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安工作涉及大量國家機密和警務秘密,做好公安保密工作尤為重要,特別是基層公安機關容易輕視保密工作,本文就如何加強基層公安機關保密工作提出幾點淺見。
【關鍵詞】 基層 公安 保密
近年來,科技化、信息化、網絡化快速發展,網絡竊密反復出現,保密安全形勢不容樂觀。隨著公安執法日趨透明,執法辦案和網上辦公全面普及,大量公安信息公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也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手段進行竊密提供了可乘之機,衍生出一系列的保密安全問題,急需引起公安機關的重視,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應對。
一、當前公安保密工作面臨的形勢
(一)泄密渠道增多。隨著科技化信息化工作推進,當前公安保密工作發生了巨大改變,涉密存儲介質從傳統的紙質文件,升級為U盤、光盤、移動硬盤等便捷的磁介質,加之微博、微信、QQ等網絡通信工具興起,信息資源共享十分方便。由于涉密信息的載體形態、傳輸渠道、存儲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導致保密防范難度增大,泄密渠道增多。
(二)保密任務繁重。公安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日常公安工作必然涉及國家秘密和警務秘密。隨著科技信息的發展,公安工作離不開網絡,保密工作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重要。民警除了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外,還必須在日常執法、文書處理、內網使用、信息宣傳等各項工作中嚴格遵守相關警務秘密,保密工作任務十分繁重。
(三)管理難度加大。隨著政府信息公開的深入推進,警務工作決策部署、法規文件、工作動態、便民服務、行政執法等方面內容向社會公開已成常態化,由此衍生出一系列保密安全問題。由于電子化辦公方式的原因,使得保密管理的對象急劇增加,加之受人員結構復雜、個人素質參差不齊等因素影響,公安保密工作管理難度不言而喻。
二、基層公安機關保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人員配備失衡。保密工作人員流動性較大,一些熟悉業務的民警認為保密工作沒有前途,沒有提拔的機會,都想辦法以各種方法和手段調離工作崗位。保密專業民警嚴重短缺,人員配備嚴重不全,保密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二)保密意識淡薄。由于基層長期處于高壓、疲勞工作狀態,一些民警、輔警對保密工作產生了厭煩心理,保密意識有所滑坡。部分民警、輔警對保密工作存在模糊認識,對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有的認為公安保密是保密人員的事,與己無關、麻痹大意;有的分不清涉密與非涉密的界線,該公開的不公開,該保密的不保密。
(三)基礎設施落后。基層公安機關重點涉密部位的辦公用房,硬件設施不齊全,缺乏完善的物防、技防體系,保密基礎設施薄弱。有些單位未設保密室,沒有配備視頻監控、保險柜、碎紙機,防盜門未按要求實施一門雙鎖,視頻監控設施存儲時間過短;部分單位、部門沒有涉密文件存儲專用柜,存在于常規文件混用現象。
(四)責任分工不明。保密責任制度在基層單位仍需要進一步規范,保密制度還要進一步落實。目前,一些單位保密責任書的簽訂流于形式,沒有啟動獎勵問責機制,各單位涉密管理人員不明確。部分保密專干對本部門的保密工作底數掌握不清,保密工作的開展流于形式。
三、加強基層公安機關保密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加大人員配備,提高保密防范能力。一是著力提高保密人員工作環境、生活待遇、工作補貼,努力營造拴心留人的工作氛圍。把政治強、素質高,會管理的民警充實到保密工作崗位,確保保密工作有人干、管得住、能干好。二是著力培養保密人員工作能力。通過強化保密崗位練兵、集中培訓和個別指導、交流學習、參加上級組織的業務輪訓等方式,進一步夯實從事保密工作人員業務水平。
(二)強化保密教育,突出抓好“三個意識”。一是培養保密意識。基層公安機關要把安全保密宣傳教育當做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努力實現安全保密教育工作制度化,常態化。二是增強忠誠意識。要建立健全各項安全保密教育工作制度,定期開展安全保密教育活動,確保保密干部和涉密人員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三是樹立憂患意識。將公安保密教育作為新警、輔警、保密工作人員培訓的必訓內容,努力實現安全保密教育普及化。
(三)加強基層建設,積極完善基礎設施保障。一是爭取辦公用房。規范涉密部位、要害部位辦公用房使用標準,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不留安全隱患。二是加強技術建設。保障核心監控位置能時時工作、隨時上傳、長期保存。保障涉密部位能聯動報警,及時處置。三是更換購買設備。積極溝通爭取專項資金,及時更換廢舊設施,購買新的技防器材。切實改變目前保密安全技術防范設施和手段相對落后的狀況,不斷提高保密工作能力水平。
(四)堅持防微杜漸,不斷強化“五種管理”。一是人員審核管理。認真對從事涉密工作崗位的民警進行政治審查,確保人員思想純潔,政治立場堅定,愛崗敬業。二是保密設施管理。堅決落實保密管理規定,積極完善安全保密設備,建立健全臺賬登記,強化硬件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保密技術防范體系。三是密件管理。嚴格控制知密范圍,認真落實文件發放、傳遞、回收、銷毀手續,定期對工作中產生的密件草稿、打印廢品等及時銷毀。四是涉密計算機和移動存儲介質管理。涉密計算機和移動存儲介質應逐一編號、統一標識、專人管理、指定維修和銷毀。五是新聞報道和政務公開保密管理。健全完善公安新聞報道和新聞采訪制度,正確處理信息公開與保密的關系,該公開的鼓勵公開,該保密的堅決保密。
【參考文獻】
[1] 有關涉密人員管理的思考[J]. 李海升,蘇鵬,李洋.? 科技經濟導刊. 2018(19)
[2]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做好計算機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有效途徑[J]. 武紅濤. 中國新通信. 2017(01)
作者簡介:盧嘉輝(1991.2),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陜西榆林,學歷: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方向,單位: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