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輝 朱錦明 陳永華
骨傷科閉合骨折患者在早期恢復時可出現(xiàn)體溫上升、患肢腫脹疼痛的體征,患者因疼痛難以獲得正常的休息,嚴重影響骨折的恢復和愈合[1]。對患者行常規(guī)檢測,多數(shù)患者未見白細胞上升,無開放性創(chuàng)口,因而無明確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對于此類患者的治療,臨床常規(guī)處置方法是予以物理降溫和口服止痛藥緩解疼痛,但是該療法雖見效快,能快速控制患者體溫、緩解疼痛,但是效果短暫,患者的病情易反復[2]。中醫(yī)認為閉合骨折發(fā)熱與疼痛是血瘀氣滯所致,因此以行氣通瘀、活血消腫為治療基礎[3]。中醫(yī)在治療此類患者中具有獨到的見解,并且療效佳,本研究予以患者活血行氣祛瘀法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閉合骨折并發(fā)體溫升高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18~66歲,平均年齡(42.63±7.46)歲;骨折位置:四肢骨折9例,肋骨骨折8例,胸腰椎骨折7例,其他11例。觀察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18~68歲,平均年齡(42.95±7.62)歲;骨折位置:四肢骨折10例,肋骨骨折8例,胸腰椎骨折8例,其他9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骨折位置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患者經(jīng)CT診斷明確為閉合性骨折,同時伴體溫上升、患肢腫脹疼痛的體征;②中醫(yī)辨證屬發(fā)熱血瘀證;③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開放性骨折,有外部創(chuàng)口患者;②全身嚴重感染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肝腎功能嚴重不全等其他嚴重疾病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3 治療方法給予所有患者物理降溫,3次/d,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廠家: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3 g;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00089)治療,0.3 g/次,2次/d。觀察組則采用活血行氣祛瘀法治療,藥方:桃仁、當歸、紅花各15 g,生地黃、牛膝各10 g,柴胡、乳香、沒藥各8 g,丹參、郁金、赤芍、延胡索、甘草、枳殼各6 g,川芎、桔梗各5 g。常規(guī)水煎服,取汁400 ml左右,早晚2次服用。
1.4 觀察指標①對比2組患者早期退熱、總體退熱總有效率。早期退熱療效判定,完全控制:用藥后24 h內(nèi)患者的體溫正常;顯效:用藥后24 h內(nèi)發(fā)熱得到控制,48 h內(nèi)體溫恢復正常;有效:用藥后體溫逐漸得到控制,72 h內(nèi)恢復正常;無效:72 h內(nèi)體溫未恢復到正常;總有效率=(完全控制+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總體退熱療效判定,完全控制:用藥7 d內(nèi)患者的體溫恢復正常,停藥3 d內(nèi)未見復發(fā);有效:用藥7 d體溫下降0.5~1.5 ℃,體溫時常波動,未持續(xù)達到正常標準;無效:用藥7 d體溫控制效果不佳,持續(xù)波動者;總有效率=(完全控制+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記錄對比患者用藥前、用藥3 d、用藥5 d、用藥7 d、停藥1 d、停藥3 d時患者的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將患者的疼痛、壓痛分為0~10分,0表示無痛,10表示劇痛,得分越高,疼痛、壓痛越劇烈。

2.1 2組患者早期退熱效果對比觀察組早期退熱總有效率74.29%,對照組早期退熱總有效率54.29%,2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早期退熱效果對比 (例,%)
2.2 2組患者總體退熱效果對比觀察組總體退熱總有效率88.57%,對照組總體退熱總有效率71.43%,2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總體退熱效果對比 (例,%)
2.3 2組患者疼痛評分對比治療前、治療3 d、治療5 d、治療7 d 2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停藥1 d、3 d,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疼痛評分對比 (例,
閉合骨折患者常在早期出現(xiàn)發(fā)熱,患肢、患側腫脹的體征,劇烈疼痛不僅嚴重影響患者治療,還延緩了患者的骨折愈合[4]。中醫(yī)認為此類患者的病機是由于骨折導致相關經(jīng)脈、血管受損,形成瘀血后又反作用于經(jīng)絡和血管,進一步加重癥狀,即血瘀氣滯,瘀而發(fā)熱,不通則痛[5]。對于此類患者的治療中醫(yī)予以活血、消腫、行氣、散瘀辨證治療,本次研究予以患者活血行氣祛瘀法治療,方中使用桃仁、當歸、紅花、生地黃、牛膝、柴胡、乳香、沒藥等中草藥治療,桃仁、紅花有活血、行氣的功效,當歸有補氣益血的功效,牛膝、乳香、沒藥等具有止痛、消腫、活血的功效,諸藥聯(lián)用有行氣活血、消腫散瘀、清熱除痹的療效。張俊鍇[6]使用當歸補血湯治療閉合骨折,使患者的血紅蛋白、紅細胞比容指標顯著改善,同時取得了比單純西藥治療更高的總有效率,相較于張俊鍇的研究,本研究中增加桃仁、紅花等藥物,取得了更為顯著的效果。
本研究中予以所有患者常規(guī)物理降溫,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加布洛芬治療,觀察組行活血行氣祛瘀法治療。在早期退熱總有效率的對比中,觀察組為74.29%,對照組為54.29%,2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通過活血行氣祛瘀法早期的退熱效果更好,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通過中醫(yī)辨證患者均為血瘀發(fā)熱證,而與此類似的還有血虛發(fā)熱證、氣郁發(fā)熱證,在使用活血行氣祛瘀法治療時需辨證論治,仔細甄別,如辨證錯誤,本為實火所致發(fā)熱,使用活血行氣祛瘀法越補越熱,甚至可能加重病情[7,8]。在總體退熱總有效率的對比中,觀察組為88.57%,對照組為71.43%,體現(xiàn)了中醫(yī)治療此類患者的獨到之處。另外,活血行氣祛瘀法還有利于緩解患者的疼痛,在服藥期間其止痛效果與西藥布洛芬相當,但是布洛芬的療效維持不佳,在停藥后患者的疼痛出現(xiàn)反復,停藥后1 d、3 d觀察組患者的療效維持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中醫(yī)在治療閉合性骨折患者早期發(fā)熱、腫脹疼痛(辨證屬血瘀發(fā)熱證)中具有獨特之處,不僅可快速控制患者的體溫上升,緩解患者的疼痛,同時療效維持理想,患者在停藥后不易反復,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