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萍 梁玉
心律失常為臨床常見疾病,表示心臟心肌細胞傳導性、興奮性、自律性等多種電生理出現變化引發心律失常,誘發因素有很多,如神經功能紊亂、電解質失調、藥物中毒等,表現為心動過緩、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心臟早搏等。當心律失常患者急性發作時,需及時給予急救護理,幫助患者度過癥狀發作期;在治療過程中,還應當重視患者的住院護理,以便促進患者恢復,縮短治療時間。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不斷改善,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心律失常患者在歸家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應當提供科學的隨訪護理,以便指導患者的護理過程,避免患者因缺乏疾病知識,而出現誤食、漏食藥物等現象。最后,還應當重視心律失常患者的日常護理,以便預防心律失常急性發作。本文將結合筆者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分析心律失常的急救護理、住院護理、隨訪護理與日常護理,為臨床實踐提供理論依據。
當心律失常患者急性發作時,首先應當給予吸氧,確保患者呼吸道通暢。使用持續面罩或者鼻導管進行吸氧,設定開始流量為每分鐘4-6升,在穩定以后,調整為每分鐘3-4升,對患者的氧療情況進行觀察,結合病情改變進行調整,并詳細記錄。其次,立即開通患者的靜脈通路,使得靜脈通路順暢,使用靜脈套管針留置,并調整滴速低于每分40。第三,保持絕對的臥床休息,將誘發因素及時去除,并確保病房安靜,在床邊需準備起搏器、除顫儀、吸引器等搶救儀器,同時還需做好搶救藥品的準備,以便急用。第四,使用床邊全導聯心電圖對患者進行監護,并詳細記錄,嚴密觀察與記錄不同變化,例如動脈血氧、血壓、心率、ST段變化等。第五,需遵醫囑用藥,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抗心律失常藥物進行治療。
環境護理:
對于心律失常患者而言,一個溫馨舒適、清潔衛生的住院環境對患者的恢復十分重要。因此,在患者病情穩定以后,醫護人員需向患者講述住院環境、醫療團隊等,使患者充分了解醫院有關情況,同時,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住院環境,調整病房的溫度為恒溫、恒濕,溫度約為20℃,濕度約為55%,并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加強患者的保溫工作,及時增減衣服。營養護理:患者以富含維生素、優質蛋白等清淡食物為主,進食油膩刺激食物,促進消化,根據患者的喜好制定飲食方案,確保營養豐富,膳食均衡。
生理護理:
在心電監護過程中,指導患者保持舒適體位,詢問患者舒適情況,更換體位,使用海綿墊在患者枕部、背部墊置。
心理護理:
積極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講述疾病有關知識,提升疾病認水平,安撫患者的情緒,并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另外,可采用播放音樂、電視劇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消除恐懼心理,緩解負性情緒。
在國內的一項研究中,給予心律失常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是一種具有規范性、科學性的新型護理方式,結合疾病特點與患者身體狀況,針對性實施護理措施,其內容包含了心理護理、健康安全護理、體征護理、飲食護理等多方面,有助于將不利于治療的因素及時消除,從而改善癥狀,促進恢復。該研究結果顯示,針對性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后舒適度評分、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
心律失常患者在出院后,往往由于缺乏疾病有關知識,無法長期管理生活方式,影響疾病的治療與預后。為了更好的滿足心律失常患者的需求,需建立科學護理管理模式,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從而促進疾病的治療,減少急性發作。有研究指出,心律失常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在控制心律失常急性發作的基礎上,還可促進治療。
患者出院時,詳細記錄一般資料,包括:姓名、年齡、性別、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成立健康宣教小組,分別由科室高年資責任主治醫生、護士組成,在出院前1天,由小組成員與患者在病房見面,講述延續護理有關知識,強調其重要性與意義,結合患者的疾病情況、一般情況,制定護理方案。在出院前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知識手冊。在出院的1周內,護理人員每三天上門隨訪1次,并建立微信群,進行線上隨訪。護理內容包括: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講述疾病有關知識,定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邀請經驗豐富的專家授課,組織病友交流會,使患者分享日常護理,給予彼此支持與鼓勵。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指導患者的飲食,以富含高熱量、少纖維等易消化食物為主,戒煙戒酒;指導患者糾正失眠,采用肌肉松弛法、自我催眠法,幫助睡眠。指導患者科學用藥,熟練掌握用藥方式與服用劑量,遵醫囑用藥,不可停用與漏服。加強患者心理護理,給予鼓勵與支持,采用聽音樂、交談、讀書等方式轉移注意力,保持身心輕松。
心律失常患者的日常護理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需重視飲食,并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可恢復心臟功能,實現心律失常的治愈。心律失常者需及時補充營養物質與維生素,可多吃易消化食物。對于心律失常者而言,人多嘈雜的地方最好不要去,以便確保心臟能夠正常律動,預防發生異常情況。對此現象進行分析,許多外界因素、不良刺激均可能導致心律失常患者病情加重。在治療過程中,需確保充足睡眠,這主要由于一旦心律失常發作,將嚴重損傷心臟功能。基于此,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需盡量預防勞累過度,以便更好的接受治療。另外,積極樂觀的心態十分重要。在一些小情緒發生時,往往對心律產生影響,此為心律失常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心律失常患者需保持心態平和,此狀態對疾病的治療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