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莉莉
【關鍵詞】? 手術室;低體溫護理干預;影響
手術患者由于麻醉、輸液、手術侵入操作以及肢體暴露等原因較易發生術中低體溫,而術中低體溫可能引發患者術后寒戰、麻醉蘇醒延后、切口感染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對患者身體健康與術后恢復造成較大影響。有相關研究表示[1],手術室為手術患者加強術中保溫護理,能夠有效減少低體溫的發生率。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手術室護士術中低體溫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影響,特選擇我院230例手術患者進行研究,詳見下文。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行手術治療的2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有115例患者。對照組中,男65例,女66例;年齡20~70歲,平均(39.5±4.8)歲。觀察組中,男60例,女71例;年齡22~70歲,平均(39.8±4.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一般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手術室護理,主要是常規術前相關手術器械與用物準備、術中醫療器械傳遞、術中密切監護生命體征以及術后鎮痛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手術室護理基礎上加強術中低體溫護理干預,具體措施有:①心理護理:患者通常因顧慮手術療效達不到理想結果而出現焦慮、緊張以及恐慌等不良心理,所以手術室護士要積極和患者交流溝通,建立友好、和諧的護患關系,全面評估患者心理問題并予以針對性心理干預;為患者宣教手術相關注意事項并介紹手術成功案例,減少患者擔憂,消除患者對手術室與手術室醫護人員的陌生感,以此改善焦慮與恐懼等情緒,讓患者保持平穩的生理狀態與心理狀態,從而減少因精神原因對患者冷刺激閾值的影響。②體表加溫:患者在手術期間體表溫度會快速降低,手術室護士要保證在不影響醫護人員手術操作的前提下,調節適宜手術室溫度,盡可能縮短患者術中體表的暴露時間;有需要者可在手術床上加上充氣加溫裝置或暖風機加溫,并按照患者主觀感受對暖風機溫度予以及時調控。③液體加溫:對需應用灌洗液的患者,可提前對灌洗液予以加溫處理,保證灌洗液恒溫37℃;對于靜脈輸液液體可應用加溫儀與恒溫箱來予以加溫,保證輸液液體恒溫37℃。④呼吸機加溫:對術中應用呼吸機患者,可適度對呼吸機進行加溫,能有效防止空氣過度干燥,并還能提高患者吸氧量,降低患者體溫下降速度。⑤護理人員干預:把術中低體溫相關知識納入到手術室護士的繼續教育中,以分級培訓與考核的方式來提高護士的學習質量,以此提高手術室護士對術中低體溫護理干預的服務質量;手術室護士在術前必須熟練掌握手術各項流程和操作,便于手術期間能默契輔助主治醫生完成手術,最大限度地縮短手術耗時;手術期間護理人員也要不斷通過動作、語言或是眼神來積極鼓勵患者,并且要重視患者個人隱私的保護;手術期間要密切監測患者體溫,注意觀察患者皮膚、濕度以及面色,及時測量體溫。
1.3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麻醉蘇醒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以及住院時間;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在心理、生理、環境以及社會舒適度上的評分,采用我院自制問卷調查表,評分越高表示舒適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軟件統計數據,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用(%)與(x±t)顯示,分別以X2、t檢驗;當P<0.05時說明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患者術后麻醉蘇醒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以及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115例患者的術后麻醉蘇醒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以及住院時間均要顯著比對照組少,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舒適度評分對比
觀察組115例患者的心理、生理、環境以及社會舒適度評分均要顯著比對照組高,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導致手術患者發生術中低體溫的因素眾多,如手術室環境溫度過低時會導致體溫降低;大量輸血時,因機體內輸入大量液體也會導致體溫下降;胸腹腔手術患者因切口與體內臟器暴露在環境溫度下,加上應用未加溫鹽水沖洗體腔,會使得機體熱量消散;此外麻醉藥物也會讓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發生變化,導致傳輸路徑受到阻滯,從而讓機體適應寒冷環境的能力降低[2]。當前,手術室護士隨對術中低體溫有著一定認知,但是對于術中低體溫的發生原因與對患者身體的影響還未全面了解,其對預防與干預術中低體溫有著一定影響。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與優化,患者對醫療服務的標準與需求在不斷提高,對各護士專業知識掌握度也明顯提高,護理目標不再單純的只追求手術成功與治愈疾病,患者術后康復質量與舒適度也開始納入考核。
本次研究通過加強我院觀察組患者低體溫護理干預,針對引發術中低體溫原因進行相應干預,術中控制適宜室溫,為沖洗液與輸液液體加溫,能夠有效維持患者恒定體溫,減少寒戰與低體溫的發生,以此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安全性;通過應用保暖物品,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是手術巾遮住和手術操作無關的部位,加強患者心理疏導,能夠有效預防低體溫,改善不良心理,從而減少心理應激反應,加強患者手術依從性[3-5]。此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術后麻醉蘇醒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以及住院時間均要顯著比對照組少(P<0.05);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生理、環境以及社會舒適度評分均要顯著比對照組高(P<0.05)。結果表明,手術室護士術中低體溫護理干預對患者有著積極影響,能明顯提高患者預后與舒適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郭嫻娜,秦綺瓏.手術室護士術中低體溫護理干預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22):15-17.
[2]李芬蘭.手術室護士對術中低體溫及相關知識的認知及其影響因素[J].青島醫藥衛生,2019,51(04):314-316.
[3]王靜,沈彩霞.術中低體溫護理干預行為現況的調查分析與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01):23-25.
[4]陳燕,龔麒蘇.預防全麻老年手術患者術中低體溫的安全管理的臨床研究[J].云南醫藥,2019,40(06):559-561.
[5]高李杰.術中優質護理在泌尿外科腔鏡手術患者低體溫的臨床體會[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