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汨
(南京市玄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 南京)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腸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5歲以下兒童多發。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國各地全年均有發生,發病率為 37.01/10萬 ~205.06/10萬,近年報告病死率在6.46/10萬~51.00/10萬之間[1]。為掌握玄武區近年來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評價和改進現行的防治措施,對本區2015-2017年的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及病原學特征分析如下。
數據資料來自國家《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按發病日期統計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現住址為玄武區的手足口病歷資料。人口學資料來自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統》中玄武區常住人口分年齡組構成表。
使用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2015-2019年玄武區共報告手足口病例3810例,年均發病率119.41/10萬。2018年報告病例數最高1184例,年發病率139.74/10萬,2019年報告病例數明顯降低,為451例,年發病率75.44/10萬。手足口病例總數占法定傳染病病例總數的51.14%,累計重癥病例數17例,為報告病例總數的0.45%,無死亡病例。各年份具體病例數及重癥病例數見表1。

表1 2015-2019 年玄武區手足口病報告發病情況
2.2.1 時間分布
2015-2019玄武區每月份均有病例報告,從總體曲線來看,每年2-3月份發病數最低,隨后病例逐漸上升,到 6-7月達到一個高峰,7月以后病例數明顯下降,8月降至較低水平,隨后有上升趨勢,到冬季出現一個次高峰。2016年、2018年冬季高峰比較明顯。見圖1。

圖1 玄武區手足口病發病時間分布
2.2.2 人群分布
2.2.2.1 性別分布
報告病例中男性2244例,年平均發病率133.81/10萬,女性1566例,年平均發病率103.50/10萬。男女性別發病數比為1.43:1。2015-2019年男性發病率均高于女性。見表2。

表2 2015-2019年玄武區手足口病性別分布
2.2.2.2 年齡分布
報告病例以<6歲兒童為主,共報告3308例,占病例總數的86.82%。3~組及以下兒童共報告病例2428例,占病例總數的63.73%。1~歲組兒童發病率最高(4984.66/10萬),其次是3~歲組(4463.07/10萬)、2~組(3366.79/10萬)。各年 齡組男性發病率均高于女性。見圖2。
2.2.2.3 職業分布
以學齡前兒童為主,幼托兒童報告1712例(44.93%),散居兒童報告1717例(45.07%),學生報告365例(9.58%),成人16例(0.42%)。見表3。
2.2.3 地區分布
玄武區共八個街道,2015-2019年玄武區手足口病例報告數位于前三位的街道分別是梅園街道780例(20.47%),孝陵衛街道694例(18.22%)、紅山街道621例(16.30%)。

圖2 2015-2019玄武門區手足口病性別、年齡別發病數和發病率

表3 2015-2019年玄武區手足口病病例職業分布情況
2015-2019年全市抽樣采集的樣品中有55例陽性病例隸屬我區, CoxA16、EV71、其他腸道病毒分別為13份、22份、20份,分別占陽性樣本的23.64%、40.00%、36.36%。見表4。

表4 2015-2019年玄武區手足口病病例病原檢出情況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2015-2019年玄武區手足口病流行曲線呈季節性分布,在每年的5-7月形成一個高峰,11-12月有一個小高峰,雙峰分布情況與相關研究一致[2,3]。腸道病毒適于在濕熱環境中生存,發病季節性與病毒的流行病學特征相符。5-7月氣溫上升,環境濕度較大,腸道病毒易于生存傳播。冬季次高峰的出現可能與環境密閉、空氣流通性差、室內空調廣泛使用造成室內溫暖小氣候環境有關。2019年病例報告數大幅下降,排除疫苗接種的影響,可能還有一部分病例根據相關南京市相關防控要求,細化診斷為皰疹性咽頰炎有關。有文章報道手足口病發病率呈大小年分布[4],鑒于2016,2018年發病率峰值明顯增高,2017,2019年相對較低,不排除發病率受大小年影響。
人群分布分析結果顯示玄武區手足口發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這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4,7],可能與男孩更愛活動,暴露相對較多,增大了感染幾率有關。年齡分布,病例集中在5歲組及以下兒童,與兒童免疫力水平較低,尚未形成良好衛生習慣均有一定關系。以1~歲組兒童發病率最高(4984.66/10萬),其次是3~歲組(4463.07/10萬)、2~組(3366.79/10萬)。有血清學研究表示[9],隨著嬰兒出生后母體抗體逐漸降低,1歲左右降至最低水平,然后逐年提高。可以作為1~歲組幼兒發病例最高的解釋,而2~組下降后3~組反而有所抬升,可能是因為托幼兒童相對集中,病毒易于傳播,且托幼機構有晨檢制度,病例發現迅速及時,上報率較高有關。在職業分布中也體現出托幼兒童病例數占比較高,其次是散居兒童的特征。
從地區分布來看,發病數高的梅園街道,為區劃調整前后宰門、梅園街道合并而成,人口基數大,學校幼兒園較多,且地處南京市中心地帶,人口密度大,環境擁擠,相對增大了接觸機會;同時也可能與市區醫療資源集中,緊靠兒童醫院,就診率較高有關。孝陵衛街道分布在我區城郊地區,多數研究表明[3,5],城郊地區人口較多,流動性大,生活條件較差,人群防病意識不足,疾病防控難度大,造成發病率相對較高。
病原學整體監測結果顯示,CoxA16、 EV71、其他腸道病毒均有檢出,其中EV71前三年占比均較高,后兩年未檢出,提示毒株的變化,可加強其他腸道病毒分型監測,以掌握其流行株及流行規律,增強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由于病原種類繁多、分布廣泛,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傳播途徑多源,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在短時間內可造成較大范圍的流行,疫情控制難度大。根據監測分析結果特征,針對高發季節、高發地區及高發年齡段兒童,有針對性展開防控措施。加強手足口病防病知識宣傳,提高居民對疾病特點及防控知識的知曉率;改善環境狀況,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推廣疫苗接種,增強整體免疫力;同時在醫療機構提高診療水平、托幼機構展開業務培訓,提高對手足口病流行的早預警、早發現,有效防控疾病的流行與發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