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運動或體育活動,是人們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近年來運動風氣盛行,有越來越多人加入馬拉松、徒步行走、騎腳踏車、健身、重力訓練等運動行列。然而,在運動過程中,人們難免會因為意外、姿勢不當等產生拉傷、扭傷等運動傷害。任何運動傷害,無論是暫時性或永久性,都會降低運動的表現和樂趣,成為人們繼續熱愛運動的阻力。
運動損傷或運動傷害主要依涉及的組織(如韌帶、肌腱、肌肉、軟骨或骨骼)和受傷的時間(急性或慢性)來區分。一個人為什么會有運動損傷?當我們對任何組織施加最大耐受極限以上的過度負荷時,就會引起損傷。運動損傷是身體組織受到組織強度和外來施加力量的影響,施加力量的機制則是決定會否發生損傷的重要因素。
同樣是運動損傷,人體的自愈能力也會影響損傷的輕重程度。人體具有自我修復的能力,較高的治愈潛力可減少累積傷害,這就是為什么年輕族群較少發生慢性損傷的原因之一。
運動傷害常見的原因,包括外力撞擊造成的急性創傷,以及長期重復性動作所造成的傷害。無論從事哪一種類型體育運動,比較激烈的網球、籃球、足球、水上活動,或爬山、慢跑、高爾夫等休閑性質的運動,只要有運動前熱身不足、運動量過度、運動過程發生碰撞、運動姿勢不正確等情況,就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運動傷害。因此,要明白以下3件事,科學防治運動傷害!
1運動傷害可以預防
雖然運動過程難免會有損傷,但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減少施加在身體組織上的負荷,或者提高組織張力的強度來預防運動傷害。人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以減輕組織負載量。⑴避免太過激烈的運動;⑵運動前先熱身,通過伸展拉伸動作,使組織變得柔軟,從而減少組織的抗拉壓力;⑶穿戴護具,如護膝、護肘、頭盔。
此外,無論任何運動,都要學習應用正確適當的技巧,避免出“蠻力”。要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而不是突然進行大量或高強度運動。參加馬拉松賽事之前一定要接受鍛煉,而不是貿然參賽。
2掌握急性損傷治療訣竅——R.I.C.E或P.R.I.C.E
發生急性損傷后的初步處置措施。就是依照R.I.C.E四步驟緊急處理并配搭消炎藥物。R是休息(Rest);I是冰敷(Ice);C是壓布(Compression),即用紗布輔料緊緊包纏(但要定時松開使血脈流通);E是抬高(Elevation),即抬高患肢。以上措施應當在損傷后的24小時至48小時內施行,以減少傷害。必要時配合科學合理的消炎藥物應用,可以選擇口服或直接涂在損傷部位的消炎藥物。
近年來,在R.I.C.E創傷處理法中增加了一個P,即保護(Protection),使R.I.C.E變成了P.R.I.C.E。意思是發生狀況時應該盡可能先保護受傷的部位及肢體,防止二次性傷害,同時也避免因為后續移動而產生的問題。
3切勿拖延就醫
損傷時間拖得越久,復原時間就越長!運動傷害最忌諱的就是拖延時間,因為治療運動傷害的首要原則是“盡早發現,盡早治療”!
盡早接受醫療咨詢并盡早開始正確的治療方案,能避免錯過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機。有些運動損傷如果不及早治療,可能會導致不良后果,而受傷者未必能夠正確評估自己的情況。打個比方,造成膝關節活動卡住的半月板損傷需要即刻進行手術,而副韌帶則不需要手術,但這兩種損傷都可能表現為為膝蓋內側的急性疼痛。所以,進行正確的醫學評估非常重要。
因此,面對任何不確定的運動損傷,最好從安全角度出發,在嘗試自我治療或傳統治療之前,先進行正確的醫學咨詢和影像學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