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寶興 房體靜
【關鍵詞】? 綜合康復治療;腦血栓;腦梗死;臨床效果;生活能力
急性腦血栓腦梗死主要是由于腦動脈主干或皮質部分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壁增厚而引起腦部血流減少或供應中斷,疾病進展迅速,急性期癥狀在6小時內達到高峰,出現完全性癱瘓或昏迷[1]。其致殘率高,多發于50歲以上且伴有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病情嚴重影響患者家庭生活和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以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經功能為主要目標,其治療方法遵循超早期,整體化原則[2],為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對患者獨立生活能力的影響。
1.1資料
以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腦血栓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時間范圍為2017年9月到2019年3月。按照數字隨機分配法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在53~78歲之間,平均年齡63.12±5.88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上13人,初中以下17人;對照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在62~83歲之間,平均年齡65.77±7.97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上9人,初中以下21人。兩組患者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基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值>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康復治療與護理,包括內科醫生常規對癥治療,觀察生命體征和用藥指導、心理護理及鍛煉指導。觀察組采取早期綜合康復治療與護理。
(1)休息與體位,保持病室舒適整潔,經常開窗通風保證空氣流通。急性狀態下臥床休息,癥狀好轉早期可幫助患者調整舒適體位,可保持患側臥位,每兩小時為患者調整一次以免局部皮膚長時間受壓,可通過簡單活動促使軀體伸展,以改善心臟功能增加腦血流量。
(2)生活能力鍛煉,責任護士根據病人恢復情況設計運動方案,促使早離床活動。可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范圍由小到大,前期可由家屬協助進行被動運動再過渡到主動運動,早期主要包括肌力、關節運動,控制活動一次時間以5~10分鐘為宜,每天可進行3~4次,避免過度勞累造成機體損傷,對于能夠下床活動的患者,可以采取步行訓練和日常生活訓練,比如,洗臉、刷牙等簡單事項,在訓練過程中鼓勵患者,提高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
(3)語言和認知功能訓練,可指導患者進行口腔操,通過一套簡單的動作來恢復口腔肌肉功能,做簡單發音、指令、復述等動作來提高患者語言和記憶能力。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評分量表NIHH和危險評估GRACE,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說明腦損傷和危險程度情越嚴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包括進食、洗澡、修飾洗漱、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用廁所、床椅轉移、平地行走這十個方面,每個各十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 統計學
文中計量資料(t檢驗),以(x±s)表示,資料用SPSS20.0軟件處理,P<0.05表示對比數據有很大差別。
觀察兩組患者NIHH、ADL、GRACE評分情況,觀察組在NIHH評分和GRACE評分中,神經功能損害程度和疾病危險程度均低于對照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其生活自理能力更強。對比結果具有明顯差異,P值<0.05,如下表。
對于急性腦血栓腦梗死患者而言早發現、早治療是主要治療措施,然而疾病預后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較大,有些患者接受康復訓練后,其獨自生活能力效果仍不佳[3]。患者難免出現因獨立生活困難而產生痛苦、焦慮等情緒,對其身心健康和生命質量影響很大。因此,康復治療越早,其效果越好,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在疾病早期通過科學的鍛煉方法來提高患者肢體與語言功能降低神經損傷,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4-5]。本研究中,以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其神經功能損傷程度和疾病危險情況比經常規康復治療的患者明顯更低,其十項生活能力情況均比對照組高。由此可見,經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的患者肢體功能和語言功能均能得到明顯恢復,不影響其獨立生活。因此,對于急性腦血栓腦梗死患者進行早期綜合康復其治療效果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更佳。
【參考文獻】
[1]張敏,詹宏偉,張月,弓志華.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急性腦血栓腦梗死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4):131-132.
[2]袁征,孫戰風,唐冬云.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急性腦血栓腦梗死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20):177-177.
[3]韓麗娟.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急性腦血栓腦梗死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0):109-110.
[4]楊勇,徐秀芝,范玉偉.急性腦血栓腦梗死患者早期綜合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5):53-54.
[5]楊俊飛,黃斌,季倩.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急性腦血栓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28):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