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 陳欣欣 徐鷗
摘要:公司的經營績效一直是公司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好的治理結構能有效改善和提升公司的經營績效并能增加公司價值,而較好的公司績效也同樣會影響公司治理結構的優化與發展。。本文以云南省高新技術行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云南省實際狀況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云南省高新技術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提升公司的績效,進而加強公司的競爭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關鍵詞:公司治理;經營績效;高新技術行業上市公司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81-03
一、引言
目前,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先導產業,為加快高新技術上市公司的發展,2010年國務院召開常務委員會議審議并通過《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為整個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會議強調中國經濟"新常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以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創新創造關鍵在人,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擴大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實施范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職務發明法律制度,使創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云南省政府積極響應國務院的政策,大力支持和扶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這為研究云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提供比較有利的政策條件。因此,研究高新技術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對經營績效的影響,探討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對企業減少經營風險、提高經營績效、改善財務狀況等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公司治理理論認為,現代公司是公司治理的主要對象,核心內容是監督與激勵,公司的治理結構和機制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決定了公司相關者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通過查閱公司治理理論的文獻,發現近年來國內外對公司治理都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由于研究的角度和出發點不同,所以對公司治理理論還沒有達成一致。
(一)國外研究現狀。美國斯坦福大學錢穎一教授認為,公司治理是一種制度,這種制度制約著企業內部各個利益相關者的行為,確保投資者、經理人和職工都從這種制度安排中獲利。斯雷佛和維斯尼認為,公司治理要處理的是公司資金供給者的資金回報問題,資金供給者如何確保管理者在其任職期間不侵吞他們的資本或者將他們的資金用在沒有回報的項目中。奧利弗·哈特在他的《公司治理:理論與啟示》一文中指出:“治理結構被看作一個決策機制,而這些決策在初始合約中沒有明確的設定。更準確地說,治理結構分配公司非人力資本的剩余控制權,即資產使用權如果在初始合約中沒有詳細設定的話,治理結構將決定其將如何使用。”
(二)國內研究現狀。吳敬璉認為,“所謂公司治理,是指由所有者、董事會和高級執行人員即高級經理三者組成的一種組織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上述三者之間形成一定的制衡關系。通過這一結構,所有者將自己的資產交由公司董事會托管,公司董事會是公司的決策機構,擁有對高級經理人員的聘用、獎懲和解雇權;高級經理人員受雇于董事會,組成在董事會領導下的執行機構,在董事會授權范圍內經營企業?!?/p>
張維迎將公司治理結構視為一種制度安排。他認為,“公司治理結構狹義地講是指有關公司董事會的功能、結構、股東的權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廣義地是指有關公司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分配的一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這些安排決定公司的目標,誰在什么狀態下實施控制,如何控制,風險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業成員之間分配等這樣一些問題?!睏钊瘕垼?999)認為,實現企業治理結構的創新,其核心是揚棄“股東至上主義”的邏輯,遵循既符合我國國情又順應歷史潮流的“共同治理”邏輯。這一邏輯強調,企業不僅要重視股東的權益,而且要重視其他利益相關者對經營者的監控;不僅僅強調經營者的權威,還要關注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實際參與。具體說,就是在董事會、監事會中要有股東以外的利益相關者的代表,如職工代表、債權人代表等。這種共同治理的邏輯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李維安(2002)則把公司治理看作是一個控制、指導和協調公司的系統,包括公司治理主體、公司治理客體、公司治理結構等內容,是內部治理與外部治理的融合,是治理方法、治理過程、治理目標與治理結果的統一。劉漢民和劉錦(2001)從動態和靜態的角度來理解公司治理,認為公司治理是有關各方(合約當事人,包括股東、債權人、經理人員、工人、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依據法律和合約規定,對公司高層經營活動行使權力。從靜態上看,公司治理表現為一種結構和關系,是所有者、董事(含監事)與經理人員之間的權利制衡關系;從動態上看則表現為一個過程和機制。
三、公司治理與經營績效的相關概念
(一)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一個在處理企業各利益關系方之間利益關系過程中而形成的動態概念,是指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來制約企業各利益關系方權利與責任并形成有效決策的過程。公司治理包含了兩個方面內容:一是一套規定各利益方(股東、經理人員、債權人、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關系的規則,如對他們各自的權利與責任的界定;另一方面是一套有助于直接或間接執行這些規則的機制。公司的治理結構,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為依據,其本質是一種關系合約。
公司治理結構決定了公司治理需要解決的權利分配間題,其核也問題就是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及經理之間的權利分配和相互監督與牽制,即哪些權利由股東大會、董事會或監事會享有,送些組織機構之間通過享有各自的法定權利和章定權利,共同構成了公司的決策、執行和監督系統,從而保障公司能夠健康持續的發展。
(二)經營績效。企業經營績效,也稱公司績效,是指一定經營期間的企業經營效益和經營者業績。在實際工作中,評價一個公司的經營績效水平往往從分析它的財務報表中的數據而來。一張真實準確的財務報表不僅能夠直接反映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和分配活動的狀態或狀況,而且可間接揭示財務活動的效率或能力。我們常說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這四大能力就是一個公司經營績效水平的財務運行效率的直觀體現,這也是一個企業經營效率水平的主要表現。企業的經營績效受多種因素影響,從國內外對經營績效理論的研究分析總結,經營績效主要受股權結構、經理層、公司成長性、企業規模等因素影響。本文主要從公司治理結構探討其對高新技術行業上市公司績效的影響。
四、云南省高新技術行業的現狀分析
2008年8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啟動實施建設創新型云南行動計劃。通過行動計劃實施,培育了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高新技術企業。云南省高新技術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對促進云南創新型、開放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大幅增長。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主要經濟指標增長明顯。2014 年,年營業收入超過1 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達233 家,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31.32%,比2013 年增長9.91%,其中10 ~ 100億元的企業達38 家,增長15.15%。
(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聚集發展效應顯著增強。目前為止,云南省已建成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2 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大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嵩明楊林經濟技術開發區、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五華科技產業園、楚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騰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祥云財富工業園區、紅河工業園區、紅塔區工業園區、文山三七產業園區等11 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三)高新技術企業主要集中于“六大優勢領域”。云南省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領域集中分布在生物及醫藥技術、電子與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新能源及高效節能、環境保護等“六大優勢領域”。全省“六大優勢領域”共有高新技術企業649 家,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87.23%。
但是,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云南省高新技術企業也面臨著以下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下如下三個方面:
其一,區域分布嚴重失衡,輻射帶動作用不明顯
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集中分布在昆明、玉溪、曲靖等經濟發達地區,區域發展極不平衡,導致高新技術企業對邊疆地區經濟發展帶動面窄、輻射作用不強。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來看,昆明、玉溪、曲靖、紅河、楚雄、大理等6 個州市的高新技術企業達662 家、占全省的88.98%,其中,昆明轄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為494 家、占全省的66.40%。
其二,企業高層次科技人才數量不足、質量偏低
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高層次科技人才。在高新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更少不了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創新。由于云南地處西南,對高質量人才吸引力不夠。高新技術企業的人才隊伍不強,缺少專業化、高素質的高層次科技人才。
其三,企業融資渠道不暢,升級發展受到制約
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小、風險高、不確定性大,股東擁有創新產品和技術而往往不具有傳統抵押物,不符合銀行傳統的信貸要求,因而較難獲得大銀行的融資。高新技術企業由于前期研發、生產投入很大,使得企業自身資金積累很少,發展后勁不足。企業融資渠道單一、缺乏資金保障,直接影響到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升級和規模擴展。
五、公司治理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分析
(一)董事會治理對經營績效的影響。
董事會一方面對公司的經營方向、生產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進行商量與決策,并且對公司管理和負責;另一方面還要對公司的高管層比如經理層進行制約和監督,以保證公司政策的正常執行,可以說,董事會在公司中是核心的地位,是聯系上層股東與下層經理的紐帶,董事會的正常運行與高效率是公司順利經營的保證,也對公司的績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股權結構對經營績效的影響。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中的一個重要構成成分,在研究公司治理對經營績效的關系時,股權結構就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當公司中的股權比較分散時,這時公司的受益人是管理層中的經理層,在經濟現象中小股東也存在著搭便車的行為,因為經理層就會利用所掌握的公司信息進行謀利,從而損害了小股東的利益;但是當公司的股權集中于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時候,這幾個股東就會為了自身的利益去監督公司員工,從而能夠使得自己的股權有增值的空間,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層管理人員利用職權發生機會主義行為,進而能提高公司自身價值。
(三)監事會結構對經營績效的影響。監事會對公司董事和經理的監督成效往往是通過監事會會議的召開反應出來的,通過召開監事會會議,監事會成員可以進行及時的溝通,對公司在過去時間里做出的有損害公司價值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利益的經營戰略和管理決策提出異議,也可以針對其他一些平時的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從戰略和管理上對公司進行改進,增加公司的經營績效。
六、提升云南省高新技術行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策略
(一)完善董事會治理,使其作用有效發揮。董董事會會議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不是作為應付上級檢查和作樣而設立的花瓶擺設;再者在中國上市公司中存在的一般現象是公司出現重大決策失誤時才會召開董事會,這種召開方式本身就是被動的,董事們的態度自然就不夠積極主動,在會議過程中也就不能發揮自身的價值,對績效的作用也不顯著,因此就要提高董事們參與董事會會議的積極性,做好戰略部署。
(二)適當提高管理層持股比例,健全股權激勵機制。根據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的建設以及上市公司的發展狀況,建立動態的、與公司績效相關的管理層人員股權激勵機制是勢在必行的。管理層激勵機制能夠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真正地將管理人員的個人私利與公司長期發展和股東的利益有效結合起來。同時激勵的對象范圍也可以根據高新技術上市公司技術密集等特點,擴大至核心技術人員等關鍵員工,從而更有效地提局聞新技術上市公司的績效水平。
(三)監事會明確職責,加強有效監督。做好監督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提高監事素質,各監事會要定期組織監事認真學習國家的法律法規,熟悉相關的政策規定,熟練掌握財務、會計、審計等專業知識,努力提高業務素質和監督水平。另外,監事會必須明確指導思想,促進企業發展。發展是企業的目標和最終要求。無論是公司的利益,還是職工的利益,都只有在企業的全面、協調、持續發展中才能有效實現。監事會要樹立“支持董事會和總經理工作”的指導思想,支持決策機構和執行機構工作。
七、結束語
高新技術產業是云南省及至全國新興發展的重要行業,本文通過理論分析,高新技術行業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公司績效確實存在一定相關性,所以完善公司治理對云南省高新技術行業上市公司往后發展成為健康的主導經濟行業,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另外,在研究過程中,由于專業知識和時間等方面的原因,對一些問題理解不夠深入與透徹,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系云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公司治理對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以云南省高新技術行業上市公司為例》(編號:2016YJCXS71)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謝海娟,劉曉臻,王新閃.公司治理與企業融資決策的有效性[J].財會月刊,2016
[2] 林琳.上市方式、公司治理與公司績效——基于我國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會通訊,2016
[3] 陳靖.上市銀行公司治理結構與風險控制[J].財會通訊,2015
[4]趙曉鈴,李夏妮.公司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有效性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深市主板數據[J].財會通訊,2015
[5] 廖小菲,晏維莎.公司治理與環境績效關系研究——來自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數據[J].財會通訊,2015
[6] 劉艷.信息技術條件下公司治理與治理績效關系研究[J].財會通訊,2015
[7] 陳靖.上市銀行公司治理結構與風險控制[J].財會通訊,2015
[8] 孫玉軍.上市公司研發支出與經營績效相關性研究——基于信息技術業上市公司的數據[J].財會通訊,2015
[9]孫方煜.高新技術類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公司績效關系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5.
[10]盧君生,朱艷陽,王為.地區環境、公司治理與高新技術上市公司績效[J].中外企業家,2014
[11]張寶珠.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經營績效的關系——以制造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A].中國會計學會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中國會計學會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2014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會計學會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2014
[12]楊軍芳.基于公司治理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13]郭志芬.中國煤炭行業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經營績效關系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
[14]蘇禹嫻.家電行業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經營績效的關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
[15]魏喆妍,趙鷺鳴.高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結構與經營績效關系研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1
[16]余國新,程靜,張建紅.中小板高新技術行業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與經營績效關系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
[17]劉漢民,劉錦.上市公司股權代理成本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財會通訊,2009
[18]蘭小春.交互作用影響下的公司治理機制與經營績效關系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8.
[19]劉鑫春.公司治理結構與經營績效關系實證研究[D].四川大學,2005.
[20]李維安.現代公司治理研究[Jl.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1]張維迎.企業理論與企業改革[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2]楊瑞龍.應揚棄股東至上土義的邏輯[J].中國經濟時報,1999
[23]錢穎一.企業的治理結構改革和融資結構改革[J].經濟研究,l99522.
[24]吳敬璉.現代公司與企業改革[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張峰(1990--),男,漢族,山西呂梁人,碩士研究生在讀,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陳欣欣(1992--),女,漢族,安徽安慶人,碩士研究生在讀,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徐鷗(1993---),女,漢族,云南昭通人,碩士研究生在讀,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