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世界豬肉第一消費大國,但自從2018年非洲豬瘟在我國肆虐以來,國內的養豬業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基于此,分析了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及病毒特點,從嚴防外部輸入、加強養豬場管理及提高養殖戶的防疫意識等方面提出了科學、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
關鍵詞:養豬場;非洲豬瘟;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8?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06-0028-02
2007年以來,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不斷發生、擴散和流行,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豬和野豬而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烈性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其特征是發病過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達100%,臨床表現為發熱(40~42 ℃),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部分咳嗽,眼、鼻有漿液性或黏液性、膿性分泌物,皮膚發紺,淋巴結、腎、胃腸黏膜明顯出血,非洲豬瘟臨床癥狀與豬瘟相似,只能依靠實驗室確診。而我國是養豬及豬肉消費大國,生豬出欄量、存欄量及豬肉消費量均位于全球首位,每年種豬及豬肉制品進口總量巨大,與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貿易往來,因此,非洲豬瘟是我國重點防范的一類動物疫病。2017 年4月12日,我國農業部發布了《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非洲豬瘟風險防范工作的緊急通知》(農辦醫〔2017〕14號)。盡管如此,近年來我國多地還是不斷有非洲豬瘟病例發生,非洲豬瘟擴散范圍呈擴大趨勢,但是目前我國以及國外還沒有有效的疫苗來對非洲豬瘟進行預防[1]。
1? 非洲豬瘟傳入我國的時間、途徑以及病原特點分析
非洲豬瘟傳播速度非常快且具有突發性,全球范圍內目前沒有有效的防控措施對其進行及時的控制。目前該病在全球范圍內大范圍傳播,在我國也十分嚴重,這對我國的生豬養殖業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并且影響到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非洲豬瘟什么時候傳入我國、如何傳入我國目前尚未有定論,因為在我們確認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之前,一些養豬場就有急性大面積死亡的案例,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未往非洲豬瘟方向考慮,所以什么時候傳入及怎么傳入的都沒有確切的結論。但是非洲豬瘟是從國外傳入我國這一點是可以確認的。之前有相關方面的專家就非洲豬瘟傳入我國的途徑進行分析,并明確表示非洲豬瘟傳入我國的途徑有①生豬及其產品國際貿易和走私;②國際旅客攜帶的豬肉及其產品;③國際運輸工具上的餐廚剩余物;④野豬遷徙等。但專家暫時沒有給出具體是哪個途徑的結論[2]。
非洲豬瘟病毒是一種急性傳播病毒,感染的主體是家豬和野豬,感染后的主要癥狀特征有:①發病過程短,家豬或野豬一旦被感染,身體會迅速發熱,最高可達40 ℃,嚴重時會直接導致死亡;②非洲豬瘟屬于急性傳染病,危害大,對我國養殖業造成極大的威脅;③急性感染死亡率高,目前,我國發生的非洲豬瘟病死率幾乎達到了100%。
2? 養豬場應對非洲豬瘟所應采取的防控措施
2.1? 嚴格控制外部輸入,保障養豬場的封閉性
非洲豬瘟病毒是通過接觸傳播的,因此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是對養豬場進行封閉管理。感染了該病的養豬場要進行隔離,未感染的養豬場也要進行封閉管理。但是,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以及保障人們的正常生活,未被感染的養豬場除了要進行封閉管理以外,也要進行正常的生產生活。因此,我國養豬場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將封閉化的管理模式與正常的運營模式相結合,尋求新的運營道路[3]。
為了控制非洲豬瘟的傳播,必須對進入養豬場的人員和車輛等進行嚴格的管理控制,因為這些人員和車輛等都有可能攜帶非洲豬瘟病毒。
任何接觸過非洲豬瘟病毒的人員或物品都有可能是傳播媒介,所以應當嚴格禁止或有效控制這些病毒傳播媒介進入豬場,盡量避免外來人員或者外來物品直接與豬場的豬接觸。如果是生產運營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員或物資,在進入的時候應當進行嚴格的消毒,并減少在豬場停留的時間。同時,養豬場在非洲豬瘟傳播期間盡量不要購買新的種豬或仔豬,如果養豬場已經出現空欄狀況,可以到經過嚴格消毒且沒有被感染的正規豬場引進仔豬。
2.2? 采購相應消毒設施,嚴格控制疫情的傳播
病毒是一種可以在生物體間傳播并感染生物體的微小生物,使用某些化學藥品可以對其進行遏制或者消滅。因此,為了更好地控制疫情,養豬場需要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積極引進各種消毒設備[4]。
養豬場不僅需要定期對豬進行有效的消毒,還要設立消毒室,對消毒情況進行管理和監控,同時要對進入養豬場的物品、車輛或人員進行消毒。養豬場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制定相關的消毒設備采購計劃,選擇正規、符合國家標準的消毒藥品。在調配消毒液的時候,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中的規定進行操作,掌握消毒液的濃度以及調配方法,嚴格控制使用劑量。在進行消毒時要制定相應的計劃且需長期堅持,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防及控制效果。
2.3? 加強疫情防控知識學習,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
為了對非洲豬瘟進行良好的控制,養豬場管理人員應當對疫情的基本信息有所了解,掌握科學合理的預防控制技術,這樣才能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將非洲豬瘟的防控措施進行落實。
養豬場管理人員要隨時關注政府相關部門發布的疫情信息,了解疫情的傳播狀況,通過網絡關注疫情預防控制的相關政策和規定,跟隨國家步調,遵從黨和政府的指揮,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
良好的生長環境能夠增強豬的抗病毒能力,要對非洲豬瘟病毒進行良好的預防和控制,遏制其傳播,就必須要保證養豬場的環境健康。豬場管理人員要科學管控場內的溫度和濕度,營造適宜豬生長的環境;及時排出豬舍內部有毒有害的氣體,降低豬的發病率;保持豬舍的通風,定期、及時地對豬舍內部進行徹底清掃,保證環境的清潔衛生[3]。
3? 小結
總的來說,非洲豬瘟所引發的疫情需要我國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同時也要引起養殖戶的足夠重視。為了避免非洲豬瘟繼續擴散,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對養豬場加強管控,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從而保障國民食品的安全,促進養殖業的發展,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參考文獻:
[1] 趙啟祖,王? 琴.非洲豬瘟緊急預防控制技術需求[J].中國獸藥雜志,2018,52(10):5-8.
[2] 曹光榮.豬病防治新技術[M].陜西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3] 王工民,田克恭.非洲豬瘟[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4] 馬興元,趙玉軍.國家法定豬病診斷與防制[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20-05-03
作者簡介:肖延凌(1981-),男,湖北麻城人,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防控及監督執法工作,(電話)1347766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