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不僅會聽到“激光”這個詞,有時候還會聽到“鐳射”這個詞。那它倆究竟指什么,有什么區別嗎?
鐳射是英文單詞LASER的音譯,LASER這個詞取自英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各單詞的首字母,意思是“受激輻射的光放大”。
什么是“受激輻射”?它基于科學家愛因斯坦在1917年提出的一套全新的理論。這一理論指出,在組成物質的原子中,有不同數量的粒子(電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級上,在高能級上的粒子受到某種光子的激發,會從高能級跳到(躍遷)低能級上,這時會輻射出與激發它的光相同性質的光,而且在某種狀態下,會出現一個弱光激發出一個強光的現象,這就叫作“受激輻射的光放大”。在港澳臺地區,人們通常將受激發射的光稱作鐳射,而我們則按照錢學森先生的建議將其稱作激光,這是更合適的翻譯。所以,“鐳射”和“激光”是指同一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