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維,魏燕
(解放軍第970醫院,山東 煙臺)
手術部位感染是一類最常見、最主要的醫院獲得性感染,引起手術部位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各個方面,然而手衛生作為防治手術部位感染的核心手段受到重點推薦,且手衛生是防控醫院獲得性感染最有效、最簡單、最經濟的方法[1]。手衛生是常規洗手、衛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統稱,也是控制醫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2]。由于醫院環境特殊,大多數患者抵抗力低下,特別是手術患者,術后很容易發生醫院獲得性感染,大量病原菌通過醫務人員的手污染了手機,手機又作為污染源和傳播媒介再次通過醫務人員的手傳播給患者及其他醫務人員[3]。因此污染的手機已成為醫院獲得性感染的潛在危險因素,對患者和醫務人員帶來很大危險。為了解手術過程中醫務人員手表面細菌污染情況,某醫院院感專職人員隨機選取了一臺手術,對手術人員的手衛生進行了連續監測,并對手術醫生帶入手術間的手機表面進行了采樣監測。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了一例脊柱外科病例,患者男,33歲,診斷為腰部挫傷,行胸腰椎后路骨折切開復位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手術時長1.5h。
手術在千級潔凈手術間進行,選取外科洗手后、切皮前、縫皮前、縫皮后4個點,對所有上臺的醫護人員進行手表面采樣;同時在未提前告知的情況下,對三位手術醫生帶入手術間的手機表面進行了采樣。
按照2002 版《消毒技術規范》及2012 版《醫院消毒衛生標準》中手表面及物體表面的采樣方法,為減少人員操作的影響,所有采樣均由一人完成。我們采樣后立即送檢,采樣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1.3.1 手表采樣
未戴手套時直接采手皮膚表面,戴手套時直接采手套表面。醫務人員雙手伸直,用含0.9%生理鹽水的無菌咽拭子在五指屈面指尖至指根,往返涂擦2遍,每涂擦一遍,將棉拭子轉動一次,然后剪去手接觸部分放入含0.9%生理鹽水的咽拭子試管內[4]。為提高細菌檢出率,試管內只加入1mL采樣液。
1.3.2 手機表面采樣
用浸有0.9%生理鹽水的無菌咽拭子在手機前后表面及側面按鍵全部均勻涂抹5次,并隨之轉動棉拭子,然后剪去手接觸部分放入含0.9%生理鹽水5mL的無菌洗脫液試管內送檢。
手衛生檢測方法參照2012版《醫院消毒衛生標準》中醫務人員手衛生檢查方法;手機表面衛生檢測方法參照2012版《醫院消毒衛生標準》中物體表面微生物污染檢查方法。
對所有上臺的醫護人員分別在外科洗手后、切皮前、縫皮前、縫皮后4個點采樣后檢測可見,有2名醫護人員的手表面在切皮前檢測到細菌,其余醫護人員的手表面在采樣的4個時機均未檢測到細菌,見表1。

表1 醫務人員手表面帶菌量(cfu/mL)
在未提前告知的情況下,對三位手術醫生帶入手術間的手機表面的染菌濃度檢測結果可見,有2部手機表面檢測到細菌,1部手機表面未檢測到細菌,見表2。

表2 醫務人員攜帶的手機表面染菌濃度(個/cm)
從結果表1看,外科洗手后,5名將上臺人員的手表面均未采到細菌,說明洗手合格;切皮前主刀醫生與器械護士2的手套表面采樣液培養,培養皿中均出現1個菌落,帶菌量為0.16 cfu/mL,其余人員采樣液細菌培養結果均為0;縫皮前后5名上臺人員的手套采樣均未培養出細菌。器械護士2負責外來器械的傳遞配合,當其整理好滅菌的外來器械后,感控專職人員對其進行了切皮前的采樣;手術鋪單由一助和二助完成,主刀醫生戴上無菌手套后,感控專職人員立即進行了切皮前的采樣。這2份采樣液培養出細菌,可能來自手套表面,也可能是采樣或接種過程中污染所致。但主刀醫生剛戴上的滅菌手套,器械護士2戴上滅菌手套后僅整理了滅菌器械,而滅菌物品本身帶菌的可能性只有百萬分之一[5]。因此,培養皿中出現的1個菌落,為采樣或接種時污染的可能性更大。
手術過程中,上臺的醫務人員反復接觸手術器械和手術臺面,通過無菌手柄套調整無影燈,術中還進行了X光拍片定位,縫皮前后5名上臺人員的手套采樣均未培養出細菌,說明醫務人員只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可以在手術過程中保持所戴手套無菌。本次手衛生監測,未發現上臺人員的手套在手術過程中被細菌污染,但只對1臺手術進行了連續采樣,選取的手術歷時僅1.5h,上臺人員的手套能否在長時間手術過程中一直保持無菌狀態,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對3名醫生帶到手術室的手機進行表面采樣,從監測結果表2看,2部分別培養出細菌600個、800個,帶有3~4種菌;另1部無細菌生長。經了解,未培養出細菌的手機經常被主人用皮膚消毒液消毒。多項研究顯示,手機上醫院感染病原菌的污染指數大約在9%~25%[6]。有研究報道稱大約有80%~92%的醫院職工從不對手機進行清潔,被細菌污染的手機極可能成為醫院感染微生物的潛在宿主[7]。
手機已普遍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臨床環境中也扮演著越來越多樣化且非常重要的角色[8]。進入手術室的人員雖然更換了衣服鞋子,戴上了口罩帽子,但是如果將未消毒的手機在手術室隨意放置,或接打手機后不進行手衛生就接觸手術室物品,手機上的各種細菌將污染手術室環境。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應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通過多種方式如將醫院感染相關知識掛于院內網上,組織院內授課等加強全院醫務人員的學習;②加強醫院內部手機使用的管理,特別是一些特殊病區如手術室、ICU等,盡量不要把手機帶入診療區域,確因工作需要帶入的,應消毒后再帶入,并將手機放于手術間或診療區專用盒內,每天定期消毒此手機專用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傳播;③重視手衛生工作,加強對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及正確性的培訓及監督檢查力度;④在普通病區,建議醫務人員的手機放在相對潔凈的工作服口袋內,定期用75%酒精或皮膚消毒液擦拭,或使用手機外套并定期清潔消毒。
綜上所述,醫務人員只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可以在手術過程中保持所戴手套無菌。醫務人員所使用的手機污染問題應引起重視,加強手機衛生監管,積極采取防護措施,多措并舉防控醫院獲得性感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