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甜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對于國家治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對高校的治理能力提出了質疑,新冠肺炎疫情是對高校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本文從高校科研資源的利用和科研思想的轉變、高校內部治理體系的協調運行方面入手,積極探索高校參與大型突發公共事件治理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治理能力;應急管理與應對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指出,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高校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應戰者”。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高校治理能力有其理論意義和個性特征。新冠肺炎疫情激發了社會各界的緊迫感,進一步反思新時期背景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高校的治理能力是一個重要命題,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機制。
一、發揮高校資源優勢,轉變高校科研思維
(一)充分利用高校資源
作為國家先進人才培養和前沿科研的重要陣地,高校要發揮自身獨特的人才、智力和學術資源優勢,在諸如新冠肺炎疫情或其他重大公共突發事件爆發時能夠有序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以獨特的方式利用自身內部資源,增強應對社會發展需求、服務和引領社會發展的能力,在提高國家和社會治理能力水平的同時,完善自身治理體系,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
作為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中心,高校擁有其他社會組織所不具備的資源,包括大量的碩博研究生、博士后、各學科研究人員、國家實驗室、重要項目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等。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社會都更要求高等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活動要以提供先進的服務為基礎,其中包括經濟、政治、科學、文化等方面的服務。這意味著,高校要發揮學科齊全、科研人員集中的優勢,成為加強預防和科學應對新冠肺炎等嚴重突發公共事件的強大力量。
(二)轉變高校科研人員的工作思維
現如今,高校的科研人員需要轉變科研思維方式,需要重視實踐、實戰與實效,而不能再單單看重論文發表和專利申請。高校科研管理部門需要為科研人員進行大規模的科技攻關提供有力的保證,為科研人員的工作提供服務保障。通過鼓勵和引導科研人員,促進專業領域的發展,促進學校的發展,也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開展實踐性研究,把追求人民的幸福作為科研工作的動力,把服務國家和社會作為科研工作的最高目標,把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作為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身處科研一線的高校科研人員,用自己先進的科技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廣大高校科研人員加倍努力,緊緊圍繞新冠肺炎疫情進行科研,利用大數據網絡解析疫情來源與出處,同時加快針對該病毒的藥物、治療及疫苗研究,全力地進行科研,不畏病毒去抗“疫”一線去與疫情作斗爭。科研人員立足專業優勢,堅持以成果為導向,加強攻關研究,應用科研成果努力去攻克疫情,將前沿科研成果盡快投入到“田間地頭”,為滿足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而加速,為政府進行防疫政策決定貢獻力量。防控疫情是一場實實在在的科研攻堅戰,高校科研工作是回歸科研的本心,要適應當前疫情防控的需要,真正體現高校科研的價值,以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
二、協同運作高校治理體系
(一)建立高校信息平臺,完善高校治理制度體系
信息能夠保證系統內各治理主體及時掌握與疫情相關的信息,并隨著疫情的發展調整治理行動和內容。一是進一步依托現有的信息共享平臺,及時公開疫情相關信息,使各治理主體能夠隨著疫情的發展,實時調整治理行動。學校要多渠道、多角度向師生宣傳疫情防控內容,充分展示網絡新媒體平臺的優勢,把普及程度高的聊天軟件、辦公軟件等網絡平臺作為重要陣地,綜合運用音頻、視頻等宣傳手段,實時發布國家和學校應對疫情工作的各類信息,使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更加有效。二是在疫情發生時期建設臨時互動信息平臺,集中收集和發布學校內外疫情最新進展的相關信息,包括解決學校和地區的必要查詢和統計功能,實現數據標準統一,部門間協作、共享,建設一個便于隨時存儲、分析、使用的區域性疫情防控云平臺,是調查評估學校疫情防控狀況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說,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系統地收集并及時發布相關信息,也是實現高校治理的前提條件。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高校需要建立非常規的治理結構,并展現出相應的治理能力。首先,各高校應根據本校的情況,制定相對穩定的、長效的應對公共危機的治理體系,而且這個治理體系要有法律效力和約束力,規定危機中的治理主體的形式和內容;其次,要制定出特定時期高校治理主體高效有序協調的規章制度,如規定哪些治理主體在特定時期處于主導地位,哪些治理主體處于協調地位。總之,高校應以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為契機,不斷優化和調整治理體系。
(二)加強高校應對疫情的物質基礎建設,適時調整治理體系
此次疫情對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工作結構和工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挑戰,為了以應對新的形勢,內部治理主體不得不改變工作方式。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要構建新的教學秩序體系,必須加強外部資源的投入。這些資源包括人力、財力、技術和物力等。第一,在人力資源投入方面,在現有的人力資源框架內,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學校應建立相對專業的防疫和危機協調小組,這些小組在特定的時間段內可以發揮積極的、獨特的作用。第二,在經費投入方面,學校應進一步加強資金籌集能力,在疫情防控期間,積極向政府主管部門爭取特需經費,并將這些經費用于疫情防控的額外費用。第三,在技術資源投入方面,要加強疫情防控信息平臺建設;第四,在物力資源投入方面,要加強疫情防控物資的儲備,保證一線防控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總之,高校在應對大型突發事件時,制度和信息平臺的建立,以及必要的物質支持,是高校應對大型突發事件時的重要保障。
隨著疫情的發展,高校的治理體系要想有序運行,需要不斷調整甚至重構。比如,在疫情快速發展期間,學校的主要任務是防控疫情,相關的疫情防控主體會有更多的權力,會處于主導地位,而其他部門則處于從屬地位。但是,一旦疫情形勢穩定下來,甚至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就需要保證教學秩序的及時平穩地恢復,這時,學校治理的重點就需要回歸到維護正常的教學和教學活動上,治理的內容和治理主體的關系也會有新的變化。因此,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學校的治理體系需要隨著疫情的發展而調整和重組,以維持新的秩序狀態。
參考文獻:
[1]王良,周紅坊,林成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國高校科研管理的反思與建議[J].北京教育(高教),2020(05):36-39.
[2]劉志昌.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為例[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20,13(02):118-126.
[3]張樹輝,漆光鴻.高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機制建設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20(05):13-16.
[4]叢曉峰,屈昌雷,王娜.發揮輿論引導作用 為疫情防控作貢獻——高校宣傳工作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的使命與擔當[J].山東教育(高教),2020(04):38-40.
[5]沈謙.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管理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J].時代經貿,2020(08):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