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艷
摘要:本文通過對供給測改革內涵的認識,結合山西當前形勢探析供給側改革路徑,從而推動山西經濟發展。
關鍵詞:山西;供給側;改革;經濟
中圖分類號:F1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9-000-01
近期,中央把供給側改革當成目前經濟改革的重點,山西作為傳統的重工業基地,原有的粗放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經濟發展舉步維艱,亟需做出相應的轉變和應對,就結合山西當前形勢探析供給側改革路徑。
一、供給側改革內涵
供給側改革就是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每一個經濟體系都可以分為供給和需求兩個部分。需求側就是通常說的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前兩者加起來是內需,出口是外需。近幾年,外需乏力,我國強調擴大內需,這都是從“需求側”來講的。從供給側來講,包括兩個方面。一、生產要素投入:根據馬克思的生產要素分配理論,生產要素包括:勞動、技術、人才、資本、管理、土地等。那對應的生產要素投入就是指勞動力投入、土地資源投入、資本投入、企業家才能投入、管理投入等。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則有制度變革、結構優化、要素升級等。目的是提高生產要素的生產效率,提高生產要素的投入產出比例。我國供給側改革幾乎囊括所有重要改革,例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產權制度改革、價格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國有企業改革、財稅制度改革、社會福利制度改革、生態制度改革等。
二、山西供給側改革路徑
山西經濟處于最困難的時期,隨著煤炭形勢的進一步下滑,經濟發展舉步維艱,亟需做出相應的轉變和應對,就結合山西當前形勢探析供給側改革路徑:
第一、轉變供給管理和政策提高供給質量。首先,建立合理的官員評價體系,拋棄過去我們政府把GDP作為政府考核的標準,改進行政管理體制和考核機制,加強規劃科學性和引導性,把綠色經濟加入到官員的考核機制當中,用更為科學的考核體系,引導官員的行為。減少政府投資和無效投資。2016年2月5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從2016年開始,用3年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適度減少煤礦數量。國務院的這一意見,督促地方政府要更為科學合理的引導煤炭行業的生產,同時嚴格投資審批制度,要優化,追求綠色、環保、節能、循環、耐久、綜合利用、人性化和安全,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其次,做好政府的角色轉換。政府的主要職責是:政府要積極在市場中退出來,簡化行政審批制度,提高辦事效率,充分發揮市場的積極作用,讓市場去調節剩余的產能消化。同時健全市場,完善法制環境,積極搭建良好的創業平臺,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扶持萬眾創業,大眾創新,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區域優質經濟要素的集聚能力,以促進生產創新,推動本地產業發展,保障山西經濟的活力。
第二、調整供給結構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要把資源開發同發展高增加值的制造業結合起來,每年從資源產業受益中拿出一定比例,大力發展先進的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例如:醫藥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等。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實現由資源型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轉變。
第三、推進供給改革實現多元化發展模式。把旅游業、生態農業、環保產業等新興產業作為重要的戰略產業和支柱產業,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根本戰略加以貫徹。從現存古跡來說山西是文化資源大省,從旅游開發規模來說卻不是文化旅游強省,大而不強,是山西當前的旅游開發現狀。尚未開發,未優質開發的不在少數。例如:柳氏民居、炎帝陵、陶氏文化等都未得到有效開發。由于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產業鏈長、效益高、生態環保、吸收就業能力強,更符合“新常態”的要求因此,因此政府應大力發展旅游業,不僅可以有助于擺脫對煤炭的依賴,而且有助于山西經濟結構的轉型發展。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煤炭市場不景氣,并不代表山西就應該就此放棄煤炭產業,山西因煤而興,受困于煤炭產業,但至少短期內肯定離不開煤炭產業。山西仍然需要圍繞煤炭產業做大做強,加速發展煤炭產業的衍生市場和下游市場。進行資源行業在內的產業升級,生產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由初級產品向工業制成品轉變。因此,要做優做強能源產業,著力推進煤轉電、煤轉化產業發展,有效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提高煤炭就地轉化率。
第四、盤活供給要素激發供給潛能。這里列舉了四個要素啊:1.第一個要素:人力資源方面:目前山西人口一直徘徊3360萬左右,以今年的人口數據為準來說是3364萬人,可以看出山西人力資源優勢相對沿海地區并不算豐富。因此,應積極順應國家倡導的開放二胎生育政策,鼓勵二胎生育、增加勞動力供應。同時,放寬戶籍限制、逐步解除城鄉戶籍壁壘,解放更多農村勞動力。2.第二個要素:資本方面;要重點構建和完善山西金融體系,金融領域引導地區轉型發展有重要積極作用,金融指數、證券、保險,等這些領域優先發展起來,才能夠助推山西的發展。3.第三個要素:土地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新形式,盤活閑置土地以及難以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避免土地浪費,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而有效降低土地成本價格。同時,擴大城市土地需求供給,降低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激發中小企業的創業的積極性,增加市場活力。4.第四個要素: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這個重點說一下啊,“創新”是2016年的主題,擺脫山西經濟困境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關鍵還要靠科技創新。
供給側改革是山西經濟發展的一劑良方,可以說是中央對現有經濟形勢的準確把脈,定位清楚,切中要害。但關鍵在落實,特別是地方政府更要真抓實干,把這一政策貫徹好。促進經濟結構優化改革,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政府、企業、個體經營者、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共同奮斗,才能實現山西經濟的再次騰飛。
參考文獻:
[1]賈康,蘇京春.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中信出版社,2016.
[2]滕泰,范必.供給側改革,東方出版社,2016.
現代經濟信息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