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姍
【摘要】源自于英國的家族信托已經在很多國家中擔負起納稅安排和家庭照料的作用,但信托在我國仍然主要作為一種投融資工具,尚未承擔起財產管理的功能。信托制度中所有權和受益權相分離的特點,使得家族信托在稅務規劃、家族企業治理、家庭財產傳承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隨著國內家庭財產傳承的需求日益顯著,家族信托逐漸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
【關鍵詞】家族信托 財富傳承 公司治理
一、家族信托的起源及定義
家族信托起源于英國的“用益制度”,最早是用來規避英國禁止教徒將土地捐贈給教會,因而教徒先將土地轉讓給第三人,由第三人管理土地,并將土地上所獲得的收益轉交給教會。如此,雖然教會并沒有直接擁有土地的所有權,但卻可以享受土地的利益。{1}其最初只是用于家庭財產的跨代轉移,隨著家庭財富的不斷積累,信托的作用也由規避法律轉變為財產管理與資產增值等。家族信托(Family Trust)便由此產生,家族信托是指家族創始人作為委托人,以家庭成員為受益人,將合法擁有的財產委托給{2}信托機構,由信托機構代為管理、處置家庭財產,并向指定受益人定期分配的一種財產管理方式。
二、我國家族信托的發展現狀
(一)家族信托的法律關系
在我國信托法學理上,家族信托應當屬于民事信托。《信托法》第15條規定賦予了家族信托承擔財富傳承的功能:“信托財產與委托人的其他財產相區別……設立信托后委托人死亡的,信托財產不作為其遺產或者清算財產。”
家族信托的法律關系主要涉及以下三個主體。家族信托的委托人即發起人,主要為家族創始人;家族信托的受托人,主要指信托機構;家族信托的受益人,一般是委托人的家庭成員。
家族信托的委托人擔心家族繼承者不愿意或者沒有能力繼承家業,因而希望通過家族信托來使家族資產能夠有效的代際繼承。家族信托的受托人主要為信托公司、私人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家族信托中,受托人基于委托人對其的信任,接受委托人委托的財產,依據信托協議的約定及委托人的意志來代為管理、處置家族資產,并向受益人定期分配。家族信托受益人一般情況下是委托人的家族成員,其享有對信托收益的請求權。
(二)國內家族信托的發展現狀
長期以來,中國國內(大陸地區)并沒有家族信托這一法律架構,以至于一些企業家只能夠以離岸信托的方式設立家族信托,來實現資產的代際繼承。例如,SOHO(中國)和雅居樂公司在上市前,均采用了“信托持股”的法律架構:通過設立SPV(特殊目的)公司持有境外的境內控股公司股份,并將該SPV的全部股份授予信托機構,以信托的方式持有擬上市公司股權,其家族成員享有該信托的受益權,以此實現在對公司控制的同時,家族成員能夠持續獲得上市公司的相關收益。
直到2013年,由平安信托主導推出了大陸首單家族信托產品——平安信托“鴻承世家”系列單一完全資金信托。該家族信托產品的信托財產為單一資金,規模為5000萬元,信托期限50年,由委托人和作為受托人的平安信托共同管理信托財產。雖然該系列產品在設計之初并非專門針對家族信托領域,但保護家族財富傳承是該系列產品的功能之一,委托人可通過指定繼承人為受益人的方式來實現財產繼承。{3}繼平安信托之后,包括招商銀行、外貿信托、北京銀行、北京信托、上海信托等在內的金融機構相繼啟動了家族信托業務,我國家族信托正式開啟破冰之旅。
三、實踐:吳亞軍、蔡奎家族信托
2012年龍湖地產董事會主席吳亞軍離婚案并未使龍湖地產的估值受到太大影響,就是得益于吳亞軍與蔡奎設立的兩個家族信托,將龍湖地產的股權從夫妻共同財產中剝離出來,使得雙方在離婚財產分割時并未涉及龍湖地產的股權分割,避免了龍湖集團因經營管理與持股結構的變動而引發股價的劇烈波動。
在公司重組前,重慶龍湖企業拓展的兩大股東:嘉遜發展(香港)有限公司(吳亞軍持股60%,蔡奎持股40%)(以下簡稱“嘉遜發展”)和重慶旭科有限責任公司分別持有重慶龍湖企業拓展91.3%和8.7%的股權。
(一)設立空殼公司
在龍湖地產上市前,吳亞軍與蔡奎首先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Fit All Investment Limited(以下簡稱“Fit All”)、Precious Full International Limited(以下簡稱“Precious Full”)及Charm Tal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以下簡稱“Charm Talent”),分別作為員工持股計劃及兩人持有部分公司股份的主體。其次,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龍湖地產(開曼)有限公司,作為擬在香港上市的主體(實為空殼公司)。
(二)資產注入
由龍湖地產(開曼)下設的海外控股公司Longfor Investment Co.Ltd(以下簡稱“Longfor Investment”)通過股權收購的方式持有嘉遜發展100%股權,由此完成龍湖地產(開曼)對嘉遜發展的100%控股。
(三)股權轉讓
由兩家離岸投資公司分別持有上述Longfor Investment的股權。Charm Talent以19.2億港元收購Longfor Investment 60%的股份,Precious Full以12.8億港元收購Longfor Investment 40%的股份,由此完成對龍湖地產(開曼)的全部股權分割。
(四)設立家族信托
由匯豐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豐國際信托”)作為受托人,分別設立以吳氏家族成員及Fit All作為受益人的“吳氏家族信托”和以蔡氏家族成員及Fit All作為受益人的“蔡氏家族信托”,兩者均為全權信托{4}。吳亞軍和蔡奎作為信托的委托人和保護人{5},將各自持有的龍湖地產(開曼)的股權以饋贈的方式,分別注入匯豐國際信托的全資子公司Sliver Sea Assets Limited(以下簡稱“Sliver Sea”)和Sliverland Assets Limited(以下簡稱“Sliverland”)中。
由此,家族信托完成了整個由成立到注資的設立流程,公司股權結構也隨之改變,吳亞軍和蔡奎都不再直接控制龍湖地產的股權,而是分別以吳氏和蔡氏家族信托的名義持有。
通過這一家族信托模式,分離了公司股權中的各個要素,并分別由相對獨立的不同主體持有。匯豐國際信托作為家族信托的受托人享有名義上的所有權,而吳亞軍通過擔任董事長及CEO,享有對公司的實際控制權,吳氏、蔡氏家族成員及公司職員(高管及主要雇員)作為家族信托的受益人享有對公司股息分紅的請求權。由此,建立起一種由所有者、控制者與收益者三方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
四、困境:我國家族信托立法滯后于實踐
家族信托在我國的發展仍處于萌芽階段,各金融機構推出的家族信托無一例外都是資金信托,沒有涉及不動產、股權等非資金類信托,這使得擁有多樣化財產類型的高凈值人士對家族信托的意向大大減弱。我國信托制度的缺陷使得家族信托在發展過程中遭遇到了法律上的限制,亟待我們思考并提出解決方案。
(一)家族信托財產所有權屬性模糊
依據我國《信托法》第2條對信托的定義,委托人只是將信托財產“委托給”受托人而非“轉移”信托財產的所有權,信托財產的所有權依然由委托人持有。我國的《信托法》既沒有采用英美法系信托財產的雙重所有權結構,也沒有采用其他大陸法系信托財產單一所有權的確權結構,而是采用了一種“委托給”的模糊定義。從信托關系的穩定性及信托財產相關權利的行使與義務的履行來看,這種立法上的模糊性會給實踐中家族信托的發展帶來諸多弊端,因而有必要確定信托財產的所有權歸屬。{6}
(二)家族信托登記制度不合理
英美法系中的信托登記制度主要出于公示的目的,用以保護受益人和第三人的利益,并不是作為信托成立的要件。而我國信托法采用的卻是信托登記生效主義,{7}即法律法規要求需要登記的信托財產,必須登記,否則,該信托不產生效力。設立家族信托的委托人并不希望因為這一業務而曝光其家族財富。對于家族信托的登記制度應盡可能考慮當事人設立信托的私密性,最大程度地保護信托當事人尤其是委托人與受益人的隱私權。
五、結語
《孟子·離婁章句下》有云:“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家族信托的出現為打破這一“魔咒”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思路,但家族信托作為“舶來品”,在立足于本土化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法律限制。這需要我國盡快完善信托法律制度,以適應國際化發展的要求。
注釋
{1}楊崎:《家族信托在公司治理中的應用研究》,廣東財經大學2011年碩士學位論文,第15頁。
{2}此處定義采用我國《信托法》的“委托給”而非“轉移”概念。
{3}于霄:《家族信托的法律困境與發展》,載《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4年第1期,第202頁。
{4}全權信托(Discretionary Trust)是指賦予受托人行使權力的選擇權,其可以在委托人的意愿指導下自行決定信托財產的管理及分配方式的一種信托。
{5}在離岸信托中一般都會設有保護人(Protector)來對家族信托的運作進行監督,尤其是受托人在行使部分權力(例如:修改契約、更改受益人等)時均須進行盡職審查。同時,保護人可以根據受托人的信托運營狀況,選擇是否撤換并指定新的受托人。
{6}周小明:《信托制度:法理與實務》,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 年版,第205頁。
{7}參見《信托法》第1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