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吳勁松
【摘要】目的 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膽結石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取小切口和腹腔鏡術,比較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臨床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腸胃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更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臨床療效顯著,患者恢復時間較短。
【關鍵詞】腹腔鏡;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1..01
膽結石多發于成年人群中,發病率達10%-20%左右[1],且呈逐年攀升趨勢,其發病原因多與患者生活環境、飲食習慣有關。傳統手術多采取開腹膽囊切除手術進行治療,但創傷較大,恢復時間較長,易出現并發癥[2]。本研究比較了腹腔鏡和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3月~2019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50例膽結石患者納入此次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75例;對照組男43例,女32例,41~72歲,平均(56.5±6.4)歲,病程(19.5±6.8)個月;觀察組男41例,女34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7.5±6.4)歲,病程(19.5±6.2)個月。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小切口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觀察組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兩組患者的圍手術期處理未見明顯異常。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術后并發癥;顯效:臨床癥狀消失,結石已全部清除;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經檢查結石未完全清除;無效:癥狀無改善。總體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做統計學分析,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P<0.05時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臨床有效率(72/75,96%)顯著高于對照組(57/75,76%)臨床有效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39.45±5.82 VS 39.45±5.82)min、腸胃功能恢復時間(21.42±1.23 VS 25.13±4.26)h、住院時間更短(4.15±0.67 VS 7.60±1.33 )d,術中出血量更少(51.34±8.67 VS 143.77±20.78)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對比
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67%;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膽結石病因復雜,主要因體質過于肥胖、遺傳、飲食等因素,導致體內膽汁淤積,膽囊內部表面逐漸粗糙,最終形成結石。患病后主要表現為腹痛、惡心、嘔吐、黃疸等癥狀,如不及時治療,膽囊壁和膽囊黏膜長期遭到結石磨損,容易引起慢性膽囊炎,導致膽囊功能遭到損傷[3]。結石可能形成膽囊積水,未出現炎癥時,表現為膽囊腫大,一旦出現炎癥感染,患者腹部出現明顯壓痛感、肌緊張。大結石可能致使患者上腹、右上腹、中腹產生悶脹感,出現厭食、噯氣、消化不良等情況[4]。
目前,在膽結石治療中主要采取手術進行治療。小切口膽囊切除術避免傳統手術創傷大的弊端,對手術設備和手術方式要求較低,且避免了腹腔內臟過于暴露的風險,術后疼痛較輕,并發癥少,更好的保護了患者肌肉組織,但也存在著許多局限性,如視野狹窄,僅能進行局部探查。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不僅囊括了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優點,還能更直觀的觀察到患者腹部情況,操作更為方便,手術用時短,患者出血量更少,更利于患者后期康復。本研究發現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臨床有效率達到96%,顯著優于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臨床有效率的76%,且患者手術時間、腸胃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更少(P<0.05)。總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臨床效果更好,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成 建,徐曉民.小切口膽囊切除與腹腔鏡切除膽囊治療膽結石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7,06(35):131-132.
[2] 鞏少軍.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的臨床對比[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8,46(1):78-80.
[3] 李士濤,王利榮,劉二平,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的臨床對照研究[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22(4):543-545.
[4] 徐福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