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路由和轉發作為分組網絡的核心技術,在用戶新業務需求的驅動下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首先,基于跳數的最短路徑路由算法已不能滿足多媒體實時業務可靠服務質量(QoS)路由的需求。設計有效的多維QoS的路徑路由算法,是新一代路由算法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本文聚焦基于服務質量QoS的路由轉發技術的發展,從專利的角度進行統計和分析。
關鍵詞:路由轉發,服務質量,專利分析
一、基于服務質量的路由轉發技術簡介
目前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建議了多種服務模型和機制以滿足QoS的需求,其中比較有名的三大體系結構:綜合服務,區分服務,MPLS。對于服務質量選路算法,只知道網絡連通性是不夠的,還需要知道網絡的當前可用資源情況,即可用帶寬、鏈路時延等度量參數。常用的幾種QoS度量參數主要包括:可用帶寬、端到端時延、分組丟失率、轉發跳數、(數據)抖動和成本等,不同的度量具有不同的性質。
根據服務質量QoS進行路由轉發相關技術的文獻量較大,目前,對于此次技術綜述的統計難度相對較大,為了能夠便于對相關領域的技術分析,此次專利的技術綜述選擇以最小時延的QoS路由轉發技術作為主題來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
二、專利申請情況分析
本文對二維碼技術在全球的申請量、主要技術產出國/地區分布以及主要申請人的申請量進行梳理統計,統計結果如圖1-3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中國的相關技術專利申請從2000年左右開始出現增長,隨著時間的推進,關于最小時延的路由轉發整體成上升勢態。并且在最近幾年每年的申請量超過100篇,此技術領域分支在未來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經檢索得到全球范圍內最小時延的路由轉發技術先關專利申請,對其進行專利年代統計分析。圖2列出了全球范圍內與其相關的專利申請隨年代變化的歷年分布情況。從圖2中可以看出,最小時延的路由轉發在全球的范圍的起始發展時間在90年代中期,而我國國內相關專利申請起始時間在00年代起始,說明我國相關的技術發展相對于國外較晚,差距在6-7年的時間。國際專利申請出現較快增長是在2001-2003年,此時最小時延的路由轉發在全球出現高速發展時期,而我國也是在此時期最小時延的路由轉發開始得到發展。目前幾年相關專利申請處于持平狀態,發展相對平穩。
為了獲得最小時延路由轉發技術相關的專利申請在各個國家的分布情況,得出全球專利申請目標國家/地區分布(圖3),技術專利申請的申請人以公司申請為主,從圖3中可以看出,技術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美、中、歐、日、韓等國。這種分布反映上述國家和地區是專利申請的主要目標國和地區,同時也說明最小時延路由轉發技術申請人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重視程度比較高,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一方面由于美國擁有以大量的公司在本領域研發迅猛,另一方面其巨大的網絡通信市場是各大通信公司爭先進行專利布局的原因。此外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通信市場,是各個通信公司必爭之地,因此在中國的專利布局較多。
三、結語。
本文圍繞服務質量QoS的路由轉發這一個主題,并通過對最小時延路由轉發領域的專利申請情況進行了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基于最小時延的路由轉發技術的基本發展狀況,并對相關專利的審查工作提供有益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朱慧玲,QoS路由選擇:問題與解決方法綜述,電子學報,2003年;
[2]李士寧,無線傳感器網絡QoS路由研究進展,計算機應用研究,2008年;
[3]馬鈺璐,寬帶IP網絡的QoS路由:框架和問題,高技術通訊,2000年。
[4]鄒玲,現代IP網絡QoS路由技術,計算機科學,2002年。
作者簡介:
吳超(1990-),男,碩士,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網絡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