“安居保障、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兜底保障、安全飲水、鄉村建設”六項鞏固提升工程,統籌做好貧困村與非貧困村、貧困戶與非貧困戶政策精準適用、雙線幫扶,健全貧困監測預警、動態管理機制,著力阻斷和防范貧困人口返貧和產生新的貧困,確保脫貧攻堅成果長效穩固。深入開展問題整改。圍繞“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成立市級問題自查工作組10個、工作督查組5個,全面開展大排查、大體檢,特別是對“兩不愁三保障”方面存在的問題,全面建立清單臺賬,落實整改責任,實行銷號管理,確保整改實效。不斷提升工作能力。積極開展專題培訓,累計開展培訓65期,培訓干部20195人次,并承辦佳木斯片區扶貧干部駐村幫扶能力提升培訓班,進一步提升了扶貧干部的政治理論、實踐能力和業務水平。同時,注重關心關愛扶貧干部,提拔重用扶貧干部76人,并為駐村干部繳納人身意外傷害險。
創新工作舉措,增強自主脫貧動力。堅持問題導向、路徑導向、效果導向,深化智志雙扶模式應用,激發群眾自主脫貧致富內生動力。推行“應急維修”保障模式。堅持以政府為主體,靈活運用農村住房應急維修改造保障基金,以房屋主體結構和門窗為主,主動作為、查缺補漏,對1912戶貧困家庭住房進行維修,居住環境有效改善,精神面貌顯著提升。推行“孝善基金”敬老模式。發揮鄉村“孝善基金”理事會職能作用,統籌村集體匹配資金、子女繳納資金、社會助貧資金,為全市215名農村老人發放孝善敬老金42.8萬元。推行“農貿市場”助帶模式。依托同江鎮、臨江鎮扶貧農貿市場,解決貧困群眾線下銷售“庭院產品”的渠道問題,目前已有114戶貧困戶備案入駐,實現戶均增收870元左右。推行“愛心超市”激勵模式。持續發揮鄉村“扶貧超市”效用,依托愛心捐助,實施政策知曉、庭院衛生、自主脫貧等積分積累兌換模式,用積分換取生產生活用品,目前已開放兌換1168次,受益人數達7820人次。
(作者單位:同江市扶貧開發工作辦公室)
責任編輯/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