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低位結扎;高位結扎;腸系膜下動脈;血管根部淋巴結;清掃
臨床認為,在進行手術治療后發生并發癥的原因與腸系膜下動脈根部高位結扎以及低位結扎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本次研究抽取直腸癌手術患者,分別給予低位結扎以及高位結扎兩種治療方式,觀察患者手術情況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幾率[1]。研究見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到我院接受直腸癌手術治療的患者,共142例,研究時間則選擇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將在此期間的患者按照住院順序分為兩組,分別是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71例。其中,對照組男性40例,女性31例,年齡為40到70歲,平均年齡(62.11±7.68)歲;實驗組男性38例,女性33例,年齡為40到74歲,平均年齡(62.57±7.93)歲。
納入標準:
①患者腫瘤均位于距離肛緣5到15cm的直腸部位;②術前檢查,并未發生遠處轉移的征兆;③患者肝腎、心肺等功能均正常;③患者年齡均超過18歲,低于75歲。排除標準:①排除存在惡性腫瘤病史的患者;②排除存在心血管以及造血系統障礙的患者;③排除接受輔助化化療的患者;④排除發生腸穿孔等需要進行急診手術的患者。兩組可比,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為高位結扎治療。
實驗組為低位結扎治療。
手術方法具體為:行全麻,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建立二氧化碳氣腹,確保氣腹壓力為15mmHg左右,利用腹腔鏡進行探查,解剖腸系膜下動脈,清掃其根部的淋巴組織,隨后打開血管鞘,并且充分暴露乙狀結腸動脈、左結腸動脈以及直腸上動脈,與此同時,清掃左結腸動脈主干以及周圍的淋巴結,使其主干骨骼化。保留患者左結腸動脈則需要于其分叉以下1cm位置,切斷腸系膜下動脈,而不保留左結腸動脈的患者,則需要直接于腸系膜下動脈根部切斷血管并進行結扎。切除腫瘤后,確保近端腸管直到恥骨聯合部無張力的情況下,使用管狀吻合器進行吻合,為患者建立消化道。
1.3臨床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手術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
1.4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總結歸納并分析兩組直腸癌患者臨床治療所涉及的各項數據資料,如果結果顯示P<0.05,則可以判定本次實驗存在十分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2.1比較兩組手術時間?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111.4±8.4)min,與對照組(108.5±10.3)min相比,并不存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T值=1.839,P值=0.068。
2.2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 ?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4例(5.63%)與對照組17例(23.94%)相比相對較低,存在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近年來,伴隨微創技術的發展,腹腔鏡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以及吻合術已經被廣泛應用,能夠提高患者保肛率以及生存率[2]。但是在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過程中,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相對較多,如:吻合口漏的發生十分普遍,相關報道顯示,吻合口漏的發生幾率可達5%到15%。吻合口漏的發生將會嚴重患者的術后質量,并不利于患者預后。以往的臨床經驗認為,不保留腸系膜下動脈根部高位結扎,具有手術簡單以及快速清除的特點,能夠確保結腸的松解效果更加理想,但是經過大量的臨床研究,在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左結腸動脈離斷后,一旦出現近段結腸血運障礙的情況,則需進行結腸脾曲的游離,切除腫瘤病灶以及有關腸段后,則需吻合血運良好的橫結腸以及直腸殘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術風險[3-4]。腸系膜下動脈根部淋巴結作為直腸癌轉移的主要途徑,對于患者未來5年的生存率具有一定影響,保留腸系膜下動脈以及左結腸動脈的低位結扎手術方式,并不會減少對于患者淋巴結的檢出率,還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經過研究得出:經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111.4±8.4)min,與對照組(108.5±10.3)min相比,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4例(5.63%)與對照組17例(23.94%)相比相對較低,P<0.05。充分表明兩組治療方法并無時間差異,但是對于并發癥的降低效果,實驗組相加顯著。
結語 對直腸癌患者來說,與高位腸系膜下動脈根部結扎術相比,采取低位結扎腸系膜下動脈并血管根部淋巴結清掃治療,保證左半結腸血運良好,減少吻合口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鵬,黃東,劉全. 腸系膜下動脈高位與低位結扎合并根部淋巴結清掃在腹腔鏡低位直腸癌根治術中的近期療效對比[J]. 臨床外科雜志,2019,27(09):783-786.
[2]劉洪,董天雄,王龍彪等人. 傳統高位結扎腸系膜下動脈術與保留左結腸動脈腹腔鏡直腸前切除術的可行性對比分析[J]. 實用癌癥雜志,2019,34(09):1515-1518.
[3]馮雯卿,陸愛國. 腸系膜下動脈低位結扎與高位結扎并根部淋巴結清掃在直腸癌手術中的意義[J]. 外科理論與實踐,2018,23(01):81-83.
[4]孫勝. 腸系膜下動脈低位結扎與高位結扎并根部淋巴結廓清對直腸癌根治術的意義[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20):2973-2975.
作者簡介:白吉星(1983年7月-);男;傣族;云南彌勒人;本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普外科臨床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