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金葉
【關鍵詞】? 早期護理干預;膝關節骨折;術后;關節功能康復
骨科中多發的骨折類型之一就是膝關節骨折,臨床常采用手術治療,但術后極易出現關節畸形、關節不穩定、創傷性關節等病癥,導致患者關節功能喪失,影響患者術后生活治療及康復。經研究,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關節功能康復情況。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早期護理干預對膝關節骨折患者術后關節功能康復的影響,將研究結果及方法匯報如下。
1.1一般臨床資料
病例數為100例,納入范圍在2018年9月~2019年10月,抽簽法分組,研究組病例予以早期護理干預,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干預,將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VAS評分及康復效果進行比對。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對中無意義(P>0.05)。
納入標準:自愿同意本次研究并簽署了同意書;符合膝關節骨折診斷標準;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其他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排除認知及意識障礙的患者[1]。
研究組: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28例,最大年齡為80歲,最小年齡為30歲,中位年齡為(58.6±2.0)歲;
對照組: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9例,最大年齡為80歲,最小年齡為28歲,中位年齡為(58.0±1.8)歲。
1.2方法
研究組病例予以早期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需在術前向患者講解早期關節鍛煉及活動的方法、度注意事項等,指導患者正確股四頭肌等部位的訓練方法;術前指導患者床上大小便的方法。
早期康復訓練。術后0~4周康復訓練需在術后麻醉消退后開展,指導患者開展腳趾及踝關節干預,同時開展床上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術后1~3d指導患者扶雙拐行走,保持腳不沾地,同時指導患者開展踝泵訓練及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指導患者取俯臥位開展后抬腿訓練,側臥位開展側抬腿訓練,仰臥位開展直抬腿訓練,每日訓練2~3組,每組10次;術后4日~4周開展下肢肌力干預,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予以飲食、環境、健康教育、運動等常規干預。
1.3評定指標
將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VAS評分進行比對。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3.0軟件,卡方檢驗,以%形式展開,t檢驗,以x±s形式展開,兩組患者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以P<0.05展開。
2.1 將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VAS評分進行比對
研究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VAS評分與對照組比對,P<0.05,且研究組更像指標均由于對照組,詳見表1。
膝關節骨折術后患者極易出現瘢痕、水腫等并發癥,加上患者術后需長期固定制動,導致機體血液及淋巴出現循環障礙,進而出現膝關節組織攣縮、水腫及粘連情況,影響患者術后關節康復,不利于患者預后,威脅患者身心健康。經研究顯示,有效的護理方案可提高患者術后膝關節康復情況。早期護理干預注重關注患者術后早期訓練,從病患術后1d即實施功能訓練及護理干預,促進肢體血液供應,重建神經功能及活動功能,改善患者預后。綜上所述,膝關節骨折患者接受早期護理干預的可行性較高,可促進患者關節功能康復,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預后,應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美蝴,陳龍.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早期康復護理對膝關節功能康復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21):3566-3567.
[2] 蔣文彥,劉麗霞,劉召瓊.持續性護理結合康復指導對脛骨骨折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及并發癥的作用分析[J].飲食保健,2019,6(37):207-208.
[3] 尹永海,尚曦,胡彥彬.探討功能訓練康復護理措施對下肢創傷骨折患者術后膝關節僵硬的預防價值[J].養生保健指南,2019,(2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