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關鍵詞】? ?康復護理;腦出血;術后;吞咽障礙
腦出血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病,其發病急驟,進展迅速,病情嚴重,致殘和致死率很高,可謂“急癥中的急癥”。由于神經功能受損,腦出血患者容易并發吞咽障礙,這不但影響術后康復效果,而且會導致患者發生吸入性肺炎、沉默性誤吸、脫水、營養不良甚至窒息等一系列癥狀[1]。為此,我院對腦出血術后吞咽障礙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并觀察相關護理效果,現詳細整理如下。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期本院收治的92例腦出血術后并發中重度吞咽障礙的患者,經Gugging吞咽功能評估確認。按照隨機雙盲方法分為對照組和康復組,都為46例。對照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44~75歲,平均(53.41±4.93)歲。康復組男27例,女19例;年齡45~76歲,平均(53.44±4.96)歲。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定時監測脈搏、血壓、呼吸等,每日3次吸痰和清潔口腔,指導患者遵醫囑服藥,給予對癥護理等。康復組增加專門的康復護理,具體方法為:①心理輔導:吞咽障礙患者容易出現緊張、恐懼情緒,護理人員為此加強溝通交流,說明吞咽障礙是腦出血后的常見癥狀,只要積極治療和訓練,就可以緩解,以解除患者負性情緒,提高護理依從性。②飲食護理:中度吞咽困難者食用濃稠而且無需咀嚼的醬泥狀食物,可把藥物碾碎混入其中,注意避免進食清淡的液體。重度吞咽困難者采用鼻飼或胃管插管的方式供應營養。進食時患者保持坐位或半臥位,少量多餐,緩慢進食,待患者咀嚼完畢、安全吞咽下后再喂食。③口腔護理:保持口唇濕潤,進食結束后注意清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還需定時檢查口腔潰瘍情況,若有口腔潰瘍需對癥處理。④吞咽功能訓練:(a)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用舌頭舔上下唇,做卷舌運動,以促進舌肌功能恢復。(b)引導患者做笑、鼓腮、吹氣、吮手指等動作,以刺激咽喉部肌肉和軟腭的運動。(c)把勺子放在患者嘴唇的不同位置,引導患者伸舌舔勺,并且做出咀嚼動作,這樣可以訓練咀嚼功能。(d)如果患者吞咽能力較差,就用棉簽蘸取一點冰水或食醋,涂抹于軟腭、舌根、咽喉壁等部位,患者口腔受到刺激,會不由自主地空口吞咽,這樣可以鍛煉吞咽動作。(e)引導患者努力咳嗽,這樣可以建立防御反射,以便于排除氣管異物。以上30min/次,3次/d。根據患者的恢復狀況,逐漸加大訓練難度,以盡早恢復吞咽功能。
1.3評價指標
兩個月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采用Gugging吞咽功能評估表評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總分為20分,分值越低吞咽障礙越嚴重。根據評分得出吞咽障礙程度,重度0~9分、中度10~14分、輕度15~19分、正常20分[2]。治療總有效率=痊愈率+好轉率,判斷標準為:無吞咽障礙為痊愈;從重度轉為輕、中度,或從中度轉為輕度,為好轉;無明顯改善為無效。并發癥是指嗆咳、脫水、吸入性肺炎、誤吸、營養不良、窒息等。
1.4統計學分析
研究分析軟件為SPSS23.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代表兩組有顯著差異。
2.1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見表1,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6.09%(35/46),康復組為91.30%(42/46),對比可得,康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見表2,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7.39%(8/46),康復組為4.35%(2/46),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腦出血患者容易并發多種功能障礙,比較而言,吞咽障礙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癥狀。經過手術搶救,待患者度過急性期后,就應抓緊康復期的短暫時機,對吞咽障礙患者積極實施康復護理。
我院的康復護理涉及到心理輔導、飲食護理、口腔護理、吞咽功能訓練方面,心理輔導確保患者保持積極心態,為康復打下基礎;飲食護理保障機體營養,這也是康復的基礎;口腔護理在于防范細菌滋生,反而加重病情;吞咽功能訓練從不同角度、針對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方法實施訓練,一方面可防止咽喉部肌群發生廢用性萎縮,另一方面刺激咽喉部肌肉、器官發生反應,改善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從而逐漸恢復吞咽功能。
為期2個月的康復護理表明,康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康復護理可促進吞咽功能恢復,并且減少并發癥,是一種高效、安全的護理模式,值得用于腦出血術后吞咽障礙患者。
【參考文獻】
[1]金光.腦出血患者術后早期吞咽障礙的篩查及康復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7,11(24):299-301.
[2]肖穎.腦出血患者術后早期吞咽障礙篩查及康復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