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莉根 何青 羅瑤 陳琴
【關鍵詞】? 心臟外科手術;康復;延續性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surgery. Methods:74 patients with cardiac surgery were selected and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digital table. One group was the reference group to carry out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the other group w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carry out the continuous nursing mod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p >0.05).?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tes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 <0.05), and the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and icu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surgery is remarkable.
Keywords: Cardiac surgery; Rehabilitation; Continuing care
手術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治療方式,且針對于外科疾病來講有很好的治療效果[1]。為了保證心臟外科手術的順利進行,促進患者的術后康復,則需要對患者進行良好的護理干預[2],但是由于很多患者在院內有護理人員的幫助,能暫且保證治療的效果,而出院后,由于自身的自我防范和護理意識差,使得治療效果易受影響,所以應該對患者實施院外護理,為此,本文以探究延續性護理的效果為目的,進行如下研究過程。
1.1一般資料
本文觀察對象為2018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行心臟外科手術的患者,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每組各37例,參照組37例患者實施傳統護理方式,本組中女性患者有17名,男性患者有20名,年齡最小者24歲,年齡最大者71歲,平均年齡為(45.62±2.11)歲,其中有13名行瓣膜手術者,有11名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者,剩余13名為先心病手術者;實驗組37例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方式,本組中女性患者有18名,男性患者有19名,年齡最小者25歲,年齡最大者69歲,平均年齡為(42.41±1.42)歲,其中有15名行瓣膜手術者,有10名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者,剩余12名為先心病手術者,將兩組的一般資料放入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對,對比結果顯示(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參照組:實施傳統護理:根據醫生的囑托對患者進行問題的解答、生命體征的監護以及病情的觀察等。
實驗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延續性護理:(1)組間專業的延續護理小組:需要由心臟外科經驗較高的護理人員組成護理小組,且組內每周進行一次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培訓,且工作的質量要由護士長擔任的組長進行監督和審查(2)進行術前健康教育:對每一位患者都做好術前的評估,評估內容包括:病情程度、情緒狀態、認知程度、文化水平等,之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術前額健康指導,并制定護理方案,且確保在實施護理方案的期間,如果發現異常情況和問題,需要及時的糾正和解決[3](3)術中護理:準備好相應的器械和物品,并對患者進行手術流程以及注意事項的告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同時在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當手術完畢后,需要第一時間告知患者手術非常順利(4)術后護理:需要告知患者其在術后飲食上以及生活習慣上的注意事項,且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對其進行康復方案的制定,并且在患者實施康復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指導和監督,以保證患者的康復效果,之后不斷的對患者濟寧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康復訓練、飲食指導以及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識,保證治療的效果(5)院外指導:需要詳細的記錄患者的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4],還可以建立微信好友等,并且叮囑患者復查的時間、生活上的注意事項等。當患者離開醫院后,需要定期進行電話的隨訪,有效的與患者和家屬進行交流,了解患者在家中的護理實施情況和病情改善情況,并定期進行家庭隨訪,針對于患者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同時了解患者的生活環境以及病情改善情況,面對面的進行護理指導,此外,護理人員還可以通過微信等方式,向患者發放健康小知識,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以及疼痛評分,統計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ICU時間以及對此次護理的滿意度。
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采取SAS、SDS量表進行評估,每項分值均為50分滿分,分值越低越好。
護理前、后的疼痛評分均為10分滿分,均采取VAS量表進行評估,分值越低也表示疼痛越輕。
護理后,對患者及其家屬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并統計對此次護理的滿意度。問卷內容包括: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24.0對此次的研究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取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并分別以n(%)以及(x±s)進行表示,當統計出的結果顯示為(p<0.05)時,表明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的評分與護理前相比,有明顯改善,且實驗組得分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如下表一。
2.2?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疼痛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與護理前相比差異明顯,且實驗組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二。
2.3 比較兩組的住院時間以及ICU時間
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13.15±4.15)d以及ICU時間(44.15±10.25)h短于參照組(15.51±3.10)d、(51.05±16.35)h,差異顯著(p<0.05)。
2.4?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97.30%,參照組護理滿意度81.08%,實驗組優于參照組(p<0.05)。
3討論
手術治療雖然治療效果較好,但是往往伴隨著較多的不良情況,且圍術期間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不利于手術的配合度,從而降低治療的效果,但是由于很多護理人員在院內能夠給予患者較多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使得患者在院內能夠積極的配合,但是在院外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不配合的情況,導致最終的治療效果降低,所以需要對患者實施院外護理。本文的延續性護理是一種院外護理模式,其是在實施完院內常規護理后,根據患者的情況實施的院外護理,其保證了患者的依從性,提高了患者的認知[5],同時從電話隨訪和家庭隨訪中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及時的護理干預,從而保證患者的術后健康水平,促進患者的身體恢復。
綜上所述,對實施心臟外科手術的患者而言,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可以保證院外的護理質量,促進患者的病情改善以及身體恢復,因效果明顯,遂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劉真,朱艷芳.心臟外科手術患者心臟康復應用延續性護理的效果觀察[J].健康之路,2017(11).
[2]王歡歡,劉瑞,魏永鳴.延續性護理在心臟外科手術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J].國際移植與血液凈化雜志,2018,16(5):38-39.
[3]束嘉俊,劉賢亮,施雁.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心臟康復延續性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20):2628-2631.
[4]王妍妍.心臟外科手術護理中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應用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20).
[5]秦誠成,張莉,王安素.風濕性心臟病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延續性護理的效果評價[J].重慶醫學,2017,46(36):5090-5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