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遺傳數字序列作為DNA測序發展的產物,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如何管理數字序列信息(DSI)成為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根據目前BBNJ談判,將數字序列信息作為海洋遺傳資源的組成部分,需厘清數字序列信息的演進,認清海洋遺傳資源的治理困境,分析數字序列信息突破海洋遺傳資源治理困境的可行性,進而探求將數字序列信息納入海洋遺傳資源的可能路徑。
【關鍵詞】 數字序列信息 海洋遺傳資源 BBNJ
如何獲取生物材料并實現其惠益分享,《生物多樣性公約》(CBD)、《名古屋議定書》(NP)、《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ITPGRFA)以及《防范大流行性流感框架》(PIP框架)均作了規定。根據規定,遺傳資源信息披露和共享通過諸如信息交換所可實現,但數字序列作為一種無形信息,可繞過上述公約中設置的惠益分享義務直接通過計算機網絡等途徑實現共享而不受拘束,這給遺傳資源的惠益分享制度帶來了極大的挑戰。BBNJ國際協定在海洋遺傳資源議題中就海洋遺傳資源的基本概念使用了“海洋生物數字序列”這樣的術語,但應否將其作為海洋遺傳資源,各方爭論不休,也給海洋遺傳資源的惠益分享制度構建帶來挑戰。
一、數字序列信息的界定及演進
(一)數字序列信息的界定
有關數字序列信息的定義,學術界尚未有明確的說法,不同利益相關者對此有不同解釋。狹義上,數字序列信息只涵蓋了序列數據。根據CBD的規定,“遺傳”一詞指遺傳信息的物理載體,即生物學上通常提到的(DNA)和核糖核酸(RNA)。我們推測:遺傳數字序列作為一種信息而存在,其存在所依托的載體是生物體,所以遺傳數字序列又是一種生物信息。
數字序列信息是否僅包含了DNA序列和RNA序列,是否存在一種更為廣泛的解釋——除DNA和RNA序列,還包括非物質、電子存儲數據,這一問題目前具有不確定性和認識上的差異性,數字序列信息這一術語所涵蓋的信息范圍在各大國際論壇中陷入激烈討論。
(二)數字序列信息的演進
CBD締約方會議第十三屆會議就遺傳資源的數字序列信息進行了探討,有國家主張DSI與遺傳資源的獲取和惠益分享有關,有國家主張應明確DSI的使用與遺傳資源獲取和惠益分享的關系,更有國家主張要在CBD的范疇內考慮數字序列信息的問題。1決定于第十四屆會議審議遺傳資源序列信息與遺傳資源本身之間的對等問題、遺傳資源數字序列信息的使用以及如何與遺傳資源利用產生的公平和公正的利益分享有關等問題,考慮對CBD目標的影響,同時建立遺傳資源數字序列信息特設技術專家組,以實現對現有術語的匯編、綜合和研究,并對CBD和NP中數字序列信息的術語、相關條款和適用條件區分,于締約方會議第十四屆會議之前提交給科咨機構審議。
2018年7月,科咨機構第二十二屆會議全體討論同意將數字序列信息交給CBD締約方會議進行進一步討論,就數字序列信息應否納入遺傳資源的范圍未能達成共識,就此,科咨機構建議締約方會議注意:“DIS”一詞可能不是最適合的術語,但還是將其作為占位符,直到有其他合適的術語出現為止,其所包含的內容可能有核算和蛋白質序列信息、源自于遺傳資源細胞所特有的生物和代謝過程的信息。同時考慮根據國內立法,將DSI用于非商業性研究和開發,以鼓勵并促進科學研究。
二、海洋遺傳資源的治理困境
數字序列信息的定義尚未明確,CBD締約方大會就應否將數字序列信息納入遺傳資源的范疇處于爭議不休的狀態。BBNJ國際談判各方在海洋遺傳資源議題上也未達成共識,考慮將來自于海洋生物的遺傳數字序列信息納入海洋遺傳資源的范疇,并對海洋遺傳資源的惠益分享制度的構建,需要分析造成海洋遺傳資源治理困境的原因,并探討數字序列信息突破海洋遺傳資源的治理困境的可能性,進而尋找將數字序列信息納入海洋遺傳資源的基本路徑。
(一)基本概念定義不清
海洋遺傳資源的基本概念是構建其惠益分享制度的邏輯起點,所以應該對其加以明確。從2018年9月BBNJ第一屆政府間會議開始,各方就對海洋遺傳資源的基本定義進行了廣泛而激烈的討論。本部分重點探討的是在就數字序列信息納入海洋遺傳資源這一問題上,BBNJ國際談判中的主張和爭議。
2018年9月,第一屆BBNJ國際談判中,在數字序列信息問題上,77國集團/中國在韓國、瑞士和日本的反對下,主張新的國際文書應該重點規范原生境獲取海洋遺傳資源,不應適用于衍生物,此處的衍生物是生物化學合成產物,不攜帶有遺傳功能單元,本身也不屬于遺傳資源。加拿大則認為,若將數字序列信息納入惠益分享制度之下會減少數據共享和數據跟蹤方面的挑戰。美國所持的態度恰好相反,其鼓勵在海洋遺傳資源的研發過程中共享數字序列信息。
2019年3月,第二屆BBNJ國際談判會議中,有人建議將“海洋遺傳物質”定義為:含有從“區域”收集的遺傳功能單位的任何植物、動物或微生物來源的材料,而不包括由實物材料制成的各種材料,比如衍生物,或者描述材料的信息,如遺傳序列數據。此時,依舊未能將數字序列信息納入海洋遺傳資源的范疇。
2019年9月,結合前兩屆會議的意見和提議,政府間第三屆會議的籌備材料列出了精簡的備選方案。就海洋遺傳資源的定義而言,依舊是第二屆會議提出的三個備選方案,但是關于數字序列信息的惠益分享問題,有一項非常有趣的提議:“貨幣惠益[應該][可以]在[海洋遺傳資源][數字序列信息][遺傳序列數據]或[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將基于國家管轄范圍以外地區的海洋遺傳資源的產品商業化后共享。貨幣惠益的支付率應由締約方會議決定。[應向特別基金支付]”。根據備選案文導言所述,方括號內的文字表示某項規定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備選方案,由此可知,在數字序列信息問題上,雖未直接確定其可以納入海洋遺傳資源的范疇,但是政府間會議對未來達成談判簽訂公約依舊留足了討論的空間和更為廣泛的觀點。
(二)法律地位懸而未決
海洋遺傳資源的法律地位問題作為惠益分享的先決條件,在BBNJ國際談判中也是討論的中心。由此形成了兩大主要陣營:發達國家主張海洋遺傳資源是“無主物”,各個國家均可以加以利用而不受約束,應適用公海自由原則,發展中國家主張海洋遺傳資源是人類共同財產,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實現利益共享,應適用人類共同財產繼承原則。形成目前的這種分歧的主要原因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公海和“區域”中適用了不同的制度,但若對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采取“分而治之”的做法,2表面上看來,似乎能實現BBNJ國際協定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協調,但實踐中會面臨更大的挑戰:海洋生物具有遷徙性,作為一個循環的生態系統,很難區分某一種海洋生物到底來自于公海還是“區域”。還有一些國家認為共同遺產或公海自由都不能實際適用于海洋遺傳資源,主張開辟第三條道路來解決海洋遺傳資源的法律地位問題。3
想要將數字序列信息納入海洋遺傳資源的范疇,必然繞不開法律屬性的確定。但數字序列信息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地位,相關制度也尚處于空白狀態,這顯然不利于數字序列信息的開發和利用。海洋遺傳資源本身法律地位本就懸而未決,數字序列信息的法律屬性又尚不明確,這會成為將數字序列信息作為海洋遺傳資源進行治理的又一大難題。
(三)惠益分享模式未達成共識
海洋遺傳資源究竟應以何種模式實現惠益分享是又一個難題。由于遺傳資源的惠益分享模式已經有較為成熟的機制,所以我們不妨先來看看CBD與NP是如何處理的。
數字序列信息應否作為海洋遺傳資源并不是BBNJ國際協定談判中的產物,因為目前已經相對成熟的國際規范中依舊也有相當大的爭議,大家都在探討現有規定是否適用于數字序列信息,若適用,多大程度上可以適用,若不適用,是否需要以NP第10條4為藍本建立一個完全不同的遺傳資源獲取和惠益分享機制,充分和適當地處理生物材料向數字序列信息的轉換,并滿足CBD和NP的基本要求。該討論的意義至關重要,數字序列信息使基因數據的訪問獨立于對遺傳資源生物材料的訪問,結果是,若直接從數據序列信息的電子數據庫獲取遺傳資源的編碼序列,就無需前往遺傳資源的提供國或者獲取遺傳資源載體的其他實體材料。從NP第二條似乎可以窺見一絲端倪,數字序列信息是對遺傳資源進行排序的結果,理應被視為遺傳資源研究和開發活動的結果或者是遺傳資源的一種利用方式。具體到海洋遺傳資源議題,數字序列信息是否可以作為海洋遺傳資源而適用惠益分享制度依舊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和思考的問題,幸運的是,BBNJ國際談判適逢CBD、NP、ITPGRFA以及PIP框架的各個論壇也都在探討完全相同的問題,每個論壇都不可避免會給其他論壇做出一定的貢獻,所以,即便現在依舊前景不甚明朗,但未來也許有更多的可能性值得我們期待。
三、數字序列信息納入海洋遺傳資源的基本路徑
目前已經舉行了三屆會議的BBNJ國際談判依舊存在很多分歧,如何以現存的惠益分享制度為藍本,探討將數字序列信息納入海洋遺傳資源的基本路徑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明確數字序列信息是海洋遺傳資源
BBNJ國際協定第三屆會議文本草案對海洋遺傳資源的一般性術語進行了描述:“就海洋遺傳資源而言‘獲取指海洋遺傳資源的收集,包括在原地,在異地[和計算機上]獲取的海洋遺傳資源[[和][作為數字序列信息][作為遺傳序列數據]]”由此可知,數字序列信息在未來的談判中很有可能會成為海洋遺傳資源定義的一部分,至少也會像該擬議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書的一些締約方所解釋的那樣5作為海洋遺傳資源進行惠益分享。還有一個更為有趣的觀點,聯合國政府間大會就海洋遺傳資源議題進行探討時,并未對海洋遺傳資源的衍生物的概念進行明確的界定,而是側重“利用”這一概念。根據BBNJ第三屆會議草案文本6,海洋遺傳資源的“利用”也許隱晦地包括了數字序列信息,條款中所提及的“生化成分”是否可以理解為帶有遺傳數字序列信息的生物材料或者本身就時帶有遺傳信息的數字序列都尚未可知,這也為定義海洋遺傳資源的范疇留下了遐想的空間和可能。
若將數字序列信息從海洋遺傳資源的定義中排除,在解決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問題之后,進一步需要考慮如何實現數字序列信息的惠益分享。伴隨著基因測序技術和海洋資源勘探開發技術的進步,深海生物攜帶的生物遺傳信息給人類的發展帶來福音。若無法實現對數字序列信息的科學治理,那未來科學地利用海洋遺傳資源造福人類的目標將難以實現,資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也會陷入無序的狀態。既然海洋遺傳資源治理目前面臨的困境之一是定義無法明確,而我們所探討的來自于海洋生物的數字序列信息是否適用于即將構建的惠益分享制度也尚處于爭議中,明確數字序列信息是海洋遺傳資源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海洋遺傳資源治理中的這一大難題。
(二)引入海洋遺傳資源的衍生物的概念
數字序列信息作為海洋遺傳資源的衍生物并非是全新概念。NP曾引用“衍生物”一詞進行明確定義7,認為遺傳資源的大部分價值與遺傳資源的衍生產品密切相關,這里就即包括了具備遺傳功能單元的遺傳序列以及數字序列信息,將數字序列信息作為海洋遺傳資源衍生物進行規范,也可實現數字序列信息的惠益分享。
BBNJ國際談判對是否將“衍生物”納入海洋遺傳資源的定義有不同觀點8。幾乎所有國家都主張BBNJ國際協定要與現存框架保持協調甚至對現有機制進行補充9。
數字序列信息作為海洋遺傳資源,既可以在具體的制度條款上確保BBNJ國際協定與現存國際法律框架的一致性,也能夠對深海生物勘探研究開發加以規制。雖然目前談判就“衍生物”或遺傳序列信息納入海洋遺傳資源這一爭論并未蓋棺定論,但不排除未來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一致的可能性。
(三)確定數字序列信息是人類共同財產
海洋遺傳資源究竟有何種法律地位和屬性,這一問題從BBNJ國際談判之初就爭論不休。既然海洋遺傳資源的法律屬性無法確定,那不妨了解一下現有規范對數字序列信息的規定。首次規定生物遺傳資源的是CBD,其明確規定了生物遺傳資源的主權原則,包括NP也對公平公正地分享利用遺傳資源進行了規定。國內外目前并未對數字序列信息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確,對于生物遺傳資源數字序列信息而言,其作為生物遺傳資源的衍生物,是伴隨著DNA測序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發展而產生的。前述的國際公約和相關文件在締約和簽署之初限于當時的環境和認知,并不能對數字序列信息進行規定,但這種狀況顯然不利于數字序列信息的開發和利用。
要解決數字序列信息的開發和利用問題,明確其法律屬性固然重要,但若在談判中無法讓各方信服,則可以考慮跳出這種法律地位之爭的泥淖,站在維護人類共同利益的角度去進行協調。處于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資源開發和利用水平不一,對于開發利用能力比較弱的國家而言,即便其掌握了數字序列信息的控制權,并非有能力開發并促進生物技術的發展,還可能出現資源濫用的權利濫用的情形,故明確其法律屬性和權利歸屬并非必要。無論該信息是依托生物材料載體出現,還是作為可復制的信息出現,其本質都是為人類所利用并且創造價值的資源,均應該受到保護。既然在法律屬性認定上各國各執一詞,不妨站在更為宏觀的角度去思考,以維護人類共同利益為目標利用數字序列信息,如此不僅可以化解數字序列信息法律地位不確定的尷尬處境,還能夠與BBNJ國際談判就海洋遺傳資源的法律地位問題在某種意義上實現協調,這對于目前正在談判的BBNJ國際協定在未來達成共識也留出了一定的發揮空間。
四、結論
根據相關國際論壇和談判的演進過程,將數字序列信息作為遺傳資源進行規制依舊處于探討爭議的階段。具體到海洋遺傳資源議題上來,目前面臨著海洋遺傳資源的定義和范圍尚不明確、資源本身的法律屬性尚處于爭議之中、如何進行惠益分享未達成共識這三大海洋資源治理困境,也是數字系列信息作為海洋遺傳資源進行規范時避無可避的障礙。可以考慮明確規定數字序列信息是海洋遺傳資源,或者將其作為海洋遺傳資源的衍生物,站在維護人類共同利益的角度利用數字序列信息,跳出目前的治理困境,實現BBNJ國際協定與現有國際規范和框架之間的協調補充,建立一個實踐中可操作的海洋遺傳資源惠益分享機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注 釋】
1 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厄瓜多爾,古巴,薩爾瓦多,阿根廷,馬來西亞,非洲集團主張數字序列信息與遺傳資源的獲取和惠益分享有關,遭到加拿大、新西蘭和印度反對;瑞士和南非主張要求澄清數字序列信息的使用與遺傳資源獲取和惠益分享的關系。
2 “分而治之”指對公海的海洋遺傳資源適用公海自由原則,對“區域”的生物遺傳資源適用人類共同財產繼承原則。
3 挪威支持務實可持續公平的制度。孟加拉國呼吁采取混合解決辦法。斐濟根據ILBI總體目標和原則,提出了一個獨特的管理和報告制度。
4 締約方應考慮制定全球性多邊利益分享機制以便公平公正地處理跨界發生或者無法準予或事先告知并同意而利用遺傳資源和與遺傳資源相關的傳統知識。
5 拉丁美洲核心國家就海洋遺傳資源訪問的定義做出了以下描述“與海洋遺傳資源相關的獲取方式包括就地獲取、異地獲取、DSI獲取和數據獲取”。
6 海洋遺傳資源的利用是指對海洋遺傳資源的遺傳或生化成分及其利用進行研究和開發。
7 衍生物指由生物或遺傳資源表現形式或新陳代謝產生的、自然生成的生物化學化合物。
8 美國和日本認為“海洋遺傳物質不應該包括由海洋生物材料制成的衍生品或者描述生物材料的信息,比如基因序列數據”;非洲集團認為應考慮衍生物/衍生品及其相關的數據。
9 哥倫比亞、印度和美國均認為IBLI不應破壞現有框架;尼日利亞呼吁建立全球ILBI;美方強調促進研究和發展,使所有國家受益。
【參考文獻】
[1] IISD REPORTING SERVICES. Summary of 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IGC)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Marine Biodiversity of 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19-30 August 2019[J]. 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 2019, 25(218).
[3] 耿宜佳,田瑜,李俊生,《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進展及展望》[J].生物多樣性,2020,28(2)
[4] 趙富偉,蔡蕾,臧春鑫.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相關國際制度新進展[J].生物多樣性,2017,25(11)
[5] 陳宗波.論生物遺傳資源數字序列信息的法律性質[J].江西社會科學,2020(2)
[6] 李保平,薛達元.遺傳資源數字序列信息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應用及對惠益分享制度的影響[J].生物多樣性,2020,27(12)
[7] LAWSON C, ROURKE M. Digital sequence information as a marine genetic resource under the proposed UNCLOS legally binding instrument[J]. Marine Policy, 2020
[8] LYAL C H C. Current situation on Digital Sequence Information (DSI)[J].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goya Protocol,(2020)
作者簡介:張丹(1995-),女,漢族,陜西省旬邑縣人,國際法研究生,國際法學碩士,單位:上海師范大學國際法專業,研究方向:國際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