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澤群

7月6日,沈陽東北育才學校高三學生劉蘇毅正在爭分奪秒地復習功課,備戰次日就要舉行的高考。作為最受國人關注的考試,幾乎每個考生都是全家上陣,有的家長為孩子準備了營養餐,有的家長為孩子訂了賓館,還有的家長專門定做了寓意著“馬到成功”“旗開得勝”的馬褂和旗袍……
而就在這一天,劉蘇毅的爸爸,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干部、建昌縣賀杖子鄉火石山村第一書記劉鐵峰,卻還在距家400多公里的火石山村,開著他那輛花幾千塊錢買的二手奇瑞,帶領記者滿村轉悠。“沒事兒,孩子的學習我心里有數。”劉鐵峰的語氣風輕云淡。
對于劉鐵峰來說,“心里有數”的不僅是孩子的學習,更有全村的脫貧攻堅工作、貧困村民的致富產業。在他和村“兩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條條致富渠道正在由藍圖變為現實。
“信劉書記的話準能掙錢”
退伍回家后,村民唐凱的日子過得不大好。這個在部隊多次立功受獎的好兵,心里一直憋著一口氣。
山溝里5間東倒西歪的老房子,是爺爺當年蓋的,他和堂兄各分到兩間半;連帶老人開辟的荒地,唐凱家也只有兩畝來地,辛苦一年落不下幾個錢。特別是近幾年,唐凱血糖高,媳婦心臟不好,孩子在撫順讀大專,一年光學費就要1萬多元,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趕上下雨天出不了工,屋外嘩嘩啦啦,屋里滴滴答答,媳婦不時會埋怨幾句:“你說我當初咋就嫁給你了呢?”
2016年,劉鐵峰從部隊轉業到省文旅廳,隨后來到火石山村任第一書記。兩個老兵一見面,就覺得分外親切。劉鐵峰說:“老哥,你信得著我不?照我說的去做,我保你三年翻身!”
劉鐵峰的底氣,來自他到處打聽的致富渠道,并經實地考察,確認適合村民采用。在劉鐵峰的鼓勵下,唐凱先種了一年木耳,沒想到遇上一場大雨,木耳被沖了個七零八落,雖然劉鐵峰幫著全部售出,也只賣了5000元。劉鐵峰沒有氣餒,又尋求政策扶持,幫助唐凱養起了絨山羊。秸稈喂羊,羊糞肥田,庭院養殖與大田種植形成了良性互動。兩年后,當初的5只絨山羊已經繁育成大大小小18只羊,賣羊毛能掙錢,賣羊能掙錢,政府每年還有2000元的補貼。唐凱農閑時出門打工,一年也能掙1萬元左右。
2018年,劉鐵峰幫唐凱爭取到3萬元政府補貼,兩口子又借了一些錢,買下了鄰居家5間半新不舊的房子,日子越過越和美。唐凱的妻子高興地告訴記者:“信劉書記的話準能掙錢!”
“再也不用找干媽借錢了”
村民朱樹寶,當初比唐凱家還要困難,劉鐵峰的小本本上注明了貧困原因:“因病致貧。朱樹寶:高血壓、靜脈曲張,腿腳不好。妻子:扁桃體癌、老胃病。兒媳:糖尿病,單側腎缺如。”一家人從土里刨出來的錢,年年都要給醫院“送”幾回。朱樹寶妻子年輕時在沈陽五愛街賣過貨,認了老板娘當干媽,倆人處得跟親娘兒倆似的。多年來,一家人的衣服幾乎都是她干媽給的,金錢上的幫助也不少。
朱樹寶是個要強的漢子。兒子成家后,他爭取到政府補貼3萬元,又讓妻子找干媽借了5萬元,自己動手推掉搖搖欲墜的土坯房,像燕子銜泥一樣一點一點蓋起了5間大瓦房,置辦了像樣的家具,盡到了一個“中國式父親”的責任,也拉了不少饑荒。
“只要心氣足、肯吃苦,掙錢就不是問題。”劉鐵峰熱情鼓勵朱樹寶養起了單脊黑豬——這是劉鐵峰幾經考察后,從附近鄉鎮引進的一個優良品種,肉質鮮美,口感極佳。而且和養羊一樣,養豬也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好路子,投入少,見效快。2019年,朱樹寶從5頭豬養起,如今已賣出豬崽四五十頭,現在圈里有12頭大母豬、3頭育肥豬,還有好幾窩小豬崽。
朱樹寶的妻子告訴記者,當年向干媽借的5萬元,如今已經還了3萬元。“有這個產業,就不愁還不上饑荒。以后,我再也不用找干媽借錢了!”
“好作風、好黨員、好書記”
在山坡上的有機谷子種植基地,記者見到了76歲的種植大戶許文山。當過15年村支書的許文山笑呵呵地說:“劉書記到村里以后,領著大伙兒種有機農作物,養豬養羊,婦女做滿繡,人人有掙錢門路、家家有致富產業,我作為一名老黨員,也得帶領大伙兒一起掙錢。”
許文山告訴記者,火石山村產出的小米營養豐富,口感好,但由于缺乏宣傳,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劉鐵峰任第一書記后,申請注冊了“火石山有機小米”商標,辦理了有機產品驗證、網上銷售許可等手續,先后10余次帶村民到沈陽、大連和北京等地參加農產品展銷會,還采取帶貨直播、微商等方式進行銷售,幾年來累計幫村民賣出近10萬公斤小米。在劉鐵峰的鼓勵下,許文山流轉土地146畝,專門種植有機谷子,為2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打工崗位,增加了他們的收入。
據劉鐵峰介紹,火石山村目前種植有機小米300畝、酒高粱80畝、爆玉米60畝、有機葵花30畝、高油大豆20畝,還有40戶村民發展養羊業,5戶村民發展養豬業,全鄉幾十名婦女做滿繡,“守著娃,繡著花,養活自己又養家”。2018年11月,火石山村順利通過葫蘆島脫貧驗收銷號,同年還被評上了“縣級文明村”。“下一步,我們打算開發荒山,發展野生榛子產業。”
村民富起來,村集體也要富起來。劉鐵峰向省文旅廳爭取到8萬元養羊項目資金,與養殖戶簽訂了承包合同:村里出資金,養殖戶出場地和飼料,養羊所得三七分成。記者在養羊基地了解到,這里擁有澳洲白、夏洛萊和小尾寒羊3個品種50多只羊,發展前景可觀。
一路走來,收獲多多、感動滿滿。坐小巴去鄰村走親戚的老黨員張國友聽說記者來采訪,立即返回了村里。他緊緊握著記者的手,這樣評價劉鐵峰:“自打劉書記來了,我們村一年一個樣、步步上臺階。我常說,劉書記真有軍人作風,真是優秀共產黨員、村民的好書記,有他這只‘領頭雁,我們火石山村一定能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