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已經成為了發展的趨勢。但是貿易保護主義卻一直阻礙著貿易自由化的發展。當今時代是摩擦經濟的時代,貿易增長的發生仿佛也離不開貿易摩擦,本文將簡要分析我國對外貿易摩擦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政策。
【關鍵詞】 對外貿易 貿易摩擦 反傾銷
貿易摩擦,是指在國際貿易中,國與國之間在進行貿易往來的過程中,在貿易平衡上所產生的摩擦,一般是由于一國的持續順差、另一國的持續逆差,或一國的貿易活動觸及或傷害另一國的產業所引起的。貿易摩擦主要包括一國對另一國實施的反傾銷措施、反補貼措施和保障措施三種形式。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貿易交流日益頻繁,貿易摩擦也隨之產生。作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且經濟仍不斷高速發展的我國,與他國發生的摩擦也與日劇增.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對外貿易摩擦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形勢反而更趨嚴峻。
一、當前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現狀
(一)、貿易摩擦的涉及范圍有所擴大。在各種類型貿易摩擦的共同作用下,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的設計的范圍也在不斷地延伸。遭遇摩擦的產品變化:出口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的工業制成品為主,進口主要是設備和原材料及一些外國核心技術的產品。區域性比較強,如我國對非洲國家幾乎是全方位的出口和原材料的進口。對歐美日主要出口生活用品和加工制成品進口設備和核心零部件從最初的農產品、化工原料等初級產品或勞動密集型的工業制成品向鋼鐵、彩電、電信等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工業制成品轉移,并且延伸到了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等領域。貿易摩擦涉及范圍的進一步擴大,意味著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的挑戰也變得更加艱巨。
(二)、貿易摩擦種類更加復雜。在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歷程中,面臨貿易摩擦的種類和數量居世界首位,與發達國家大工業產品出口的競爭將會使中國外貿企業面臨貿易摩擦的局勢更加嚴峻。隨著貿易自由化的進一步推進,各個國家無法再通過原來的高關稅壁壘來限制其國內進口,為了進一步保護其國內產業,維護其國家利益,貿易保護主義轉向其他更隱性、對貿易更具有阻礙的非關稅壁壘。再加上我國在入世時的幾項承諾,對我國外貿的發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目前,我國遭遇到的貿易救濟措施主要是反傾銷、反補貼和特保措施。
反傾銷是國外針對我國采取的最主要也是最頻繁的貿易救濟措施,由于我國承認入世后持續15年的非市場經濟地位,我國企業在2016年12月10日前不得不接受各國對我國的反傾銷考驗。
除反傾銷、反補貼外,還有專門針對我國出口產品、具有歧視性的特保條款。為防止我國產品在入世后以較低的關稅水平下涌入各成員市場,該條款規定WTO成員方只需在我國產品對其生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市場擾亂”的情況下,即可針對中國進口產品提起特別保障調查。由于有些問題沒有明確的界定,極易產生歧義,加上門檻較低,很容易使其他國家對我國采取特保措施。2008年至2016年間,在世貿組織備案的貿易救濟措施有2400余項。在2010年左右,因全球經濟與貿易環境的好轉,全球貿易救濟調查強度一度出現了緩解態勢,但之后再次升溫。2016年,全球市場“黑天鵝事件”頻頻出現,逆全球化思潮開始顯現,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繼續發酵。據WTO最新數據顯示,僅2017年上半年在全球范圍內就發生了309項貿易保護措施。
(三)、貿易摩擦的數量不斷增加。根據WTO與中國海關官方的相關數據,從1999年內至2020年,我國產品遭受來自全球國家和地區共有973起反傾銷、反補貼及特殊保障措施調查案件,其中以反傾銷為主,影響了中國的出口貿易。近年來,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我國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貿易的自由化并沒有減少我國與各國貿易之間的摩擦,相反,由于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我國遭遇摩擦數量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我國產品的出口,不利于我國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二、應對我國對外貿易摩擦的措施
(一)、主動尋找“替代國”。在遭遇反傾銷時,我國往往采用第三國的有關數據進行裁決,這是由于我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在應對反傾銷時,我國可以主動尋找“替代國”,力爭選取一個在各方面與我企業條件接近或相似的替代國來計算出口價格,以最大程度減少誤差,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
(二)、政府應進一步建立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政府建立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旨在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為我國的外貿企業提供良好的法律保護。政府不僅僅應該要積極地開展組織培訓,研討會等方式來培養企業的權益和保護意識,而且更應該在協調當中發揮好當事人的責任。在應對貿易摩擦的時候,僅僅依靠企業和和行業協會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政府建立在當中擔當更加積極主動的角色。
(三)、企業應配合反傾銷調查,積極應訴及時抗辯。企業應該熟悉有關規則和法律,特別是 WTO 的有關規則,應該努力培養管理型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國際法律及有關國家法律的人才。在與其他國家發生貿易往來之前,充分了解有關國家的貿易法規和貿易政策,使企業在對外貿易中避免政策和法規帶來的消極影響,利用其積極方面,在調整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貿易往來。此外,企業要重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通過與其他企業進行文化交流和溝通,可以加深對雙方企業歷史和發展模式的認識,有利于企業的友好合作。
三、總結
當今正是貿易摩擦經濟時代,國際貿易規模的擴大意味著國家將有可能面臨更多的貿易摩擦。貿易摩擦將會長期存在,我們應正確認識并分析我國對外貿易摩擦的現況,并且企業,政府和國家都應該承擔起自己相應的責任,以最終促進國家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崔 鴿,2006:《中國涉外貿易摩擦問題對策研究》,《商場現代化》7月總第472 期
[2] 鄧志新,2006:《我國出口貿易超常增長的表現和原因分析》,《國際貿易問題》第10期
[3] 丁銳,2006:《中國企業從事產品創新的機制與戰略》,《特區經濟》第9期
[4] 胡靜寅,2006:《中美貿易摩擦中的經濟民族主義分析》,《國際經貿探索》第4 期
作者簡介:莫捷,出生于1999年2月20日,男,漢族,廣東中山,本科在讀,現就讀于廣東海洋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為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