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8年10月26日,《刑事訴訟法修正案》正式通過,其中作為強化反腐敗追逃追贓機制的缺席審判制度是一個大的亮點,在如今的社會大背景下起到了強有力的作用。作為一項全新的制度,其正當性基礎、適用范圍、具體操作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加強理論探討和實務思考。本文從缺席審判制度的含義、適用上展開了進一步的探討并提出相關見解。
目前,我國對刑事缺席審判的刑事案件的范圍僅限于三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的貪污賄賂案件,危害國家安全和恐怖活動案件,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在如今的環境下,設置專屬的缺席審判制度對于腐敗犯罪案件有其特殊需要。《刑訴法修正案》既嚴格地控制缺席審判的范圍和程序,又在比較充分地保護被告人的辯護權下,依法及時予以定罪。刑訴法的關于缺席審判的修改,為海外追逃追贓工作奠定了更加堅實的法律基礎。建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對于以法治方式推進反腐敗斗爭發揮了法律的震懾和懲治雙重效果,意義重大。
一、缺席審判制度的適用
按照程序正義的基本要求,缺席定罪的適用是一種特殊情形。《刑訴法修正案》第291條規定,對于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以及需要及時進行審判,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的嚴重的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潛逃境外,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人民法院進行審查后,對于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符合缺席審判程序適用條件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根據這一規定,缺席審判的范圍嚴格限制在貪污賄賂犯罪、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和恐怖活動犯罪,并規定了其具體的適用條件:一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經潛逃境外;二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和恐怖活動犯罪的案件必須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批準;三是案件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通過設立這些條件,限制了對缺席審判的廣泛運用,可以確保缺席審判程序的正當性和司法工作的公正。
在采取缺席審判時,應特別注重被告人的權利是否始終得到保障。缺席審判作為一種特殊的刑事訴訟程序,由于被告人不在場的特殊性,被告人的辯護權以及部分訴訟權利受到一定的限制。為確保程序公平正義的底線不受侵害,確保缺席審判程序是完整的,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利,司法程序在適用缺席審判制度時要嚴格保障被告人的知情權,新《刑訴法》第 292 條對缺席審判程序中的送達方式作出了明確規定,即通過三種途徑送達,一是按照國際條約規定的方式,二是按照通過外交途徑提出的司法協助方式,三是依據被告人所在地法律允許的方式。將傳票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人,使其知曉即將進行的涉及其人身、財產權利的刑事審判,這種保障被告人知情權的措施是缺席審判取得合法性的前提。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缺席審判案件,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被告人的近親屬可以代為委托辯護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法律援助的目的是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防止冤假錯案,維護司法正義,不能因被告人缺席或在席而有所區別。所以當缺席審判被告人沒有辯護人時,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辯護。
二、缺席審判制度的必要性
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長期不歸案而導致的訴訟長期處于無法進行的狀態,使司法審判無法實現對被害人權利救濟與安撫。被害人作為犯罪行為直接侵害的對象,在物質以及精神層面均遭受了極大傷害,其希望通過法律對被告人的懲處來獲得內心的安撫。而由于我國缺少刑事缺席審判制度,致使即便是在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或是喪失訴訟行為能力的情況一旦發生,案件仍將陷入不定期限的擱置狀態。一旦法律對其合法權益的保護長期處于不確定狀態、犯罪行為給其帶來的物質以及精神損害難以彌合,將導致被害人對司法公正性失去信任,法治社會的發展將會受到考驗。
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一直都遵循“先刑后民”的審理規則,即刑事部分對于被告人的定罪是其在民事部分獲得賠償的基礎。而一旦出現犯罪嫌疑人無法歸案等情形,案件刑事部分的審判必然將無法繼續進行,被害人的賠償請求自然也會因所依據的案件事實沒有獲得權威認定而無法得到法院支持,這便將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被置于了極為不利的訴訟狀態。而刑事缺席審判制度的存在可以及時處理案件、更好的維護被害人合法權益。
案件事實發生后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模糊,法官在案件審理中對事實部分的認定只能是一種依據證據進行歷史性回溯的過程,由此可知審判者根據證據還原真相、形成合理心證后對案件作出判決的難度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加大。所以即使依法應當被定罪處刑的被告人又重新到案,如果此時尚存的證據無法清楚地證明被告人的犯罪事實,則依據“存疑有利于被告”的原則被告人將免受刑法懲罰,使得有罪被告人獲得了逃避法律處罰的“可乘之機”。這損害了法律的公正性,同時也破壞了其權威性與威懾力。
《刑訴法修正案》立足于我國現實司法情況,構建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缺席審判制度,對于打擊貪污賄賂等重大犯罪被告人外逃處境有深刻意義,對于提高我國刑事司法效率、節約訴訟資源也大有裨益。但缺席審判制度仍是一項新制度,現行法部分規定過于籠統、可操作性程序設置尚未細化,應接受大量實踐檢驗,實現公正與效率的平衡,更加完善地服務于司法工作。
作者簡介:鄢雪晨(1995-) 女,漢族,河南鶴壁人,碩士在讀,昆明理工大學,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