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朱浩,張星光
(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隨著生活、工作方式的轉變及老齡化人口的增長,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截至到2017年,中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達10.9%[1],糖尿病已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會導致巨大的疾病負擔,對我國醫療衛生系統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壓力[2]。此外,糖尿病亦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大幅增加,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死因,也是發生醫療衛生費用的主要原因之一[3]。臨床指南明確指出合理控制血糖是延緩或預防糖尿病并發癥及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策略,然而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糖尿病的控制情況均不樂觀。本研究旨在評價內蒙古自治區居民糖尿病的治療及控制情況,并探討影響糖尿病治療及控制的相關因素,為該地區糖尿病的管理、相關衛生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據。
本研究采用多階段整群抽樣于2015至2017年間進行抽樣調查:第一階段,根據地理位置及經濟發展水平在內蒙古自治區隨機抽取6個城市;第二階段,在每個城市抽取1個區或縣;第三階段,在每個區或縣抽取2至3個社區或村;第四階段,在每個社區或村通過電視廣播、新聞報紙、入戶宣傳等方式招募研究對象參與本研究。35至75歲且最近一年內在內蒙古自治區至少生活居住了半年的居民為篩選對象,其中13644例被檢測為糖尿病的居民被納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經統一培訓后的調查員采用統一制定的標準化調查問卷對研究對象進行面對面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年齡、民族、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醫療保險類型、疾病史、藥物使用、吸煙、飲酒等。通過體檢或實驗室檢測獲得身高、體重、血壓、空腹血糖、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數據信息。其中,血壓測量方式為:休息5分鐘后采取坐位于右上臂處用電子血壓儀測量兩次血壓值,取兩次血壓值的平均值作為最終血壓值。所有調查對象禁食至少10個小時后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液樣本用于測量血糖和血脂。
(1)糖尿病: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標準:空腹血糖≥7.0mmol/L診斷為糖尿病或既往明確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2)高血壓: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5]標準: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SBP)≥140mmHg和(或)舒張壓(DBP)≥90mmHg或既往明確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3)血脂異常: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6]:總膽固醇(TC)≥6.2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4.14mmol/L或甘油三酯(TG)≥2.26mmol/L或HDL-C<1.04mmol/L被定 義為血脂異常。(4)肥胖:根據《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與控制指南》[7]體質指數(BMI)≥28被定義為肥胖。糖尿病治療率被定義為:糖尿病患者中,在過去2周內服用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比例。糖尿病控制率被定義為:在接受了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值小于7.0mmol/L且大于4.4mmol/L的患者比例[4]。
連續型變量采用均數和標準差進行描述,分類變量采用頻數和比例進行統計描述。組間糖尿病治療率、控制率的比較采用檢驗。經檢驗發現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被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應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糖尿病的治療、血糖控制的影響因素,所有分析采用SAS 9.3統計分析軟件實現,P值小于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有13644例糖尿病患者,其中55.23%為女性,平均年齡為56.5歲,標準差為8.69,45歲及以上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大。7%的研究對象曾有心血管疾病史,合并高血壓或血脂異常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別為70%和45%。
本研究發現糖尿病的治療率、控制率分別為30.76%、15.39%。表2顯示:較高年齡組、漢族、收入水平較高、城鎮職工或城鎮居民醫保、居住在城市、已婚、不飲酒、合并其他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率較高,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不同年齡組、城鄉、是否合并血脂異常、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組間血糖控制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與65-75歲年齡組的患者相比,年輕患者接受糖尿病治療、達到血糖控制目標的可能性較低,其中小于45歲年齡組的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療、達到血糖控制目標的可能性均最低。具有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的患者接受治療的可能性分別是新農合醫保患者的1.55倍、1.54倍。與城市居民相比,農村居民接受糖尿病治療及達到血糖控制目標的可能性均較低,提示糖尿病的治療和控制存在較為明顯的城鄉差距。合并血脂異常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率較高但血糖控制率較低(見表3)。
本研究是內蒙古地區基于大樣本人群的旨在調查糖尿病患者治療及控制情況的橫斷面研究。盡管國內、國際的臨床指南強調合理控制血糖對糖尿病并發癥預防的重要意義,然而本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率及血糖控制達標率均不理想。與發達國家的研究結果相比[8,9],本研究觀察到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率及控制率均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差、健康素養偏低、健康宣教不足及未能盡早發現疾病或接受治療有關[10]。2010中國慢病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居民糖尿病的治療控制率為34.7%[11],而本研究觀測到內蒙古居民糖尿病的治療控制率為15.39%,低于上述全國水平。
本研究發現年輕患者的糖尿病治療率及控制率均較低,與其他研究的結果一致[12,13]。與年老患者相比,年輕患者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偏低,尤其對普遍認知中與年齡密切相關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的慢病不夠重視,此外,年輕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也較差。本研究發現糖尿病的治療率及控制率存在城鄉差距,農村居民的糖尿病治療率及控制率均較低,提示農村居民糖尿病管理應被列為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點。此外,蒙古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率及控制率低于漢族,提示少數民族也是糖尿病治療不足及血糖控制不佳的高危人群。新農合患者的糖尿病治療率低于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患者,這可能與新農合醫保患者的經濟水平較差、對疾病認知相對不足、新農合報銷水平相對較低有關。

表1 內蒙古35-75歲糖尿病人群的基線特征

表2 內蒙古不同特征人群糖尿病的治療率、控制率的分布情況(n,%)

表3 內蒙古居民糖尿病治療率、控制率的logistic影響因素分析結果
本研究發現內蒙古35-75歲居民糖尿病的治療及控制率比較低,內蒙古自治區面臨著艱巨的糖尿病防治工作任務。為提高糖尿病的治療率、控制率以延緩或防止糖尿病的發展,減輕糖尿病疾病負擔,應積極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繼續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加速推動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提高基層衛生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糖尿病的規范化管理[14]。此外,應加大社區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還應加大農村居民和少數民族人群糖尿病管理工作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