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摘 要】 創新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源泉,也是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立足市場的保障。近年來,企業創新相關研究成為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熱點。本文通過梳理國內有關企業創新與財務相關的研究成果,從微觀層面總結了現有文獻。
【關鍵詞】 企業創新 公司治理 管理層特征 公司特征
一、引言
創新是國家前進發展的動力,是我國打造現代化經濟體系藍圖的基石。而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提高其創新水平既是國家實現自主創新的關鍵,也是其立足市場實現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促進企業轉向創新性強、附加值高的領域成為當前研究熱點。學術界有關企業創新與財務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從宏觀政治、經濟環境,到企業內部治理機制,取得了眾多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從微觀層面出發,總結了公司治理、管理層特征、公司特征等因素對企業創新行為的影響。
二、企業創新行為影響因素文獻綜述
(一)公司治理與企業創新
1.激勵機制
如何有效地激勵和約束管理者,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激發其創造性,留住人才,促進企業創新從而提升企業績效,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界和業界研究探討的熱點。
田軒等(2018)研究發現,股權激勵計劃可以顯著提高企業的創新投入產出水平,在區分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兩種激勵模式后發現,前者對企業創新的促進效應遠高于后者。此外,在非國有企業、股價信息含量豐富的企業以及核心技術人員屬于激勵對象的企業中,股權激勵計劃能對企業的創新水平起到更為顯著的促進作用。郭蕾等(2019)認為,對于非高管員工來說,激勵模式對激勵差距的作用并不明顯,激勵差距能正向作用于企業的創新產出。進一步研究發現,較長有效期和授權范圍較大的股票期權以及授權范圍較小的限制性股票更有利于企業創新。劉寶華等(2018)研究也證實了業績型股權激勵在整體上有助于企業創新水平的提高。具體來說,股權激勵與企業創新活動的關系會受到其行權限制特征影響:行權時間限制能促進企業創新水平的提高,但行權業績考核會對企業創新產生負面影響。朱德勝(2019)則基于環境不確定性視角進行考察,發現股權激勵對企業創新的正向效應會受到環境不確定性的約束,但市場化程度提高可以緩解該消極影響。
徐悅等(2018)從管理層薪酬的角度出發,探討了高管薪酬粘性與企業創新之間的關系。實證研究發現,高管薪酬粘性對企業創新的促進作用僅在“獎優—低獎劣”這一薪酬契約關系中才能得以體現,且該正向效應在民營企業和高科技企業中更為顯著。
周冬華等(2019)認為員工持股計劃持有人數越多,高管認購股份比例越高,鎖定期越長,越能促進企業創新水平的提高。它的作用機理是通過擴大員工持有股份的比例,以達到減少代理成本、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的目的,從而促進企業創新。孟慶斌等(2019)則基于企業員工的視角,發現管理層之外的員工持股才是員工持股計劃對企業創新產生促進作用的主力軍;其中,企業擁有的技術人員較多,員工學歷較高以及薪資待遇較為優渥時,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可以對企業創新產生更為顯著的促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員工持股計劃的持股人數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昧地擴大可能會導致“搭便車”的風險,對企業的創新造成負面影響。
委托代理理論認為,有效的激勵機制除了涵蓋薪酬、獎金等物質激勵,也要兼顧晉升、聲譽等非物質激勵,才能更好的緩解管理者的代理問題(KATO T,2011)。朱永明等(2017)研究了企業內部晉升激勵對創新績效的影響,發現高管晉升激勵抑制了企業創新績效,而員工晉升激勵則促進了企業創新水平的提高,這一關系在成長性高的企業更為顯著,在成長性低的企業晉升激勵的作用不明顯。
2.股權結構
股權結構安排是影響企業創新投入的重要因素。朱冰等(2018)考察了多個大股東的股權結構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多個大股東的股權結構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經理人的代理問題,避免一部分股東的私利行為,但同時這種股權結構會導致“過度監督”效應,從而降低代理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降低創新失敗的容忍度,最終抑制企業的創新。針對“過度監督”效應,朱冰等認為通過獨立董事機制,可以緩解該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調節多個大股東和企業創新之間的關系。陳林等(2019)在“熊彼特假說”基礎上,研究了混合所有制企業終極控制權的動態變化對創新的影響與作用。研究發現:(1)不考慮企業規模時,最終控制權是否由國有資本取得并不會顯著影響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創新投入產出水平。(2)當考慮到企業規模時,非國有性質最終控制權對小規模企業具有顯著的創新促進效應,國有性質最終控制權則對大規模企業具有顯著的創新促進效應。羅宏等(2019)發現,國有股權參股能對家族企業的創新產生積極效應。這是由于國有股權參股帶來的行政補貼可以為企業創新提供資金支持,同時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門檻,緩解融資壓力,從而增強了家族企業進行創新活動的意愿,進而對家族企業的創新產生促進作用。
綜上,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安排合理的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促進企業創新的重要途徑。完善的公司治理不僅會對企業績效產生重要影響,而且對我國經濟穩定發展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或效果以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績效是企業亟待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二)管理層特征與企業創新
管理層是公司治理和戰略制定的主體,其行為特征極大地影響著企業的戰略發展。其中包括對企業創新行為的影響。
何瑛等(2019)基于行為金融理論和高層梯隊理論的基礎,分析了高管職業經歷豐富程度對企業創新水平的影響,研究發現,高管職業經歷越豐富,越能促進企業創新水平的提高。其中高管跨企業經歷的豐富度對創新水平的影響最為顯著。市場化水平以及融資約束水平會抑制高管職業經歷豐富度對企業創新的正向影響。姚立杰等(2018)發現管理層能力越強,越能促進企業創新水平的提高。權小鋒等(2019)研究發現,若企業高管曾有過參軍經歷,將會對企業創新產生正向效應,并且高管參軍服役時間越長、軍銜越高,越能顯著促進企業的創新程度。在經濟增速放緩期間,高管參軍履歷對創新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這主要是由于具有參軍履歷的高管激進的決策風格和高效率的執行力發揮了中介作用。田祥宇等(2018)認為國有企業董事長和CEO交錯的任職期間對企業創新的負面影響大于民營企業,而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董事長與CFO交錯的任職期間都會對企業創新水平的提高產生消極影響。王營等(2018)研究發現,構建董事網絡,利用其引資與引智的作用,可以顯著促進民營企業創新水平的提高。張兆國等(2018)發現管理層團隊的穩定程度與企業的創新績效呈正相關,且股權激勵比貨幣薪酬激勵更能促進管理層團隊穩定程度對企業創新績效的正向影響。閆珍麗等(2019)發現制度環境較差的地區,高管縱向兼任對企業創新的抑制作用尤為顯著,縱向兼任的高管通過加劇大股東掏空行為從而抑制了企業創新。
(三)公司特征與企業創新
目前考察企業組織形式對企業創新戰略影響的研究較少。企業集團是一種常見的企業組織形式。蔡衛星等(2019)依托2003年國資委出臺的“企業集團促進政策”為背景,發現企業創新面臨的“融資約束”困境,可以通過企業集團的內部資本市場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企業創新面臨的另一個困境就是“信息匱乏”困境,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企業集團的內部知識市場得以緩和。因此,企業集團相比獨立的企業有著更高的創新水平。黃海杰等(2018)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了二代參與家族企業管理對企業創新水平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二代參與家族企業的管理會對企業的創新水平產生顯著的促進效應,且這種效應在二代有海外留學經歷、企業外部監督作用較弱的家族企業中更加顯著。進一步研究發現,二代參與有助于企業代理成本的減少,且能起到一部分外部監督的作用,從而改善企業創新活動。
三、述評與展望
通過對以上文獻梳理可見,近年來國內對企業創新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非常豐富,其中激勵機制、股權結構以及管理層特征對企業創新行為的影響是當前研究的熱點。目前國內大多數文獻都集中于研究影響企業創新的因素,以及企業創新對企業績效所帶來的影響。但企業績效對創新投入的反饋作用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影響,理論界還鮮有深入研究。此外,不同的行業和產權性質對創新活動給企業績效帶來的促進效應有何差異?不同的激勵機制對企業創新水平和企業績效的影響有何差異?這些都是未來亟待研究的領域。
【參考文獻】
[1] 田軒,孟清揚.股權激勵計劃能促進企業創新嗎[J].南開管理評論,2018,21(03):176-190.
[2] 郭蕾,肖淑芳,李雪婧,李維維.非高管員工股權激勵與創新產出——基于中國上市高科技企業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9(07):59-67.
[3] 劉寶華,王雷.業績型股權激勵、行權限制與企業創新[J].南開管理評論,2018,21(01):17-27+38.
[4] 朱德勝.不確定環境下股權激勵對企業創新活動的影響[J].經濟管理,2019,41(02):55-72.
[5] 徐悅,劉運國,蔡貴龍.高管薪酬粘性與企業創新[J].會計研究,2018(07):43-49.
[6] 周冬華,黃佳,趙玉潔.員工持股計劃與企業創新[J].會計研究,2019(03):63-70.
[7] 孟慶斌,李昕宇,張鵬.員工持股計劃能夠促進企業創新嗎?——基于企業員工視角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19,35(11):209-228.
[8] KATO T. Long tournaments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s in China's listed firms : new evidence [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1 .22(1):1-10.
[9] 朱永明,賈明娥,趙程程.晉升激勵與創業板上市公司創新績效[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34(15):72-79.
[10] 朱冰,張曉亮,鄭曉佳.多個大股東與企業創新[J].管理世界,2018,34(07):151-165.
[11] 陳林,萬攀兵,許瑩盈.混合所有制企業的股權結構與創新行為——基于自然實驗與斷點回歸的實證檢驗[J].管理世界,2019,35(10):186-205.
[12] 羅宏,秦際棟.國有股權參股對家族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J].中國工業經濟,2019(07):174-192.
[13] 何瑛,于文蕾,戴逸馳,王硯羽.高管職業經歷與企業創新[J].管理世界,2019,35(11):174-192.
[14] 姚立杰,周穎.管理層能力、創新水平與創新效率[J].會計研究,2018(06):70-77.
[15] 權小鋒,醋衛華,尹洪英.高管從軍經歷、管理風格與公司創新[J].南開管理評論,2019,22(06):140-151.
[16] 田祥宇,杜洋洋,李佩瑤.高管任期交錯會影響企業創新投入嗎?[J].會計研究,2018(12):56-61.
[17] 王營,張光利.董事網絡和企業創新:引資與引智[J].金融研究,2018(06):189-206.
[18] 張兆國,曹丹婷,張弛.高管團隊穩定性會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嗎——基于薪酬激勵和社會關系的調節作用研究[J].會計研究,2018(12):48-55.
[19] 閆珍麗,梁上坤,袁淳.高管縱向兼任、制度環境與企業創新[J].經濟管理,2019,41(10):90-107.
[20] 蔡衛星,倪驍然,趙盼,楊亭亭.企業集團對創新產出的影響:來自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9(01):137-155.
[21] 黃海杰,呂長江,朱曉文.二代介入與企業創新——來自中國家族上市公司的證據[J].南開管理評論,2018,21(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