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芳
綏濱縣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松花江下游與黑龍江交匯三角洲地帶,是一個邊境縣。綏濱縣綏濱鎮鳳儀村全村140戶,473人,人均耕地面積只有全縣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全縣重點貧困村。2018年起,鳳儀村通過依托城郊優勢,發展“咱家菜園”,探索出了一條“興村富民”的新路子。
上世紀80年代,鳳儀村村民靠人均不足5畝的耕地進行糧食生產解決溫飽問題。上世紀90年代,鳳儀村開始大力發展棚室蔬菜生產,成為近郊“小康村”。2009年,隨著市場經濟發展,鳳儀村蔬菜生產及銷售受外來“大棚菜”的沖擊,產量及銷售額出現滑坡,全村生產生活水平大幅下降,成了貧困村。隨著國家扶貧開發工作的深入實施,特別是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鳳儀村著力發展興村富民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取得勝利。
2018年初,鳳儀村加大解放思想力度,深入挖掘城郊區位優勢,打破“菜籃子村”發展框架束縛,另辟發展途徑,選定村南廢棄溝塘和低洼耕地,改造池塘、平整土地,在原土地產出不高,無山、水、林、石等旅游資源的情況下,打造菜園旅游產業,由原種植業為主的低產田變成了高效旅游景點,實現了零基礎產業轉型。
“咱家菜園”土地使用權原屬村民所有,地少戶多。為了讓有限的土地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鳳儀村采取土地使用權屬不變,村委會租用農民土地的方式,付給村民約為正常租金2倍的金額,建成的“咱家菜園”產權歸村集體所有。這種做法不僅活化了土地使用機制,整合了土地資源,同時也穩步提高了村民收入。
為了吸引消費,“咱家菜園”采取分區經營、多業并舉的模式,在園內設置了種植認領區、休閑垂釣區、禽鳥觀賞區、果園采摘認領區、冬季冰雪游樂區等,拓寬了經營渠道。在經營模式上突出以體驗為主,抓住城市消費群體的綠色消費、農耕體驗、休閑消費的心理,采取了分塊認購認領、銷售門票等經營模式。在種植認領區采取認購并自行種植、采摘的方式;在果園采摘認領區以棵為單位,認購果樹,統一管理、自行采摘;在休閑垂釣區、禽鳥觀賞區、冬季冰雪游樂區采取銷售門票經營模式。靈活的經營模式,有效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為使園區生產健康發展,村委會選聘了綏濱縣農業技術人員作為園區生產技術指導,強化種植技術服務、病蟲害防治,統一做好果樹剪枝、嫁接、除草管理。統一進行園區管理、看護,園內還安裝了監控系統和遠程監測系統,認領市民通過網絡可隨時查看“咱家菜園”生長情況。
2018年春季,鳳儀村僅用1個月時間便建成了“咱家菜園”種植認領、休閑垂釣兩個園區。果園采摘認領區完成了1000棵果樹栽植工作。經過2018年的初期運營,村集體實現收入為2017年的15倍,村集體經濟得到了壯大。園區有效鏈接全村老、弱、病、殘等貧困人口,帶動了村民,特別是貧困家庭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就業。
(作者單位:中共綏濱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杜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