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今的世界環境污染問題困擾著每個地區和國家,環境問題可能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頻繁的霧霾、飲用水的安全問題、工業生產的大分貝等都困擾著我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綠色稅制”的提出提高了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我們有必要分析一下我國環境保護稅會帶來怎樣的效應。
【關鍵詞】 環境保護稅 排污費 效應
此前我國關于pm2.5鬧得沸沸揚揚,空氣質量一度十分糟糕,體現環境污染的官方資料讓人感到十分壓抑。我們能夠切實的感受到周遭環境的變化,如水污染、空氣質量的下降等,無不影響我們的生活環境。一方面企業僅僅追求效益,不顧環境的破壞、資源的利用效率等,這些都是我們在經濟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之前缺乏法律的約束,環境保護稅也沒有應運而生,企業并不會為它的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感受不到自己的生產行為所導致的需要企業額外承擔的外部成本。
一、環境保護稅的內涵分析
截至2017年底,國家應用的是排污收費制度,即各縣以上環保部門核定污染物排放的種類和數量后,排污企業按照有關標準支付排污費即可。排污費的收取作為讓污染者承擔相應的罰款是過去治理環境污染的適用性最強的行政處罰手段,它是以排放的污染物的種類、數量等來決定。排污費制度遵循的是“污染者承擔費用”的原則,對污染環境造成的外部成本通過收費進行內化,由污染者承擔。但是隨著發展,排污費存在的剛性不足、執法不力等缺點漸暴露出來。2018年1月1日《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4月1日迎來排污費的變身即更名為“環境保護稅”,據統計“費改稅”之后,覆蓋了各類生產制造企業近500萬戶,大量生產制造企業將繳納環境保護稅。環境保護稅的正式實施,使一些企業排放應稅污染物所帶來的納稅成本超過治污成本,同時增加日常經營的綜合成本。
從本質上來說,環境保護稅是根據污染物的污染當量來征稅,稅款和污染物是正相關的,如果相關企業積極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稅額將減少。從環境保護稅征收的相關數據來看,環境保護稅鼓勵節能減排、引導生產,具有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改革效益。
二、環境保護稅的效應分析
(一)對企業的效應。與環境保護稅配套的優惠政策的享受能夠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企業若想享受優惠政策需要滿足規定,比如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三十的,減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環境保護稅。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五十的,減按百分之五十征收環境保護稅。這會促進企業努力降低由于必要的生產而對外的排污量,為此企業必定努力去引進環保設備或者更新自己的生產工藝。激發企業的創新研究精神,探索新的生產技術,并符合環保標準。另外,由于世界各地都開始重視環境保護,政府的政策也向綠色產業傾斜,環境保護稅也在發揮其應有的功能,適當的引導市場經濟行為。比如我國對新能源汽車實行的補貼、早些時候低能耗的家電下鄉也反映出了對環境保護的呼聲。可以看出稅收政策會影響經濟行為,經濟行為會影響消費的選擇,而消費選擇又影響生產者的供給。環境保護稅的深化會影響企業的生產,會促進企業的產業轉型,隨著技術的成熟會更多的朝著低碳環保、新能源的產業集聚,把握時機,應對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占據市場份額,促進新技術的成熟。
(二)對消費者的效應。環境保護稅稅的征收對于消費者群體也可以產生積極影響,這種影響重點是通過替代作用來實現。在政府征收環境保護稅之后,承擔稅負的污染產品的價格上漲,企業通過提高污染品的價格將稅負轉嫁給消費者群體,這種情況下,理性消費群體會主動減少對污染產品的消費,而增加清潔產品的消費。因此,從替代效應的角度來看,環境保護稅的征收會使消費者以購買清潔商品來取代對污染商品的消費。從長遠來看,消費觀念隨消費行為發生而變化,從而達到征收環境保護稅的目的。短期內征收環境保護稅會增加資源耗用量大的、高污染的產品的相對價格。從長期來看,在政府征收環境保護稅之后,可以有效促進消費者良好消費習慣的形成,鼓勵消費者使用環保產品。這樣一來,將促使能耗過大、污染程度較高的產品的銷量將會下降,而資源消耗很低、污染程度較小的產品的銷量將大幅度上升。
(三)對環境保護與資源有效利用的效應。由于環境保護稅制定了較高的環境標準并制定了相應的稅目,由于需要承擔稅收負擔,企業不再隨意向大自然排放各種污染物。對于大氣污染物、水污染、固體污染物等設定了稅目,由環保部門與稅務機關協同測算其污染當量,以差別稅率計算稅額。這會制約企業在資源開采階段、生產加工階段、消費者消費階段的選擇,提高環境質量,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開征環境保護稅更加權威和規范,企業不得不遵守否則其行為構成偷、逃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很大程度上會提高企業與個人的環保意識,為環境問題的改善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會讓環境保護稅的深化暢通無阻。稅收負擔的增加會讓企業重新審視自己的經營方式,進行升級改造,以最少的負擔取得盡可能多的效益,盡一切努力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不是隨意消耗。對循環利用資源的企業會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隨著環境保護稅的征收和優惠政策的實施,推動了企業的綠色轉型發展。
總之,《環境保護稅法》等各種政策性文件的頒布和落實有效促進了環境保護體系的完善,契合了“綠色稅制”的理念。我們依然需要完善我國的環境稅收,只有建立了完整的體系才能發揮環境保護稅最大的效應。同時,我們需要積極去探索環境保護稅的潛能,促進環境質量的提高與經濟或者產業協同發展,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激勵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徐安琪. 我國環境稅政策實施效應的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7.
[2] 黃開華.環境保護稅的效應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12):36-37.
[3] 羅宇. 環境稅治理影響區域技術創新的效應研究[D].上海海關學院,2020.
作者簡介:彭耀祖(1996—),男,漢族,安徽廬江人,安徽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政與稅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