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皓云 張哲 徐紹榮
【摘 要】 數字貨幣的發行是時代大趨勢,它可能為中國帶來機遇。中國經過多年的努力,研究出了獨具特色的數字貨幣DC/EP,目前已經處于試用階段。數字貨幣的發行可能會影響貨幣流通速度以及它的影響因素。隨著時間的推進,數字貨幣可能影響M1和M2;可能演變成為智能貨幣;可能影響國際局勢。數字貨幣的未來發展情況需要等待實踐去檢驗。
【關鍵詞】 數字貨幣 貨幣流通速度 M1和M2 智能貨幣 國際局勢
Abstract: The issuance of digital currency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it may bring opportunities to China. After years of hard work, China has developed a unique digital currency DC / EP, which is currently in the trial stage. The issuance of digital currency may affect the speed of currency circul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ver time, digital currency may affect M1 and M2; it may evolve into smart currency; it may affect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urrency needs to be tested by practice.
Key words: digital currency, speed of currency circulation, M1 and M2, smart currency,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1.引言
近年來,世界儲備貨幣的情況及發展趨勢備受矚目。世界儲備貨幣,即世界貨幣。因其跨越國界,執行四種貨幣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所以稱此貨幣為世界儲備貨幣。一國的貨幣若想成為世界儲備貨幣比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國家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貨幣的穩定性高、貨幣通過國際協議取得使用國的一致承認。在嚴格的約束條件下,英鎊、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等貨幣為目前的世界儲備貨幣。
自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和全球化趨勢逐步發展以來,世界儲備貨幣的發展趨勢可以總結為“去美元化”,即由美元獨大的貨幣秩序轉向多極化的貨幣秩序。此趨勢具體表現為以下五點:第一,原油交易非美元計價、結算的格局逐漸呈現,其進程隨著石油計價、結算貨幣的緩慢改變而逐步推進。第二,世界多個國家相繼減持美國國債,且減持比例較大,美國國債總持倉下降嚴重;第三,全球儲備體系中美元所占比例不斷下降,國家間非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更為長遠,且貯存黃金也正成為各國規避美元風險的一種預防性方法,部分國家的黃金存放地點也由美國向本國逐漸轉移;第四,歐洲已經決定通過設立新的支付渠道(SPV)來擺脫美國在經濟和金融方面的制裁,為獨立于美元結算體系和增加自身金融自主權做戰略性的準備;第五,人民幣國際化的水平不斷提升,按照由“結算貨幣”、“計價貨幣”、“儲備貨幣”的過程逐步前進,且人民幣債券規模逐漸擴大[1]。
而這個趨勢有可能受到數字貨幣的沖擊,人民幣數字化有可能為其加速成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創造寶貴的機遇。
2.中國數字貨幣的核心內容
中央銀行研究的數字貨幣DC/EP獨具特色,不同于中央銀行直接向公眾發行數字貨幣的單層運營體系,中國中央銀行采用“中央銀行-商業機構”的雙層運營體系,即數字貨幣由中央銀行發行,有國家的信用背書,中央銀行先把數字貨幣交換給商業機構,再由商業機構交換給公眾。DCEP數字貨幣采用全新的加密電子貨幣體系,基于區塊鏈技術,順應時代潮流,可以對即將推出的數字貨幣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予以保證。雖然區塊鏈技術并非唯一技術,但是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不容忽視。20世紀20年代,康德拉季耶夫在《大經濟循環》中提出了經濟長波周期理論,并把長波命名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也稱為“康波周期”或長周期[2]。而技術長波理論以《大經濟循環》為代表,在分析經濟周期波動時,其驅動因素為技術創新。根據圖1中的信息分析得出,在經歷了由紡織工業和蒸汽機技術到鋼鐵和鐵路技術到電氣和重化工業到汽車和電子計算機到信息技術的主導技術變革后,于2020年,第五波長波結束,將迎來第六波長波,而第六輪長波的主導技術或將是區塊鏈技術。
3.發行數字貨幣對貨幣流通速度及其影響因素的影響
貨幣流通速度通過名義GDP與名義貨幣供給量的比值表示。根據費雪方程式MV=PY進一步推導得出V=PY/M=GDP/M。依據2009-2018年的GDP以及M0、M1、M2的值,分別相除得到的比值便是V0、V1、V2的值,繪制2009-2018年貨幣流通速度折線圖(見圖2)。依圖表可得,V0上升趨勢明顯,而V1、V2保持穩定。
V0、V1、V2的變化趨勢反映的是更深層次的原因:貨幣創造的提速。根據數據計算得出,M1/M0的比值逐漸增大,由2009年的5.79上升到2018年的7.54,M2/M0的比值由2009年的15.95上升到2018年的24.95。GDP的增速與M1、M2的增速相差不大,因此,因此V1、V2保持穩定;而GDP的增速大于M0,因此V0呈現上升趨勢,這些現象反映的是貨幣創造的提速。而發行數字貨幣必須滿足M2/M0逐步增大的趨勢,以滿足央行的需求,保證貨幣創造的提速甚至飛速。因此合理推測,由于世界當前的局勢,GDP增速會下降,若發行數字貨幣,V0、V1、V2都將下降,V0降幅最大。
經濟貨幣化程度、利率、儲蓄率為貨幣流通速度的主要影響因素,貨幣流通速度會隨著它們的變化而相應的改變。那么也意味著,發行數字貨幣在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的同時,也會引起這三個影響因素的變化。
(1)經濟貨幣化程度
經濟貨幣化程度和貨幣流通速度呈負相關的關系。GDP /M2 反映的是長期的貨幣流通速度,而其倒數M2/GDP是衡量金融深化的指標,表示以貨幣為媒介進行的交易所占的比例,其比值越大,經濟貨幣化程度越高。發行數字貨幣,M2/GDP的比值增大,經濟貨幣化程度增大。
(2)利率
貨幣流通速度是利率的增函數,利率上升,貨幣需求下降,則貨幣流通速度升高。而發行數字貨幣,貨幣流通速度降低,意味著利率下降。
(3)儲蓄率
儲蓄率和貨幣流通速度呈負相關的關系。儲蓄率是指儲蓄額在個人可支配收入總額中所占的比例[3]。發行數字貨幣,貨幣流通速度下降,儲蓄率上升。
但是針對于現有模型的分析不一定適用于數字貨幣,因為數字貨幣是一個新領域中的事物,原有的模型可能無法跟上新事物的腳步。
4.未來發展趨勢
4.1 發行數字貨幣的影響擴大到M1和M2
盡管中央銀行提出的是數字貨幣代替現金的政策,表示只將影響M0,但這種假設只存在于想法層面,實際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偏差。數字貨幣不等于現金,即使是裝進電子錢包之中,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現金?,F金天然沒有利率,裝在口袋中,用于支付或準備用于支付,只有存進銀行的賬戶之中,才有利率產生。而數字貨幣存在于軟件或賬戶中,天然具有利率要求。放進軟件或賬戶中則意味著使用公司或銀行開發的電子錢包,那么這個公司或銀行就會因此受益,便有可能給付利率,類似于關聯賬戶的信用額度提升、更高的透支額度,這些都是實質性的利率支付。無論是名義還是非名義的形式,一旦給付了利率,就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現金,而趨近于活期存款,因而逐步改變了M0、M1和M2。
即使中央銀行加強監管,不允許任何形式的利率支付,只能把數字貨幣當作現金來使用,但是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之下,公司或銀行為了盡可能的使客戶數量增多,數字貨幣使用者會被給付實質性的好處,比如削減費用、關聯賬戶的優惠。因此中央銀行的監管將十分困難。
4.2 數字貨幣演變為智能貨幣
數字貨幣天然是一個革命工具,隨著數字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未來它代替的可能將不僅僅是貨幣體系,而可能是整個金融體系。數字貨幣可能演變成智能貨幣,而智能貨幣可能取代銀行的貸款模塊、基金公司的投資模塊、會計師事務所中的會計和審計模塊、稅務局的征繳稅收模塊等,即整個金融體系將會發生巨大而徹底的變化。
4.3 國際局勢的變化
中美雙方政策差異的原因是基于對國際現狀的考量,反映出國家戰略的不同。美國不推出央行數字貨幣的重要原因在于如今美元處于領導地位,基于對國際局勢的考慮,若推出數字貨幣,可能打破其貨幣世界領導地位,且其數字貨幣發行進程并不理想,因此密切關注世界數字貨幣發行動態。而中國,人民幣一直受到美元壓制,若要擺脫此被動現狀,發行數字貨幣是機遇,因此中央銀行的表現十分積極,數字貨幣已然處于實地測試階段。
如若中國通過數字貨幣的發行形成一個全新的匯率體系,那么不僅達到了“去美元化”的效果,而且打破了現有的外匯市場,動搖了美國的金融地位,使中國成為全世界新的金融中心。但是也存在美國在中國研究好合理的數字貨幣發行策略后,使用中國的研究成果,依舊保持美國金融體系的霸主地位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張茉楠.“去美元化”趨勢暗流涌動[J].中國金融,2018(21):84-85.
[2] 胡志浩,宋國凱.關于長周期的文獻綜述[J].金融評論,2019,11(02):107-122+126.
[3] 閆倩.我國貨幣流通速度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J].商訊,2020(03):169+171.
作者簡介:陳皓云(2000-),女,山東青島人,在讀本科生。
張哲(1999-),女,山東濟南人,在讀本科生。
通訊作者:徐紹榮(1977-),女,山東煙臺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