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經濟責任審計是審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有企業以及國家機關的發展運營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紹了國企的發展背景,隨后簡單介紹了經濟新常態的含義與帶來的挑戰,對新常態下國企領導人經濟責任審計中常出現的問題進行闡述,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 經濟新常態 國有企業 經濟責任審計
一、發展背景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總量連上新高。2014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新常態”,幾年過去了,我國仍處于改革發展的重要關頭,期間經濟快速發展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如地方債務龐大、環境惡化、產能過剩、通貨膨脹等, 經濟“新常態”下伴隨種種障礙。
面對“新常態”,國有企業也步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領導的黨中央,進一步加強了治黨治國的全面部署,就對國有企業改革、國家審計職能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經濟責任審計在推進國企轉型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二、新常態的含義和挑戰
(一)經濟新常態含義。“新常態”,是指經濟發展速度高速轉為中高速、經濟發展動力從投資驅動、要素驅動轉為創新驅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二)我國經濟新常態下面臨的挑戰。競爭性質和方式的變化。經濟高速發展時,我們更關注的如何創造財富、創造市場。但經濟增長轉為中高速后,企業競爭的激烈程度會大大增強,競爭的性質和方式也發生變化,市場競爭逐步轉向以差異化、質量型為主。
經濟結構的變化。低附加價值的產業、產品會受到較大的沖擊,相反,高附加價值的產業、產品會有較好的發展,生產智能化、專業化將成新的產業組織特征。
國際國內市場的變化。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如何應對國際市場帶來的壓力,保持國內外的均衡,需要長遠考慮。
三、新常態下經濟責任審計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責任評價監督制度有待完善。首先是缺乏統一的評價指標,評價指標決定了以何種標準去評價一個領導干部的行為,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尚未建立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其次,評價指標中對社會責任與環境治理等方面的重視度不夠,如今環境承載力已達上限,必須把生態效益納入評價指標體系并提高至一定比重。
(二)權責不清,阻擾了經濟責任問責的執行。目前,我們在審計工作中,發現權責不清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突出表現在:一是黨政不分、以黨代政;二是正副職之間職責劃分不明確,難以正確認定責任人;三是集體領導與個人責任界定不清,領導干部個人出了問題,卻拿“集體領導、集中決策”當擋箭牌。
(三)難以界定企業經營價值與領導人履職情況。目前廣泛興起的“大智移云”以及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過程中,市場經營需要大量的時間與金錢進行培育,前期的經濟效益并不明顯甚至為負,但一旦成長起來,即可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經濟責任審計具有期間性,如何對任職期間的經濟活動進行鑒證以及對領導人員履職進行適當評價存在一定難度。
(四)審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新時代下要求審計團隊“政治過硬、專業素質高、綜合能力強”。但現實情況是,審計團隊往往存在政治站位不高、格局不大、視野不廣的問題,力量配備不足與審計任務量日趨繁重之間矛盾突出,綜合素質發展不全面、不平衡,知識結構類型單一且陳舊,計算機等新技術手段難以發揮作用等問題。
四、新常態下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建議
(一)在經責審計計劃安排上保證廣度,突出重點。經濟責任審計具有對象多、覆蓋面廣等特點,不能盲目追求數量,重點是要優化審計計劃,選擇科學的審計組織方式。通過對被審計對象進行劃分,合理使用和安排審計資源,對在屬于審計監督范圍的領導干部的履職盡責情況,實現有重點、有深度、有步驟、有成效的全面審計。
(二)大力推動經責審計相關理論研究。一方面,要加強對經責審計面臨的國家治理環境、國家戰略、公共政策、宏觀經濟形勢及審計監督對象和事項的研究,為經濟責任審計在國家治理中有效發揮作用提供理論支撐和指導。另一方面,要加強審計理論研究和業務人員的溝通交流,理論聯系實踐,進一步探索和完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
(三)要聚焦領導干部的五大責任。一是聚焦領導干部的政治責任,落實重大政策和決策部署;二是聚焦領導干部的發展責任,明確企業的發展戰略和規劃;三是聚焦領導干部的效益責任,通過財務狀況和業績指標評價經營成果;四是聚焦領導干部的合規責任,保證任職期間企業重要領域合規性;五是聚焦領導干部的廉潔責任,切實執行八項規定精神、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以及個人廉潔從業情況。
(四)創新審計理論體系和技術方法。為了適應新常態下的審計需要,一方面要有創新思維,加強審計制度和審計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加強國有企業審計功能定位、職能修養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對審計理論、方法進行創新,在審計過程中,采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現代技術手段,利用審計專網資源分析數據,推進審計數字化和信息化建設,提高審計成果質量,實現不同類型企業的多角度全方位審計監督。
五、結論
在當前我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要適應新的經濟環境,圍繞經濟新常態的特征與挑戰,準確對經濟責任審計進行定位,在新常態模式下不斷完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同時要加強審計方法與理論的創新性研究,全面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效用,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 曹敏.對新常態下國有企業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的思考[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5,No.2084,83-84.
[2] 蘭飛.國有企業領導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與控制方法[J].財政監督,2019,No.454,72-76.
[3] 沈祥.國企領導人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及其防范[J].經貿實踐,2018,No.228,103.
作者簡介:張義平(1996——)女,漢族,河南漯河人,單位: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會計專碩,學歷: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ic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