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服務貿易具有高度依賴國際交往和人員流動的屬性,隨著疫情的爆發與擴散,疫情對服務貿易產生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傳統服務貿易具有更大沖擊,同時疫情加速了服務貿易商業模式創新,催生系列服務貿易新業態,進而使得服務貿易朝著高質量方向發展。
【關鍵詞】 新冠肺炎疫情 服務貿易 數字經濟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服務貿易的負面沖擊
受疫情影響,服務貿易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面臨下行壓力,具體呈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我國服務貿易的影響高于貨物貿易
疫情對我國服務貿易產生沖擊較早,相關國家對我國旅行人員采取的限制,3月中旬以來,歐美疫情爆發,進一步加大了對我國各類服務貿易的影響,尤其是與自然人流動相關的旅行服務貿易。貨物貿易雖受海外疫情影響,國際供應鏈受阻,但并未完全中斷。另外,疫情結束后我國貨物貿易反彈基礎堅實,貨物貿易企業可能出現對外“補出口”現象,同時疊加我國政府逆周期調節政策,也會刺激貨物進口增速大幅反彈。相較而言,受疫情影響的服務貿易損失很難彌補。
(二)對我國服務貿易進口影響大于出口
從現階段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結構看,我國服務貿易處于逆差階段,據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服務出口2419.91億美元,占服務與貨物出口總貿易額比重為8.98%;而服務進口5014.01億美元,占服務與貨物進口總貿易額的20.43%。另外服務進口中與自然人流動緊密相關的旅行服務進口占比更大。由此,估計此次疫情對服務貿易進口的沖擊更大。
(三)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服務貿易所受影響更大
從區域結構出發,我國服務貿易對象主要集中在歐盟、美國與日本,與發展中國家之間服務貿易額比重偏低。2018年我國對美進口額為571.4億美元、對歐盟進口額為611.6億美元、對日本的服務進口額為260.7億美元,合計1444億美元,占我國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10.89%、11.65%、4.97%,合計占比27.51%;出口額分別為183.41億美元、111.36億美元、375.99億美元,合計670.76億美元;占比分別為7.88%、4.79%、16.16%,合計28.83%。需要指出的是,截止目前歐美發達國家是當前疫情較為集中的地區。由此推斷,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服務貿易影響會更大。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新機遇
(一)“線上直播服務”新模式不斷涌現
2020年2月份,淘寶新增商家達100萬,新開直播商家環比增長719%,用戶環比增長153%,平臺成交額同比翻倍,每周訂單量環比增速超20%。直播市場的空前繁榮催生的了“教育+直播”、 “餐飲+直播”、“旅游+直播”, “房地產+直播”等模式。疫情期間,這些行業的線上直播服務呈現井噴式增長, 各行業“網紅”一時充斥著整個朋友圈。以教育服務為例,疫情期間,全國中小學以及高校開啟了“在線直播教學”,騰訊課堂、釘釘、華為Welink和中國大學慕課等平臺開放優質在線課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釘釘進入日本校園,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也是我國在線軟件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成功案例。
(二)“云服務”的發展步伐明顯加速
“云”成了各企業“免疫力”、“恢復力”,也成了企業走向未來的“新動力”。疫情期間,許多綜藝節目采用“云錄制”的形式,“云娛樂”、“云直播”、“ 云觀展”等新業態的用戶規模、日均用戶時長節節攀升,各地區利用在線旅游平臺紛紛推出“云旅游”文化項目,線上“云辦公”市場也迎來快速增長期,很多企業開始線上辦公。未來,“云平臺”將成為研發服務機構進行科研合作的公共載體。
(三)“無接觸式”新型服務業發展前景廣闊
疫情加快了網絡電商發展進程,生產性服務業線上經營模式持續創新,如叮咚買菜平臺率先推出了“無接觸收貨”服務,UU跑腿、餓了么也隨之跟進。在疫情沖擊下,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機配送等新型服務業態加快發展,蘇寧、美團等零售企業已著手布局無人配送這一領域。作為一種新型服務業,“無接觸式服務”是對已有服務模式的補充與完善,它能夠倒逼政府和企業管理運營加速升級,其背后的強大支撐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一系列新興技術手段。
三、對策建議
此次疫情對服務貿易造成的負面沖擊雖然很大,但從長期看,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廣闊,隨著數字經濟迅猛發展的趨勢,服務貿易的結構必將有所調整。政府與企業自身應積極應對疫情,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服務貿易企業積極自救,及時制定應對方案
企業首先要自救,制定疫情應對方案,利用好困境中的發展機遇,大部分服務行業并沒有失控。服務企業要把確定的事做好,如積極主動地多與客戶交流,提升產品的品質,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提高運營效率,儲備與培養人才系等。對于大多數中小服務企業而言,立足本行業,做專做深做精做透,才能使企業自身能在突如其來的疫情中站穩腳跟。
(二)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助力服務新業態發展
數字化是企業發展的趨勢,更是企業升級的重要手段,政府應鼓勵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積極拓展數字服務貿易。我國服務貿易結構一直以運輸、旅行、金融等傳統服務貿易的形勢為主,此次疫情為服務貿易結構調整與升級帶來新機遇,我國應加大力度促進基建投資,尤其在投資建設5G基站與運營平臺方面,為數字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奠定夯實基礎。
(三) 順應制造業服務化趨勢,充分發揮貨物貿易對服務貿易的帶動作用
在原有的信息技術條件下,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難以實現,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逐步成熟與應用,極大地推動了制造業的服務化轉型,為二者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企業與政府要合力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協同發展,充分發揮貨物貿易對服務貿易的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若錦,崔艷新,孫銘壕.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服務貿易影響的情景分析及應對建議[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20年第1期.
[2] 朱賢強,何朋,胡豫隴.跨境電商對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及應對.經濟縱橫.2020年第6期.
作者簡介:郭松燕(1988-),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