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婷 張莉 張愛軍
摘 要:我國是工程教育大國。當前正值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新經濟、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出現對工程行業人才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工程實踐能力是工程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將工程教育理念融入實踐能力培養各環節,以培養目標為核心,加強統籌設計,探索實踐能力新模式,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本論文從不同方面闡述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希望為研究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構建的專家和學者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構建
1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是行業企業的實際需要。目前,從工程類行業企業的用人感受來看,畢業生實踐能力仍是綜合素質中的薄弱環節。部分畢業生進入職業崗位后,仍需經過較長時間的適應期才能勝任崗位。該適應期內,除了對崗位角色和企業文化的心理適應所需外,客觀上還存在著畢業生動手能力不足,企業仍需進行較長時間的“傳、幫、帶”形式的二次培養。從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和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要求來看,實踐能力是人才綜合能力的重要維度。
2基于工程教育理念培養實踐能力的探索
2.1樹立正確的工程教育理念
國際工程教育以“學生中心”“成果導向”和“持續改進”為核心理念。工程能力培養活動應圍繞工程教育核心理念開展。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培養模式,實踐內容以工程實際需要為導向,強化復雜工程條件下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實踐形式上,要以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為出發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原則,積極創新組織形式,不斷更新實踐內容,注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在實踐培養過程中,加強對實踐教學質量的監控和評估,實現實踐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進。
2.2增強實踐培養體系設計
實踐能力培養要使理論課教學、實踐教學環節進行統籌設計,將課程實驗、課程實習、專業實習與畢業設計有機結合起來,協同為專業培養目標的達成服務。理論課教學形式、內容、手段上強調對工程實際內容的引入,實踐教學環節要做好與理論教學的銜接。在形式上,滿足以工程教育認證補充標準中關于實踐環節的課程設置要求;在學分比例上,按照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中關于實踐環節的學分比例進行設置;在內容上,以培養目標為導向,確保課程體系尤其是實踐課程體系對畢業要求的支持;在評價手段上,以學生實踐能力自我實現為中心理念,強調對學生本身成長的考查,改進評價考核手段,確保培養目標的達成。
2.3密切與行業及企業的聯系
在課程設置及實踐內容上加強與行業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的聯系與銜接;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學校特色和專業特點建立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模式。行業和企業專家對行業需求的把握直接而精準,課程設置有行業專家的參與會極大提高課程設置的針對性和合理性,邀請企業專家參與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和實踐培養體系,建立校企聯合培養的實習基地,由企業人員參與課程設計、課程設計和課程實習指導,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工程實踐,從中獲取實實在在的實踐技能。同時,教師在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獲得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企業也可以獲得高校在人才、知識等方面的支持。
3優化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質量保障體系
以營造學生工程學習的綜合實訓情境為平臺,培養學生的工程綜合素養為了將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有效地結合起來,讓科學回歸工程,工程教育應盡量多地為學生營造工程學習的綜合實訓情境。從CDIO模型中的工程人才應具備的“技術知識與推理”、“個人的和職業的技能與素質”、“人際技能、團隊與溝通”、“在企業與社會環境下的構思、設計、實現、運作”四個方面能力看,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一方面,應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潛力以及積極尋找國家教育財力和政策支持,創造條件不斷改善校內實驗、實習教學設施;切實加大對學校現有的實踐性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力度,積極推進實驗室、實訓室開放機制,科學管理實踐教學資源的使用,不斷實現在時間、空間、內容、方法和手段上全面開放,為工程學生開展校內實訓盡可能多地提供實訓情境平臺,使學生專業學習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另一方面,實習環境不等于工程實踐情境,更要重視綜合實踐訓練的工程情境營造,根據專業培養方案,盡可能地開展一系列的諸如工程認識實習、工程分部分項技能的課程設計實訓、單位定崗實習、畢業設計、社會實踐活動等工程演練活動,創建校外實踐平臺,使學生有機會將工程理論知識、情感、理念、價值觀融入真實的工程實踐情境當中,培養學生的工程綜合素養。
3.2以團隊形式組織工程項目實踐為主要實踐內容培養學生的工程集成能力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學生不是以生產產品為目的,而應以培養工程集成能力為目標。目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不夠,這與學校實踐教學大都局限于校內訓練,缺乏“大工程”背景下的綜合實踐有關。土建類高校實踐教學可借鑒國外諸如CDIO工程能力培養的經驗,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盡快為學生完善或重構“應知”、“應會”的工程基本能力標準,盡可能地組織以團隊合作形式開展的工程實踐項目作為深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實踐內容。每個工程項目的實踐活動要求項目組的學生從選題、資源搜尋、方案設計,到集思廣益、交流討論、方案 比選、優化與創新,再到方案實施、現場問題決策處理、權衡、社會經濟分析、綜合分析報告的形成以及組織協調管理等全方位、全過程進行考察與訓練,引導學生學會工程推理與問題解決(包括問題的識別與形成、建模、近似與定性的分析、不確定性分析、解決方案與建議,實驗與知識的發現,包括前提假設的形成、紙質與電子文獻的調研、實驗調查、前提假設的測試與辯護),系統思維(包括整體性思維、系統的浮現與交互、優先級排 序與關注、解決 方案的決斷等),團隊協作與溝通的個人技能,讓學生在企業與社會環境下更多地體驗工程的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等綜合實訓過程。這樣學生的工程分析能力和集成能力,包括工程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創新意識、責任 意識、環保意識、團隊意識、經濟意識、倫理意識等才能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以科研為依托,加強工科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探析[J]. 來麗麗.?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3(02)
[2]高校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現狀及分析[J]. 丁建.?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4(09)
[3]提高化工和制藥類工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探索與實踐[J]. 李東,錢國慶.? 科技資訊. 2018(29)
[4]基于美術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研究[J]. 譚崑,許衛朕.? 戲劇之家. 2018(23)
[5]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和探索[J]. 周沐.? 湖北農機化. 2019(11)
[6]以職業能力為主的應用型教育體系構建[J]. 趙宏旺.? 文教資料. 2017(13)
[7]以培養實踐能力為導向的動畫鏡頭設計課程改革探究[J]. 孟佳文.? 課程教育研究. 2017(18)
[8]地方本科院校程序設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習效果評價機制研究[J]. 費雄偉,陽王東,譚新良.? 考試周刊. 2017(72)
課題:2020年中國物流學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研究課題
編號:2020CSLKT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