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滿春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完成這一戰略任務,是我們黨的歷史責任,也是我們黨的最大光榮。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強調的,“《建議》在黨的十六大以來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的基礎上,根據新形勢新情況,提出了今后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這些新的目標要求,連同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目標要求,是我們對人民立下的軍令狀,必須全力以赴去實現”。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為人民擔當的赤子之心,彰顯了我們黨的初心使命和宗旨理想。作為黨和國家發展的總戰略,2014年12月,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首次提出“四個全面”。2015年2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總書記全面系統闡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更重要更難做到的是“全面”,更具真實性、標志性的也是“全面”。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不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且要考慮更長遠時期的發展要求,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社會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方式。這樣,才能建成高質量的小康社會,才能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更為牢靠的基礎”。為了邁好關鍵一步、建成高質量的小康社會,黨的十九大就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實施“七大戰略”作出明確部署,特別是強調堅決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從就業促進機制、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等方面,把小康社會建設推向縱深。
今年是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黨率領全國各族人民正以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的奮斗姿態和精神狀態,統攬“四個偉大”,以“六保”促“六穩”,著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妥善應對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堅定而自信地向全世界展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壯麗歷史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