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隨著跨境電商的迅速崛起,福建省跨境電商的農產品貿易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發展速度有所減緩,本文通過對制約福建省農產品跨境電商貿易發展的制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措施,希望能為福建省的農產品貿易發展提供一些借鑒。文章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對福建省的跨境電商農產品貿易現狀分析,第二部分是福建省農產品跨境電商貿易制約因素分析,第三部分是對福建省農產品跨境電商農產品貿易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 農產品貿易 跨境電商 農業
引 言
近幾年,隨著“一帶一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農政策”等國家政策的實施,福建省出臺了《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行動方案》、農產品補貼政策、《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實施方案》、《福建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等措施促進福建省農產品跨境電商貿易的發展。跨境電商的興起有利于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對于化解產能過剩、擴大傳統零售企業的銷路也有重要意義(王楠,2018)。電子商務極大的促進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飛速發展,2016年電子商務的交易額占全國對外貿易總額的27.5%,成為我國對外貿易重要部分。(郭四維,2018)。
但在福建省農產品貿易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因素不利于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如何利用現有的條件,消除不利因素,促進農產品貿易的進步是當今福建省跨境電商農產品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福建省跨境電商農產品現狀分析
(一)福建省農業發展現狀
第一,福建省農產品企業不斷崛起。隨著跨境電商的興起,福建省很多農業、農產品企業以及農村個體戶不斷發展農產品貿易,進行網絡營銷。如:圣農實業公司、福建名成集團、元成豆業等大型企業,2015年,福建農產品電子商務協會在福州正式成立,,農業企業的電商意識開始加強。據2016年福建省農業部統計顯示,福建有19家農業企業已經入選為全國的農業龍頭企業,各農業公司的營業收入在15億至45億之間。
第二,福建省跨境電商發展迅速。福建省從2014年48個淘寶村發展到2018年已有233個,增速達到46.25%。福建省的跨境電商交易額在2017年已經超過3000億元,增長幅度超過30%,跨境電商的出口額已經連續3年增速超過35%。2018年1月至6月福建省網絡零售額為1640.7億元,比去年增長了 33.9%,超過全國跨境電商增長速度 2.9個百分點。
第三,政府扶持力度大。福建省在2020年前后紛紛出臺政策支持農業發展,如:福州下發的“關于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的扶持的九項措施的發展”支持建設茉莉花基地,對種植茉莉花的相關產業園給予補貼,寧德市發布《寧德市進一步加強糧食生產安全的七條措施》,政府的補貼由10%提高到20%,以促進糧食種植和生產。三明市的脫貧攻堅戰也將糧食生產納入重點扶持內容。
(二)福建省跨境電商農產品貿易現狀
2010年福建省農業利用臺資的數量和規模位居全國首位,2018年福建省25個省級電商示范縣電商零售額為313.9億元,同比增長38.2%;23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的網絡銷售額為31.6億元,增長34.9%,17個國家示范縣電商銷售達到1.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2.2%,通過分析發現福建省農產品跨境電商有以下特征:
第一,農產品產量不斷上升,農產品出口額有所波動。從表1可知,福建省的蔬菜、茶葉和食用菌都保持穩定增長,而園林水果在的產量雖然在2014年有所波動,但仍然保持增長態勢。第二,跨境電商帶動作用明顯。現在跨境電商已成為我國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擴展海外市場、以及提升國際形象的重要方式(徐松、張艷艷,2015;于丞,2019)。2013-2016年期間,福建省的農產品出口總額從822904萬美元上升至909529萬美元,增長了10.5%。但在2017年農產品出口額有所下降,主要因為國際貿易條件開始惡化,農產品價格不穩定,導致福建省農產品出口額開始下滑。
二、福建省跨境電商農產品發展的阻礙因素
耕地面積少,土地利用率低。福建省的丘陵山地面積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90%,而地形坡度大,不利于開墾種糧,農業灌溉困難,難以實現農業機械化生產。據福建省農業調查顯示,福建省已耕土地高產少,僅為17%,中低產田居多,占全省耕地83%。
人才稀缺,土地資源差異大。福建省的西北地區的土地面積占全省66%,東南地區(即福州、廈門、漳州、莆田、泉州)耕地面積占全省面積47%,土地資源分布不均衡,差異大。而跨境電商需要人才作為整個體系的支撐,但截止2016年,福建省是只有43所專科本科院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張娜,2018)。福建省的跨境電商人才稀缺,嚴重阻礙了福建省跨境電商的發展,企業無人可用,新企業起步晚、發展慢,而在招聘工作中擁有相關從業經驗的人少之又少,導致企業招工難,人才的缺失導致福建省的跨境電商企業無法更進一步,陷入瓶頸。
監管體系和信用體系不完善。跨境電商中,由于距離問題,商品退換十分困難。在跨境電商中的運輸過程中,包裹丟失、損壞以及發錯貨等問題層出不窮。而福建省夏季高溫、還會出現臺風、暴雨,氣候極不穩定,導致商品毀壞,而福建省的跨境電商中農產品占比較高,運輸到客戶手上如何保證農產品無損壞,以及損壞賠償等問題均沒有相關的監管立法進行詳細的規定。
三、福建省農產品跨境電商貿易發展建議
1.完善物流體系 ,保證產品質量
跨境電商的痛點在于配送時間長、運輸成本高、退換貨物困難等,而建設海外倉有利于解決上述問題。引進先進的物流技術,提升本省的倉儲功能,實現多個倉庫恒溫、冷藏,倉庫功能多樣化,能大力促進福建省農產品產業及相關行業的發展,還能使福建省的海鮮擴張國外市場,在競爭激烈的跨境電商中脫穎而出,搶占先機,形成“第一進入者優勢”。
2.建設電商平臺,加強監管
福建省中小企業發展資金不足,而成本在不斷上升,許多企業望而卻步,當地政府應構建農產品電商平臺,放低進入門檻,刺激當地的農產品進入跨境電商模式發展,扭轉當地農產品出村難、信息閉塞等發展劣勢。在農產品質量監管方面,福建省應維護消費者權益,層層嚴檢,防范次品、偽劣品進入市場,破壞跨境電商市場。優化農產品的審批、報關手續,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通過不斷完善立法和懲戒措施,規范跨境電商企業和產業的發展。
3.聯合高校,培養人才
因國際形勢的變化,現在的國際性人才十分緊缺,政府、企業和學校不僅要增加跨境電商實踐課程,還應使培養方案與國際形勢接軌,注重外語類的發展,設置相關的專業課程和訓練。對于外來的電商人才實行政策補貼、購房補貼等,引進優秀人才,并在企業增加學生的實習,使其能更好的勝任相關的跨境電商工作,推動跨境電商的進步與發展,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 郭四維,張明昂,王慶,朱賢強 . 新常態下的“外貿新引擎”: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與傳統外貿轉型升級[J]. 經濟學家,2018(8):42-49
[2] 王楠,郭彪,孫永波 . 傳統零售企業跨境電商轉型模式和遷移路徑研究 [J]. 經濟體制改革,2018(2):100-106
[3] 陳德好 .福建 :農村電商發展的熱土 [J]. 福建農業 ,2016 (8):20-21.
[4] 吳茹燕,李志波,莊佩芬.福建自貿區建立對閩臺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探析[J].臺灣農業探索,2018(04):6-10.
[5] 謝 憲 華 , 朱 其 太 . 共 謀 提 速 “ 一 帶 一 路 ” 農 產 品 貿 易 大 通 道 [J]. 絲 路 經濟,2016(08):68-69.
[6] 陳天金,鄭床木,貢錫鋒等“一帶一路”框架下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國際合作方向探討[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6):44-51.
[7] 陳美. 電子商務視域下的福建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建設[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8):136-137.
作者簡介:黎光蘭(1996年2月),女,漢族,貴州貴陽。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與投融,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福建省福州市,郵編3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