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瓊鳳

【摘要】目的 分析產科手術患者合并周圍神經損傷的原因和治療效果。方法 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時間段內,選擇46例來我院接受產科手術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劃分的原則,劃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取針灸+按摩等綜合方案、常規治療方案。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獲得研究結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了針灸治療和推拿治療等,治療有效率為95.65%;對照組為73.91%,結果差異顯著,P<0.05。結論 產科手術合并周圍神經損傷的產生原因較多,包括局部注射縮宮素和膀胱結石位引發壓迫等。結合患者的病情實際情況,運用藥物治療方法、針灸方法和按摩方法,患者的損傷可有效恢復,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產科手術;周圍神經損傷;針灸治療
【中圖分類號】R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1..02
產科手術中,患者產生周圍神經損傷的情況,將會其神經感知功能與運動功能造成影響,若情況比較嚴重會造成終身殘疾。基于此,實現對此類疾病的有效預防和治療,有著重要意義。現結合此研究,總結產科手術患者合并周圍神經損傷產生的原因,并且結合治療研究,總結應用效果較好的方法,作如下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46例來我院接受產科手術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劃分的原則,劃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4~64歲。順產例數為16例;子宮脫垂10例;子宮頸癌例數為10例;子宮腺肌瘤10例。按照隨機劃分的原則,劃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研究經過患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方案,即根據神經損傷的根本因素采取治療措施。實驗組患者基于常規治療,增加以下治療方法:(1)藥物治療方法。用藥潑尼松片,藥品準字號為H33021207,規格為5 mg/片。用量為2片/每次;每日用藥3次。連續用藥14天,調整為每天用藥2次,按照此劑量用藥5天后,調整為每天1次。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態,適當搭配維生素B,促使患者微循環得到改善。
(2)針灸和按摩方法。采取這兩種方法,幫助患者改善肢體氣血循環,促使其受損神經得到快速恢復。針灸方法的運用,選擇電針與穴位注射,若為正中神經損傷,選擇曲澤穴、內關穴以及手三里穴等,進行針灸。若為尺神經損傷,選擇少海穴、中渚穴等進行針灸。若為橈神經損傷,選擇曲池穴和列缺穴、合谷穴等進行針灸。若為腓總神經損傷,選擇陽陵泉穴位、足三里穴位、解溪穴位、絕骨穴位,進行針灸。電針治療法,采取斷續波的方法,為患者實施治療。每個療程,開展10次電針治療,間隔1 d治療1次,每次治療30 min。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中的觀察指標,主要包括統計患者損傷產生的愿意、治療效果。治療效果的評定標準如下:(1)痊愈。如果患者的感覺功能和肌肉運動功能達到正常水平,經過檢測肌力恢復超過A級,則評定為痊愈。(2)有效。若患者的感覺功能和肌肉運動功能達到基本恢復水平,不過仍舊有2~3個部位肌力下降,則評估為有效。(3)無效。若患者各項功能沒有恢復,或者出現加重的情況,則評定為無效[1]。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損傷原因的統計
順產患者出現損傷的位置為橈神經分支,是由于局部注射縮宮素造成;子宮脫垂患者是因為選取的截石位引發壓迫,引發腓總神經損傷;子宮頸癌患者是手術后搬運操作造成上肢牽拉,使得臂叢神經損傷;子宮腺肌瘤患者是由于手術時上肢向外伸展超過90°,進而造成臂叢神經損傷。
2.2 治療有效率
兩組患者分別采用常規治療法和綜合治療法,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改善。其中,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5.65%;對照組為73.91%,結果差異顯著,P<0.05。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
3 討 論
產科手術患者合并周圍神經損傷,給患者帶來的傷害較大,分析損傷產生的原因,做好手術環節的預防和損傷治療,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根據臨床實踐與研究總結,損傷產生的原因主要如下:(1)體位不當。對于此類風險,要為患者提供最大限度的保護,手術時避免過度牽拉患者的臂叢神經;對于全麻患者,杜絕使其上肢外展>90°,或者長期下垂[2]。(2)神經壓迫。對于此類風險,選擇周圍神經行走部位,利用厚棉墊進行防護。約束固定關節下方或者上方,盡量避開關節位置,選擇臂部位置放置軟墊,控制抬高角度,保持15~30°,患者雙下肢分開80~90°,保持足部外展,避免腓骨小頭和腿托密貼引起壓迫[3]。(3)藥物注射。一般來說,產科手術的進行,要結合患者的情況,為其用宮縮素,多采取局部注射的方法。對于此類風險,通過規范注射操作避免。(4)肢體牽拉不當。此類風險的預防,要注意搬運環節的規范操作[4]。對于出現損傷的患者,要根據損傷的原因和情況,為其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法。上述研究顯示,采用針灸、按摩以及藥物治療等方法,可獲得不錯的效果,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5.65%,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翠蓮.產科手術患者合并周圍神經損傷原因及治療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3):202.
[2] 張穎慧,張廣蘭,袁 琳.巨大兒的產科并發癥分析及護理探討[J].當代臨床醫刊,2018,31(03):3819-3820.
[3] 黃志良,尹慧琴,杜學容.腰硬聯合阻滯后剖宮產孕婦神經損傷相關因素及預后情況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18,23(01):176-178.
[4] 周艷敏.產科手術患者合并周圍神經損傷原因及治療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20):3764-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