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越
【摘 要】 清道光年間,在湖南江華一帶爆發的瑤民起義,聲勢浩大,曾攻占多處州府,但最終在官兵的聯合鎮壓下,因寡不敵眾而失敗。這次起義雖然沒有撼動清政府的統治,但從它鎮壓起義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清政府在“天朝上國”華麗的外衣下,已顯病態。單從軍事能力而言,朝廷沿海各省的軍隊戰斗力都在朝著弱化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 瑤民起義 軍事能力 弱化
江華縣在清代隸屬于湖南道州,大量瑤民世代生活于此,繁衍生息。道光十一年冬,錦田長塘寨的瑤民趙金龍聚眾發動起義,不久與另一瑤民首領趙福才合流,共同對抗官兵。經過艱苦的鎮壓,清廷最終平定了瑤亂。但從參與鎮壓的各地官兵身上,則可以看到朝廷軍隊的戰斗力已經明顯弱化,不及以往。
瑤民起義爆發主要是因為官府和奸商的盤剝以及會黨教匪的欺壓。從道光帝所下達的處理善后事宜的諭旨中,能夠發現瑤民在平日常受到官吏和奸商的盤剝與欺詐:訴訟官司被官府拖沓怠慢;山寨家園被官兵擅自闖入;生意往來被奸商欺騙;交納公糧被胥吏勒索;田地被地主收買兼并;出入被土匪恐嚇劫掠。另外,地下會黨勢力也為害一方?!皶r楚粵奸民結天地會,屢劫瑤寨牛谷”[1],地下會黨對瑤民的劫奪,以及官府的低效率和不作為,使得當地瑤民怨聲載道,各種矛盾進一步加劇。趙金龍率眾起義之后,瑤民義軍先后轉戰各地,與官兵周旋。在池塘墟一戰中,由于湖南提督海凌阿等人冒雨輕進,因而遇伏,起義瑤民大敗官兵,“海凌阿、馬韜及游擊王國華、守備吳鑒等皆戰歿”[2]。義軍聲勢越來越大,此時兩廣北部的瑤民受其影響,也紛紛揭竿而起,與之遙相呼應。愈演愈烈的瑤民起義烽火引起了道光帝的重視,他下令湖廣總督盧坤全力剿滅,同時調兩廣和貴州等地官兵合力圍剿,使起義最終被鎮壓。
起義對清王朝的統治沒有產生有效的撼動,但透過官兵鎮壓起義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武備廢弛,兵不善戰的清王朝。
其具體表現首先是兵無戰心,貪生怕死。在鎮壓瑤民起義時,道光帝曾調集鄰近的廣東省的兵力前往。但廣東兵到前線后,消極應戰,不是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就是上報身患疾病。戰地氣候與其生活環境別無二致,但抱著得過且過,安逸享樂的心態,故廣東兵作戰怯懦,不愿奮勇殺敵,每臨戰事,就消極避戰。道光帝聽聞此事后,也痛批道:“此等兵丁俱籍隸本省,何至不服水土,病者甚多?可見該省武備廢弛,兵勇全靠不住?!盵3]御史馮贊勛也對廣東兵的素質與戰力嗤之以鼻,他上奏道光帝,指出:“廣東兵丁,素多懦怯,一經挫敗,兵氣更餒?!盵4]廣東兵怯于戰斗,士氣低落。他們不愿意輕易地在戰場上與敵人以命相搏,一旦遭遇失敗,便毫無斗志。作為國家的正規軍,士氣消極至此,于國于民,都是有害無利的。因而瑤亂沒能快速鎮壓,與部分官兵的意志和戰力有著莫大的關系。
其次是鴉片流毒,兵士糜爛。鴉片在道光年間已經大量地輸入中國。尤其是以廣東為代表的沿海各省,受鴉片毒害之深,難以一言喻之。士兵吸食鴉片后,精神會日漸消沉頹廢,身體會日漸消瘦嶙峋。作為一種毒品,長時間地大量吸食會致人死亡。而參與鎮壓瑤亂的廣東兵,多是“雙槍兵”,他們大多都吸食鴉片,導致萎靡不堪,羸弱無力。馮贊勛在了解朝廷鎮壓瑤亂的過程后,曾上疏道光帝,報告了廣東兵“又多吸食鴉片煙,筋力疲軟,難期得力”[5]的情況,可見當時在軍中,鴉片已經產生了不小的危害,使得軍隊整體的身體素質大大降低,失去戰斗力。日后每臨戰事,能用的國家勁旅只會越來越少,故而這種狀況很快便被林則徐等有識之士所重視,進而開展禁煙運動,挽救國家社會的危亡。
最后是軍紀渙散,疏于操練。由于承平日久,國無大戰,各地軍隊都懈怠大意,紀律松弛。道光帝對軍隊的麻痹懈怠也十分擔憂,他告諭下面:“近來營伍廢弛,教誡不嚴。如廣東兵丁竟吸食鴉片煙。河南兵丁行至安徽,毆斃人命,攜帶幼童。福建兵丁勒折夫價,又有強搶鹽館之案。總緣各該省督撫希圖見好,虛應故事,并不認真簡校,紀律不肅,職此之由。夫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備。似此因循疲玩,尚望其有勇知方。備國家干城之選耶!嗣后各直省督撫,平日當破除情面,認真校閱,務使營伍整肅,一兵必得一兵之用,方為不負委任。將來兵部奏請時,朕不論何省,仍照舊例特派公正大員前往,如查有訓練不精、軍實不齊者,惟該督撫是問,從重治罪,決不寬貸。毋謂言之不豫也,將此通諭知之?!盵6]道光帝對軍隊的管理與建設可謂十分重視,軍紀的渙散使他明白,若不及時申飭,于國長遠而言則有大害。在接到馮贊勛的報告后,道光帝對以廣東兵為代表的官兵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他終于了解到 “至廣東全省營伍,皆由李鴻賓統馭乖方。劉榮慶年老衰庸,久玷專閫,平日訓練廢弛,以致臨事畏葸恇怯。戰兵不慣走山,沿海各營兵丁,多有吸食鴉片煙,庸懦不堪,可惡之至”[7]。廣東一省的軍隊,由于久不經戰事,平時都疏于操練,又多受鴉片毒害,以致于整體戰斗力嚴重低下,毫無斗志。后道光帝令廣東地方官嚴加整飭,做到“甄汰懦庸,激勵勇氣”[8],以期望地方軍隊能夠重新振作。但事與愿違,整軍的效果,被日后的鴉片戰爭無情地揭穿。
道光朝是清代持續走下坡路的一個階段。當時的世界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此時的清廷卻茫然無知。僅僅八年后,鴉片戰爭爆發,結局以清廷戰敗,簽訂了《南京條約》而告終。其實,清廷在鴉片戰爭中的失敗,從它鎮壓江華瑤民起義的過程中便已現端倪。其武備不舉的狀況,自然無法與已經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一個半世紀的英國相抗衡。因此,這也時時提醒我們,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要牢牢抓好軍隊建設,不讓軍隊走向弱化與腐化,與時代脫節。
【注 釋】
[1] (清)[光緒]《湖南通志》,卷八十五,武備志八·苗防五·國朝二。
[2] (清)[光緒]《湖南通志》,卷八十五,武備志八·苗防五·國朝二。
[3] 《清宣宗實錄》卷二百十六,道光十二年七月丙寅。
[4] 《清宣宗實錄》卷二百十八,道光十二年八月丁酉。
[5] 《清宣宗實錄》卷二百十八,道光十二年八月丁酉。
[6] 《清宣宗實錄》卷二百三十四,道光十三年三月戊戌。
[7] 《清宣宗實錄》卷二百十八,道光十二年八月丁酉。
[8] 《清宣宗實錄》卷二百十八,道光十二年八月丁酉。
【參考文獻】
[1] 《清宣宗實錄》,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版。
[2] 《光緒湖南通志》點校,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