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紅
【關鍵詞】優質護理;冠心病;安全性
1.1一般資料
從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抽取70例作為分析對象,按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常規組和優質組,每組35例。納入標準:⑴經冠脈造影、血管內成像等確診為冠心病者;⑵了解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⑴依從性極低者;⑵肝、腎功能障礙者。常規組中,男17例,女18例;年齡54~82歲,平均年齡(69.35±3.54)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1±1.57)年。優質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53~82歲,平均年齡(68.62±3.13)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07±1.62)年。兩組患者的病程、年齡等情況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次研究已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方法
常規組予以常規護理,即定時監測患者機體指標;指導患者科學飲食、遵醫囑用藥等。優質組在常規組基礎上予以優質護理,主要有:⑴心理護理。當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需熱情、微笑迎接患者,并向患者詳細介紹醫院環境、病房環境、護理人員和主治醫生等基本情況,密切關注其心理變化,安撫其不良情緒和恐懼心理;送患者回病房后,需向其詳細介紹疾病的病理健康知識、治療方案、預防措施等,樹立其正確的治療觀念;跟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時,全程需降低音量、語氣溫和,讓其感到溫暖舒適。⑵疼痛護理。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性來監測其心絞痛發作次數及其機體體征,并在其發作時進行有效護理,指導患者轉換體位,通過呼吸調整來緩解疼痛,適當的溝通來轉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時可遵循醫囑予以止痛藥止痛。⑶飲食護理。疾病會導致患者食納較差或飲食不規律等,護理人員必須監督患者進食,幫其調整飲食種類,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增加果蔬攝入。拒絕煙酒、咖啡、濃茶等,避免過于興奮或心率過高影響患者睡眠和身體恢復。⑷治療期間進行的治療、檢查項目,都需跟患者詳細介紹,并告知其療效;所使用藥物的方法、副作用、注意事項、療效等均要詳細講解;出現的不良反應也需詳細解釋,避免患者出現恐慌,造成心率過高。⑸出院前將疾病知識、注意事項、用藥方法等再與患者梳理一遍;出院后通過微信、短信、電話等定期隨訪,提醒患者定時復查。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100)評分、住院時間、發作次數、并發癥發生率(腰酸背痛、肺部感染、排尿困難)。WHOQOL-100評分內容有生存依賴性、需求滿足、睡眠質量等24項,共100分,患者總分值越高表明其生活質量越高。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若P<0.05則可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對比兩組護理后的結果
護理后,優質組WHOQOL-100評分高于常規組,且住院時間短于常規組、發作次數少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護理后,優質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冠心病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常見心臟疾病,威脅著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研究報道,幫助患者改變日常飲食及行為習慣能有效降低其復發率,同時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醫療水平及人們的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許多患者越來越重視醫院護理的效率及質量。與常規護理相比,優質護理秉著“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更符合患者的需求。本文優質組所采用的優質護理,是通過改變患者飲食不良習慣、增加其治療自信心等方式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不但能調理患者機體的運行,加強其抵抗能力,還能避免飲食不當造成的心率過快;而適當的心理安撫、疾病介紹則能穩定患者的心態,降低其發作幾率及并發癥發生率,保證其生命安全,故本文優質組的發作次數低于常規組(P<0.05)。從入院到出院,患者都能得到連續性、全面性的護理,還能及時掌握治療進度,極大的提高患者治療自信心,加速其康復進度,故本文優質組的住院時間比常規組短(P<0.05)。優質護理從心里、疼痛、飲食護理到用藥說明、出院指導、后續隨訪等這一延續性的護理,不但能讓患者加深對疾病的了解,還能改變其日常行為,自覺規避風險,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減少疾病的發作和并發癥發生情況,故治療后本文優質組的WHOQOL-100評分更優于常規組,且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更利于患者預后。
由此可見,實行優質護理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疾病發作概率,縮短治療周期,安全性更好。
【參考文獻】
[1]馮旭琴.優質護理對冠心病病人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8,32(06):989-991.
[2]王瑩,劉海霞.優質護理對基層醫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患者SAS與SDS評分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9,32(01):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