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芳 王芳寧

【摘要】目的 討論鎖骨下靜脈置管術在乳腺癌化療期應用的優(yōu)越性。方法 將120例于2018年5月~2020年2月期間本院收治行乳腺癌根治術后首次接受穿刺化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肘部靜脈以及手術部位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單側手術后在肘部靜脈行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術)與研究組(經(jīng)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及盲穿引導下行鎖骨下靜脈置管術)各60例,評判標準:置管情況。結果 研究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靜脈血栓、導管堵塞以及導管相關性感染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鎖骨下靜脈置管術穿刺成功率較高,且置管后患者發(fā)生不良并發(fā)癥的機率較少。
【關鍵詞】鎖骨下;靜脈置管術;乳腺癌;化療期
【中圖分類號】R73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1..01
鎖骨下靜脈置管術是抗惡性腫瘤化療的一種常見性置管手段,其隸屬于中心靜脈置管術,乳腺癌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需反復性接受化療治療,將鎖骨下靜脈置管術應用于乳腺癌化療期有利于減少對患者外周靜脈的損傷,保障其靜脈用藥的規(guī)范性與安全性[1],為證實該置管操作的優(yōu)越性,本文對乳腺癌化療期實施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術及鎖骨下靜脈置管術后的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120例于2018年5月~2020年2月期間本院收治行乳腺癌根治術后首次接受穿刺化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肘部靜脈以及手術部位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單側手術后在肘部靜脈行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術)與研究組(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及盲穿引導下行鎖骨下靜脈置管術)各60例。基本資料:對照組中平均年齡為(42.3±5.4)年;研究組中平均年齡為(42.8±5.6)年,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
1.2 方法
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在單側手術后在肘部靜脈行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術:對送管長度進行測量,靜脈穿刺見血后將針芯拔出,以35~50 cm的深度置入PICC管,確定置管合適后借助于劑量為20 ml的生理鹽水進行脈沖式?jīng)_管,套上及固定好肝素帽,將無菌敷貼貼于患者穿刺消毒部位,記錄好穿刺時間。研究組在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及盲穿引導下行鎖骨下靜脈置管術:協(xié)助于患者采取仰臥位體位姿勢,將穿刺點充分進行暴露及清潔消毒,醫(yī)生應在嚴格落實無菌操作原則的基礎上對穿刺點進行局麻并進行試探性進針,對穿刺位置及穿刺方向進行明確,而后再進針,進針見血后將導絲插入,并將穿刺針退出,順著導絲借助于擴張期對患者皮膚進行擴張,沿導絲在患者深靜脈12~16 cm處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取出導絲,確定靜脈內(nèi)導管情況,在導管內(nèi)注射肝素液以及生理鹽水,對管腔行夾閉操作,放置及固定肝素帽,將無菌敷貼貼于患者穿刺消毒部位,記錄好穿刺時間。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為置管情況,即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P值用SPSS 22.0軟件計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x2計算,統(tǒng)計學差異評判標準為:P<0.05。
2 結 果
研究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靜脈血栓、導管堵塞以及導管相關性感染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 論
通常情況下乳腺癌患者化療時間大約在3-6個月之間,若化療藥物自患者淺靜脈進行輸入,將增加其發(fā)生反復性穿刺、靜脈炎以及靜脈組織壞死等不良現(xiàn)象的機率,而實施深靜脈穿刺置管則可改善上述問題[2]。乳腺癌手術會嚴重性影響患者上肢靜脈的血液及淋巴液回流性,若為單側手術,需在對側實施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當對側靜脈條件較差時,實施該置管操作將增加患者發(fā)生不良并發(fā)癥的機率,且會對其血管內(nèi)膜造成一定的損傷。
總結:鎖骨下靜脈置管術穿刺成功率較高,且置管后患者發(fā)生不良并發(fā)癥的機率較少。
參考文獻
[1] 馮慧君.乳腺癌患者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化療的并發(fā)癥及預見性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9,23(23):128-130.
[2] 許益琳,宋 娜,王曉翠,等.不同深靜脈置管方式對乳腺癌化療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9,32(12):174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