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偉 陳妮娜
摘 要:勝利油田存在管桿偏磨嚴重的油井有3000口以上,占抽油機井數的24%左右,面臨著油井管桿偏磨、腐蝕嚴重局面。偏磨腐蝕而造成抽油井檢泵作業的工作量非常大,嚴重地影響采油時率,進而影響原油生產。通過對形成偏磨腐蝕的多種因素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并對防治措施進行總結和分析,為抽油井桿管偏磨的治理指出了方向。
關鍵詞:油管;抽油桿;磨損;防治
勝利油田油井的約80%使用抽油機采油技術。勝利油田存在管桿偏磨嚴重的油井有3000口以上,占抽油機井數的24%左右,面對油井管桿偏磨、腐蝕嚴重局面。偏磨腐蝕而造成油井檢泵作業的工作量約占全年抽油機井檢泵作業工作量總和的50%,管、桿的使用壽命也因偏磨腐蝕而縮短了40%~60%。因此探索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偏磨腐蝕,是降低采油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
1.造成抽油機井管桿偏磨的影響因素分析
1.1井斜
自然井斜,從垂直來看,井筒是一條彎曲旋扭的線條,油井井深超過600m~800m一般會出現扭曲現象。隨著鉆井技術的發展和油田開發需要,定向斜井不斷增多。地層蠕變造成套管變形,使井段出現彎曲變形,地層蠕變嚴重時會導致油井報廢。
由于套管變形和井斜使油管產生彎曲。在抽油機井生產時,抽油桿的綜合拉力F或綜合重力(抽油桿的重力和各種阻力的合力)產生了一個水平分力,在水平分力(抽油桿對油管內壁的正壓力)的作用下,油管和抽油桿接觸產生摩擦。在彎曲度較小的地方,油管內壁和抽油桿接箍產生摩擦,油管偏磨面積較大,磨損較輕。而彎曲度越大的地方,不僅油管內壁與抽油桿接箍產生摩擦,油管內壁與抽油桿桿體也產生摩擦,油管偏磨面積較小,磨損較嚴重。
1.2生產參數影響
生產參數和桿管組合在發生偏磨的油井中,沖程越小,偏磨部位也就越小;沖次越高,偏磨頻率就越高,磨損時的相對運動速度就越大。因此,短沖程、快沖次參數會加劇桿管的磨損。且當懸點的運動頻率和抽油桿柱的自振動頻率相同或成整數倍時,就會產生共振,使振幅變大,偏磨會更嚴重
在多級組合中,細桿比例越大,抽油桿發生“失穩”越嚴重,加之交變載荷的影響,抽油桿易疲勞,因此,底部抽油桿出現偏磨、斷脫事故較多。具體來看同一深度,三級組合比二級組合“失穩”嚴重。泵的間隙越小,活塞與泵筒的摩擦力越大,“失穩”越嚴重。
1.3產出液介質影響
當油井產出液含水大于74.02%時產出液換相,由油包水型轉換為水包油型。也就是說,管、桿表面失去了原油的保護作用,產出水直接接觸金屬,腐蝕速度增加。摩擦的潤滑劑由原油變為產出水,由于失去原油的潤滑作用,油管內壁和抽油桿磨損速度加快,磨損嚴重。產出液中CO2含量越高,產生的H+越多,pH值越低,產出液酸性越明顯,腐蝕性越強。產出液中H2S與Fe反應生成FeS,而H+對油管和抽油桿產生氫脆腐蝕。由于PH值低,H+多,而產出液含CI-高,化學平衡為H+Cl→HCI,從而形成了具有鹽酸強腐蝕性的體系。
1.4偏磨和腐蝕相互作用
管、桿偏磨使管、桿偏磨表面產生熱能,從而使管、桿表面鐵分子活化,而產出液具有強腐蝕性,使偏磨處優先被腐蝕。由于腐蝕,使管、桿偏磨表面更粗糙,從而磨損更嚴重。偏磨和腐蝕并非簡單的疊加,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二者結合具有更大的破壞性。
1.5縫隙和沖蝕
產出液含水較高及產出液的強腐蝕性,使油管、抽油桿螺紋聯接處產生縫隙腐蝕;另外,產出液對油管公螺紋外緣的沖刷作用,再加上產出液的強腐蝕性,發生沖蝕,易使油管公螺紋老化。油管螺紋聯接處在偏磨腐蝕、縫隙腐蝕和沖蝕的綜合作用下,易使該處產生油管斷脫、刺漏。
2.抽油機井管桿偏磨治理對策及效果
2.1加緩蝕劑
加緩蝕劑是解決油井井筒和地面集輸系統腐蝕的一種常用、有效方法。其原理是通過緩蝕劑加入到產出介質中,在金屬表面形成一種致密薄膜,使金屬本體與腐蝕介質隔離開來,以達到保護金屬、防止腐蝕的目的。另外,通過油井緩蝕劑在油管內壁形成的保護油膜,起到潤滑作用,達到減少磨損的目的。如: k622-8,K622x9。
2.2加長尾管和管柱錨定
加長尾管僅能減輕管柱彈性彎曲。管柱錨定又有機械預張力錨定,液壓張力錨定,支撐式錨定三種工藝。機械預張力錨定雖是預防油管彎曲的最有效措施,但施工操作復雜,且起出管柱時安全性差,有可能卡鉆,因此該項工藝至今未得到很好的推廣使用;液壓張力錨定雖能利用油套壓差將管柱錨定在管柱伸長最大的部位,操作簡單,但在整個錨定伸縮過程中,錨牙始終磨損套管,對套管有一定的損傷;支撐式錨定僅能防止管柱底部運動而有助于提高泵效,但是,由于泵上油管受壓產生螺旋彎曲嚴重,將加重油管抽油桿偏磨,是最不應該采用的錨定方式。
2.3抽油桿扶正器
在治理油井偏磨方面,滾輪式和滾珠式扶正器由于易卡輪和不耐腐蝕的原因,目前已很少使用,兩瓣對卡式KBV3OH型尼龍扶正器在抽油桿上滑動,扶正效果差,脫落的碎片易卡泵,使用受到限制。KZX型防偏磨扶正器、KBV型固定式扶正器、扶正接箍、KZX型防偏磨扶正器等,它們各具特點。在淘汰金屬類抽油桿扶正器后,抽油桿扶正目前較為普遍采用的是安裝在抽油桿接箍端的五棱螺旋雙接頭活動式非金屬尼龍扶正器和碳纖維扶正器。在控制抽油機井油管本體與抽油桿接箍的偏磨方面起到了較好預防作用。
2.4加重桿
加重桿是防止桿柱底部抽油桿彎曲的有效方法。它能使桿柱中和點下移,且可以降低桿柱的交變應力幅度,延長抽油桿疲勞斷裂周期。加重桿在清洗修復時發現加重桿也同樣存在偏磨和彎曲問題,現場測量φ42mm加重桿直徑最小僅為φ35mm,且部分加重桿有彎曲現象,這說明了加重桿也同樣需要扶正防偏磨。
2.5抽油桿分選、增強修復
抽油桿采取分選修復和增強修復,從管理和修復工藝上來提高和保證抽油桿機械性能。
2.6油管旋轉器
油管旋轉器,通過自動旋轉油管改變油管與抽油桿的偏磨面,使磨損面均勻分布,從而達到延長油管使用壽命的目的;另外,已安裝偏心井口的油井,轉動井口也可達到以上目的。
2.7合理調整生產參數
在保持產液量不變的情況下,由短沖程、高沖次,改成長沖程、低沖次,增加偏磨面積,減少偏磨次數,以達到延長油管和抽油桿使用壽命的目的。
2.8應用新技術、新工藝
運用無管采油等技術,無管采油裝置最大的優點是:空心抽油桿不易彎曲,而且與國套管間的環形空間遠大于普通抽油桿與油管間的環形空間,因此該裝置能有效的避免管桿間的偏磨,在油管與抽油桿間偏磨較嚴重的井上使用更能顯示其優越性。“偏磨副”抽油桿扶正器,安裝在抽油桿上,當抽油桿上下運動時,“偏磨副”靜止不動,既起到扶正作用,又避免了抽油桿與油管間的磨損。
3.結束語
抽油桿與油管偏磨腐蝕的主要原因是井斜、抽油桿柱彎曲、高含水和產出液的強腐蝕性。綜合含水上升使偏磨腐蝕更加明顯,而介質的強腐蝕性加速了偏磨腐蝕。加藥防腐、抽油桿扶正、管桿旋轉、調整生產參數、應用無管采油等新技術(新工藝)是防治偏磨腐蝕的有效措施。針對油井的不同情況,制定綜合的防治措施才能達到防治偏磨腐蝕的良好效果,以便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董世民.水驅抽油機井桿管偏磨原因的力學分析EJ].石油學報,2003,24(4).
[2]趙子剛,陳會軍.抽油桿偏磨機理與防治,2003.03.
[3]李建國.機采井管桿磨損機理研究與對策[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