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股權結構作為公司治理的基礎,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強化公司管理并實現公司股東利益的最大化。不同的股權結構往往會導致不同的公司治理方式,因此在現有的公司治理機制中,股權結構的調整成為公司治理行為中更為重要的方面,影響著公司治理水平。
關鍵詞: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公司治理
中圖分類號:F271;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9-000-02
引言
股權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與其擁有的股票比例相應的權利及承擔一定責任的權力。公司的股權結構是指股份公司總股本中,不同性質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關系,簡單說就是公司股東的構成。包括股東類型、各類股東持股所占比重、高層管理者的持股比例、股東的穩定性、股票的集中和分散程度等[1]。
公司治理是由資產所有者、董事會和高級經理組成的一種組織機構。三者相互牽制,互為監督,成為約束和控制公司經理人行為的有效制衡機制。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導致其產生的委托代理關系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降低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的目標,拒絕所有者干預公司日常經營,保證職業經理人以股東的利益和公司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公司治理由內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構成。前者是約束和管理經營者行為的制度,包括經理、股東大會、董事會以及監事會等常設機構。后者則是以外部市場和管理體制來增加公司運營的緊迫感和競爭意識,從而實現對企業管理行為的約束。
公司的治理結構把握著企業的生存命脈,也會影響一個國家金融系統的穩定長存。同時,產權制度、董事會制度、融資結構等等也影響著公司治理,尤其是股權結構,決定著股東能否切實行使權利、承擔義務,從而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影響企業的經營運轉。能否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能否增加企業的競爭力、能否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最終目標是評價現有公司治理結構優劣的標準。股東的持股比例及其構成等因素都會促使股東行使權力的效果和方式的改變,這也是形成不同的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委托代理關系性質的原因。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多年探索,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公司治理的理念與研究依舊落后于許多發達國家,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制約著公司的績效。無論是國美集團陳曉、黃光裕的股權大戰,還是今天的萬科之爭,都是股權結構失衡導致公司治理出現問題,不僅滯緩公司的發展腳步,也對我國整個資本市場的有序發展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因此,重視和加強針對股權結構對公司治理影響的探索和研究,以及對其不足引發的新思考不單單可以優化公司治理,更對促進整體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股權結構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一)股權結構決定公司內部治理的構成
公司的股權結構是所有者構成的反映,所以公司股東大會的組成由股權結構決定。同樣,作為公司內部治理的主要關系者,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經營層的構成也由股權結構決定,而內部治理是否完善主要是看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否可以理順。
(二)股權結構對公司的外部治理影響
公司外部治理機制為內部治理機制得以有效運行增加了“防火墻”,但即使外部治理機構再完善,如果股權結構畸形,公司外部治理機制也會形同虛設。股權結構的過度分散或集中,就容易造成公司管理層的“內部人控制”現象,使得公司控制權市場和職業經理人市場的外部市場治理機制無法發揮作用。
(三)股權結構決定公司治理的重點
若公司是高度分散為股權結構,那么其治理的重點則是規范經理人的行為;若公司是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公司治理的重點則是限制大股的權力,防止中小股東權益遭到損害。
(四)股權結構決定公司的治理模式
股東所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比例高低決定了股東在公司中所能行使的權利的大小。僅從經濟角度考慮,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是由社會意識、經濟發展水平、國家文化以及法律制度共同作用的產物,是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各方利益相關者和政府之間進行博弈,達到均衡狀態的一種結構[2]。股權結構標志著各投資者享有上市公司的權利的情況,這種權利的分布導致了多種股東委托代理關系及其相應的代理成本,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同,對投資風險組合的選擇也會千變萬化,并帶來上市公司在與其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不同的權利義務制度安排,進而造成了上市公司多樣化的公司治理特點,也就是說公司治理模式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由股權結構決定[3]。
二、股權結構影響下優化公司治理的思考
(一)優化股權結構
所謂優化股權結構,就是對公司目前尚有欠缺的股權結構不斷調整,改變結構內部股權的比重分配關系,從而進行股權結構優化,達到一種相對理想化效果。
1.削弱國有股份所占股權比重
積極吸引民營資本和外資的流入,鼓勵上市公司回購國有股份等措施來降低國有股的比例,建立適度分散的股權結構。
2.培育有效的持股主體結構
以長遠目光來分析我國上市公司的投資主體,國有股股東因為自身性質存在許多難以彌補弊端、證券投資基金和券商等金融機構以獲取股息或買賣差價為持股的主要目的,過分追求利益、而個人投資者又缺乏成為積極股東的實力和條件,基于此,上述主體難以擔任改進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責。根據相關統計分析,國家股比重與公司效益成負相關;而法人股比重則與公司效益成正相關。所以,企業法人應當作為持股主體重點培育。政府部門應對各類基金組織的發展給予政策支持,培育機構持股者的力量,并且應該對銀行在公司治理中的發揮的積極作用給予關注和鼓勵,在“債轉股”基礎上探索一條銀行持股的新路,使銀行能夠主動關心貸款公司的長期績效。最后,我們還應該放寬非國有商業銀行持有公司股票的限制,使其與傳統的國有五大行相互支撐,互為補充。
3.增加其他大股東持股比
上市公司應該保持相對理想化的適度集中的股權結構,為最大程度保證中小股東權益不受侵害的同時,還必須對現有的集中型股權結構做出合理適當的調整,盡量避免上市公司的股權高度集中。
(二)健全外部治理機制
1.積極發展公司債券市場
在發達國家,債券市場是公司極其重要的融資渠道,發展債券市場對于拓寬公司的融資渠道,提高公司治理績效意義重大。但是現階段發展中我國資本市場結構相對單一,債券市場的規模小、限制多,債務資金成本支付的約束過于剛性,上市公司債務融資對銀行依賴性強,企業債券融資比重較低。因此應該加快建立健全債券發行機制,以市場化為導向,完善信用評級機制,規范各類中介機構的運作,提高市場透明度。同時,重點發展企業債券市場,使債券市場品種多元化,構建全國安全穩健、聯通高效的債券市場。
2.完善信息披露機制
建立嚴格、系統化的信息披露機制并且做到點對點的落實和執行,降低市場中信息的不對稱性,及時將信息進行公示,加深證券市場的透明化并提升公信力。第一要建立科學的財務標準和會計制度,加大財務監督和審計力度,完善公司內控制度,保證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第二,做到技術和披露程序、標準的同步,對于披露內容有明確的書面規定,嚴格按照規定落實。第三,加大對信用中介機構的建設力度,提高注冊會計師、審計師事務所的資質準入門檻,加強從業人員素質以及后續教育,并對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懲處。在確保中介機構的獨立地位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加強信用中介機構的自律和政府部門的監督。
(三)完善激勵機制
根據職業經理人或高管層的報酬水平與經營績效的統計分析,上市公司職業經理人的薪資情況與其憑借個人努力所做出的經營業績之間呈現弱相關關系,即薪資制對經理人的激勵十分有限。針對之一問題,可以采用股權激勵手段,有條件的給予激勵對象部分股東權益,增加公司高管層的持股比例,實現企業財富的再分配,使其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留住核心人才,從而實現企業的長期目標。
(四)創新公司治理制度
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增強獨立性。一般情況下,公司的獨立董事大多數是大股東或經營者直接任命,由公司發放津貼,并且由公司提供責任保險,其在人格、經濟利益、產生程序、行權等方面難免會受控股股東和公司管理層的限制,致使獨立性遭到質疑。所以,為了更好維護全體股東和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可以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獨立董事外派機構,選擇相關領域的專家作為獨立董事候選人,隨機派遣,實行崗位輪換制度,并統一從國家領取津貼,完全割斷與公司的利益聯系。保證獨立董事獨立性的同時也加強其專業性,促進獨立董事更好地履行自身的監督職責。
參考文獻:
[1]邵陽,操立.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機制.探索,2010,(5):15-16.
[2]郭凱凱.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對公司治理的影響.中國證券期貨,2012:44-45.
[3]吳凱芳.淺析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治理問題.科技向導.2012,(35):98.
作者簡介:劉馨悅(1992-),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商業大學會計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方向。
現代經濟信息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