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妍
【摘 要】 為了推動國家經濟建設,兼顧地區產業發展,產業園區這種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獨特的區域經濟發展方式應運而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當地產業有促進和改善作用,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對鄭洛新地區的不同的創新型產業園區的運營模式進行分析比較,探求他們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基于其他園區的發展經驗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及改進方法。
【關鍵詞】 鄭洛新產業園 運營模式 改進方法
前 言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拉動經濟增長,我國開設了一系列的科技產業園區,現如今,蓬勃發展的產業園區為我國經濟發展和新型城市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近年來,一方面是國內外經濟增速緩慢,大量的線下實體產業面臨發展困境,另一方面,大量新興業態的新經濟模式開始占據市場,使得產業園區發展受到了禁錮。尤其是現存的大量閑置園區,不僅造成了資源的閑置浪費,也讓持續健康發展的經濟受到了影響。
一、產業園區發展現狀概述
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對中部地區建設這一國家戰略部署的論述,使人們進一步意識到中原地區的發展按下了 “加速鍵”。 目前,河南省已經建成鄭州、洛陽、安陽、南陽四個國家級創新示范園區,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這些園區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了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聚集。但是相比較于發達地區比較成熟的園區建設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借鑒發展較好的產業園區的經驗,加速創新型園區建設,對河南創新型產業園區建設有著重要意義[1]。
二、產業園區運營模式的問題分析
一是園區的管理體制存在欠缺,由于產業園區獨特的功能,該項目受到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各級政府為了方便管理,下設園區管委會,真正實地參與到園區管理的是各個園區管委會的相關人員,他們的職能一定程度上類似于政府,但事實證明,這些管委會缺乏應有的規劃、建設以及相關審批權限,由于他們并不具備依法行政的主體資格,所以對于入駐企業的質量,以及和相應上級主管部門之間的協調問題上存在較大的不足,而這直接導致的是,一旦協調不到位,延誤了建設時機,就難與企業中高效發展,高標準服務的目標相適應。以中德產業園區為例,雖然已認識到必須在管理和服務上對入駐項目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但目前中德產業園區管理和服務的內容、深度和成熟型開發區相比仍顯不足。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硬件上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網絡基礎設施夠完善,傳輸不暢、可靠性差等,有待進一步升級。
二是園區的政策措施不夠完善。目前我國科技園區未來前景的一個很大的障礙還是政策制度措施不完善。由于目前大部分的產業園區主要借用行政手段進行管理運營,而且,國家關于促進園區發展的相關規定尚不完善,尤其是在園區的專項配套措施方面。例如河南省比較典型的一個產業園區,鄭州科技園,為了扶持該園區發展,當地政府部門一方面直接投資入股,另一方面,當地政府在土地、稅收等方面設置政策優惠。這些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吸引企業短時間內形成空間聚集,但是由于入駐企業之間缺乏和產業關聯,沒有真正建立起以市場為主導的運行創新機制,所以大量園區在中后期由于缺乏創新,沒有一定的產業協同能力,導致發展停滯。與此同時,大多數科技園區資金進入方式有限,急需建立起有效的投融資機制,吸引風險投資機構對創新創業和優秀項目的扶持。此外, 鄭州科技園區還需要健全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產業孵化服務機制、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等,以提高科技園區制度環境的競爭力[2]。
三是融資渠道較少。調查的幾家產業園區顯示,當前園區的發展有90%的資金來源是政府的撥款,尤其在園區的開發初期,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由于基礎設施投資的成本回收期較長,加上園區剛開始基本沒有自身回籠資金的能力,且融資渠道和方式過于單一,缺少資金的支持,園區的發展受到很大程度刪哪個的限制。
三、對于改進運營模式的建議
大方面來講,園區的改進是需要從實際出發的,總體上按照小型機構,精準服務,統一配備,高效執行的構想,堅持在決策與管理上體現出政府的強有力領導,在經營與服務上體現出市場的強大功能。
一是現有園區須為入駐企業提供一體化的服務。從開始的產業策劃及定位,包括實地參與企業的運營管理,到最終對入駐企業精準定位,形成產業聯動,打造特有的創新體制,以提高園區的整體競爭實力。至于園區財政方面,實行單獨核算的方式,采取“核定基數,超收分成,共擔風險”的管理體制,這樣一來,將會極大程度上調動園區發展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國土規劃部門,建設環保部門也要將自己的職權部分授權給管委會,對園區進行管理。
二是積極引進民營資本社會資本入股園區的發展。一般而言,構建基礎設施基金和產業發展基金,是需要有效利用市場資源分配的能力,并將社會資金用于產業園區建設中,從而促進產業園區規劃的順利實施。做好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合作機制,完善合作模式的政策制度。進一步對現有資產的評估,做好土地轉讓工作,引進社會資本,并共同建立投資公司。改進產業園區開發公司的管理結構,使之成為負責產業園區開發和建設的有效機構[3]。積極推進資產證券化,爭取上市融資。
【參考文獻】
[1] 周巖,郭衛東,張乾慧,鄒堯.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能力的競優評析[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7(05):79-85.
[2] 張糧瑞. “雙創”背景下國家大學科技園管理機制優化研究[D].鄭州大學,2019.
[3] 劉寒.產業園區建設項目資金管理問題研究[J].安徽建筑,2019,26(6):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