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雁初
美國媒體1日報道說,中國制造業在疫情后重啟并迅速增長,有民間機構調查得出的生產指數創下近10年新高。同時,汽車消費指數與房價也逐步回漲,反映出消費需求的復蘇。《日本經濟新聞》稱,中國經濟的復蘇正給處于低谷中的全球經濟帶來積極前景。
美國CNBC報道稱,9月1日公布的8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3.1,較前月增長0.3個百分點,創下2011年2月以來新高。其中制造業產出指數已經連續6個月增長,新訂單指數也連續3個月增長,并帶動企業積壓工作指數創下近3個月以來新高。原材料庫存指數增速雖放緩,但仍保持連續3個月增長。只有就業指數小幅收縮。業界人士稱,全球疫情緩和導致外需有所增強,內需保持增長,企業訂單不斷增加,對制造業企業的業績增長起到了較有力支持。經營者普遍對疫情后市場情況表示一定樂觀,但仍擔憂疫情反彈等不確定性因素。
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新一期“汽車消費指數”,今年8月該指數為76.6,較前月有所上升,表明汽車消費市場的溫和繁榮仍在持續。9月開始汽車市場進入旺季,各車企紛紛上市新車,推出優惠政策,銷售量很可能將繼續上升。同日,中指研究院發布數據稱,今年8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較上月環比上漲0.5%,漲幅進一步擴大,89個城市房價上漲,反映出房地產市場的溫度也在回升。業界人士稱,盡管政府仍保持著對房價管控,但市場交易已經逐步趨向活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已經逆勢回升,增長3.2%,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恢復增長的國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將成為2020年少數幾個保持正增長的國家之一。最近有調查顯示,99.1%的外企表示將繼續在華投資經營,89%的歐盟企業不會考慮把產業鏈撤出中國,中國仍是大部分歐洲企業前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中國將以更低的關稅水平、更短的負面清單、更便利的市場準入、更透明的市場規則以及更有吸引力的營商環境,打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為全世界創造更多機遇。▲
環球時報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