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翼 王振祥 李志剛△
惡性腹水是晚期惡性腫瘤常見并發癥,可持續增高腹壓,干擾患者循環、呼吸及消化功能,嚴重影響抗腫瘤治療效果,同時也預示著預后不佳。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局部治療,以腹腔穿刺引流術以及腹膜腔內藥物治療為主,在提高藥物濃度的同時增加了細胞毒作用,多數以順鉑為主要灌注液,療效欠佳,故探尋有效的治療方法尤為重要[1]。有研究表明[2],采用具有涼血解毒、清熱利濕的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生存期。故本研究采用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順鉑腹腔灌注治療惡性腹水患者,觀察療效并分析其對患者免疫功能、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給予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順鉑腹腔灌注治療的37例惡性腹水患者設為觀察組,將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給予順鉑腹腔灌注治療的37例惡性腹水患者設為對照組。對照組:男19例,女18例;年齡47~68歲,平均年齡(55.89±5.12)歲;胃癌14例,肝癌12例,結腸癌9例,胰腺癌2例。觀察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46~72歲,平均年齡(56.06±5.09)歲;胃癌15例,肝癌13例,結腸癌7例,胰腺癌2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①病理檢查結果顯示為腫瘤者;②符合惡性腹水診斷標準[3]:檢查結果顯示存有腹腔積液且腹水中存有癌細胞者;③中醫辨證“濕熱蘊結型”標準如下[4]:腹大堅滿,脘腹撐急,小便短黃,大便溏垢,渴不欲飲,煩熱口苦,皮膚、兩目發黃,苔黃膩,脈弦滑;④預計生存期>3個月者;⑤KPS評分≥60分者;⑥患者或其家屬知曉并簽署協議。
1.3 排除標準①心肝腎功能嚴重損傷者;②接受過腹腔灌注等治療者;③對研究藥物存有過敏者;④存在化療禁忌證者;⑤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⑥認知功能障礙者。
1.4 治療方法2組患者均給予順鉑腹腔灌注治療,方法如下。采用彩超確定腹水位置,行腹腔穿刺術置管間斷式引流放液3 d,第1天引流量為1000 ml,第2天為2000~3000 ml,第3天腹水不再流出,采用2000 ml溫生理鹽水灌注30 min,變動各種體位,放液,避免腹腔黏連;于1000 ml 40 ℃的生理鹽水中加入80 mg順鉑,注入腹腔,夾緊引流管,變動各種體位,1次/周。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復方苦參注射液(山西振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規格 5 ml,國藥準字Z14021231)30 ml一起加入1000 ml 40 ℃的生理鹽水中,注入腹腔,夾緊引流管,變動各種體位,1次/周。2組療程均為3周。
1.5 觀察指標統計分析2組療效并抽取患者治療前后5 ml空腹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免疫功能進行測定,主要包括CD3+、CD4+、CD8+、CD4+/CD8+水平的變化情況;采用蛋白測定儀、糖化血紅蛋白儀、酶聯免疫吸附法分別測定白蛋白(ALB)、血紅蛋白(Hb)、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水平;統計2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6 療效評定標準①完全緩解:腹腔積液完全消失,癥狀緩解且持續>1個月;②部分緩解:腹腔積液減少>50%,癥狀明顯且持續>1個月;③無變化:腹腔積液減少<50%,無增加趨勢;④惡化:腹腔積液增加。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治療后,觀察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CD8+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ALB、Hb、VEGF水平比較治療后,觀察組ALB、Hb水平上升且高于對照組(P<0.05),VEGF水平下降且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ALB、Hb、VEGF水平比較 (例,
2.3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完全緩解11例,部分緩解19例,無變化6例,惡化1例,總有效率為81.08%;對照組完全緩解5例,部分緩解19例,無變化8例,惡化5例,總有效率為64.86%。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Z=2.096>1.960,P<0.05)。
2.4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出現3例乏力,2例白細胞減少,4例惡心嘔吐,3例發熱,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2.43%;對照組出現8例乏力,5例白細胞減少,6例惡心嘔吐,7例發熱,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0.27%。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10.602,P=0.001<0.05)。
惡性腹水多因腫瘤浸潤、轉移,侵犯腹膜引起,常伴隨腹痛、腹脹、胃腸道功能紊亂等癥狀,其發病機制復雜,主要包括以下2個方面[5]:一方面是由于腫瘤細胞阻塞膈下淋巴管,淋巴液流體靜壓增加,減少吸收水和蛋白質,潴留腹腔;另一方面是由于腫瘤細胞分泌MMPs、VEGF等細胞因子,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促進形成腫瘤新生血管,增加血管滲透性。惡性腹水病死率較高,有研究表明[6],其1年生存率<10%,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順鉑是常用的抗癌藥物,具有較高的抗癌活性,順鉑腹腔灌注是臨床治療惡性腹水的主要方案,可通過滲透作用提高藥物濃度,破壞腫瘤細胞雙鏈DNA,進而殺滅腫瘤,但有毒副作用,可導致骨髓抑制、腎毒性以及胃腸道反應等,臨床應用受限[7]。
惡性腹水在中醫學中屬“鼓脹”范疇,本虛標實,氣機滯澀,濕熱毒濁凝滯三焦水道。復方苦參注射液中苦參清熱燥濕、利尿,白土苓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共奏散結止痛、涼血解毒、清熱利濕之效,恰為對癥之藥;藥理研究表明:復方苦參注射液可改變細胞周期分布,進而使細胞增殖受阻;可抑制黏附因子表達,降低內皮細胞通透性,保持完整性,阻斷基質與腫瘤細胞間的黏附,降低腫瘤擴散轉移的幾率;可降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腫瘤壞死因子水平,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不僅可提高抗癌藥物的濃度,減少刺激腹膜,還可降低毒副作用,加速腹水消退,緩解疼痛,發揮協同作用[8]。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CD8+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復方苦參注射液與順鉑腹腔灌注聯合治療,可增強患者免疫功能;觀察組ALB、Hb水平上升且高于對照組(P<0.05),VEGF水平下降且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聯合治療可改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觀察組總有效率81.08%,高于對照組64.86%(P<0.05),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32.43%,低于對照組70.27%(P<0.05),說明聯合治療可減少不良反應發生,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復方苦參注射液與順鉑腹腔灌注聯合治療惡性腹水患者,可增強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降低不良反應,治療效果佳,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