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依拉·艾肯木
摘 要:文化建設是“五位一體”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衣村文化的精神保障,開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是繁榮農村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基礎工程,對于提高農村文明程度和農民文化素質,構建衣村和諧社會,推動農村經濟轉型發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困境;出路
一、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面臨的困境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以來,重視文? ?化建設的事業逐漸提到年度發展重要日程,各地活躍舉辦文化活動熱情不斷高漲, 并開展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我們仍應立足于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總體發展? ?良好,局部存在失衡的實際情況,認清現階段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存在的現實困難, 以便更好提出創新發展舉措。
1、文化活動公共空間狹小
必要的公共文化生活空間是開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載體,公共文化生活空間缺失、被擠壓,是各地農村舉辦文化活動面臨的重大現實困境。其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不能滿足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要求。筆者通過以電話形式訪談菏澤市某鎮綜合文化站長后, 得知該鎮 32 個行政村, 文化活動室、圖書室等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覆蓋率僅達 1/3, 時下正當推行的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工程建設也更是不盡人意;其二,傳統公共文化生活空間的衰落。長期以來,聚落在鄉村的水井、河堰、寺廟、? 祠堂、村委會等,是維待農民群眾社會關系和人際交往的特定空間,也是衣民群眾思想交流的公共場所。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衣村公共文化生活空間也面臨著建設滯后、被邊緣化的問題,加之現代化建成和新外部空間形式沖擊,? 許多傳統的公共文化生活空間被拆毀、棄用,祠堂、寺廟、村委會等功能也不斷弱化。其三,一些制度化的活動形式不斷衰落。村與村之間的鄉規民約、村民集會等,也隨著衣村向城鎮轉變中公共文化生活空間變遷, "呈現正式公共空間趨千萎縮與非正式公共空間日益凸現的趨勢”。屯因此,推進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活躍? 開展,重構本地文化活動公共空間已是迫在眉睫。
2、組織開展文化活動困難
文化隊伍是在衣村開展文化活動的掌舵者,是盤活整個文化活動最關鍵的因素。訪談聊城市部分鄉鎮綜合文化站長的情況得知,各個鄉鎮配備的專職文化工作人員,遠遠達不到所轄區內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實際需要,組織開展文化廳文件正式規定數量的文化活動都難以維繼。有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也只能放棄,更是有些鄉鎮綜合文化站成為了安置閑散人員的崗位,對組織開展的文化活動,不冷不熱,一知半解,這勢必就造成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困難局面。
3、文化活動創新性不強
現階段在農村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面臨著低層次、同質化、創新性不強的困境,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和形式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特色。其二,推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發展的力量匱乏。
4、農民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
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從人的社會化進程角度來說,是農民個體自我社會化進程中一種集體活動,農民參與其中是整個文化活動的核心,同時也是促使農民群眾個性發展,自由自覺、積極創造文化、享受社會主義文化成果的重要途徑。
二、進一步推進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路徑與對策
“文化進步是許多不同文化動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推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發展的動力也是多樣性的,一般可分為外源性動力,內源性動力和聯動型動力,三方面只有形成了一個有機構成的動力系統,才能突破現階段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現實困境,開拓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1、“送文化”:外力嵌入激發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鮮活力
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整體比較落后,要突破當下在農村開展廣場舞等群? 眾性活動所面臨的現實困境,仍需要汲取外源性動力,以外力嵌入模式,激發我? 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活力。以政府主導的“送文化”下鄉,正是以外力嵌? 入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典型,是促進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發展的重要外部? ?力量。
2、“種文化”:內生驅動培育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原動力
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發展,固然需要政府主導送文化下鄉的外來文化力量嵌入拉動,但“送文化”下鄉只能解農民群眾一時文化之渴,很難從本質上解決農民群眾真正精神需求的問題。從長遠角度來看,內植入一種文化的力量,激活衣民群眾文化創造的原動力,從培育衣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內源性力量為切入點, 把文化“種“在鄉里,才是解決現階段發展困境的根本之策。
3、“養文化”:合力聯動供給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創造力
衣村群眾文化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發展,需要外接政府主導自上而下“送文化”的力量拉動,內承農民群眾自下而上“種文化”內生驅動,也需要發揮市場、社會力量聯合推動。只有有效整合多元主體的力量,形成合力,才能使科學、健康、向上的文化真地在農村生根、發芽、成長,推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發展。
4、“享文化”:聚焦惠民開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價值旨歸
文化共享理念作為社會“共享理念”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解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誰發展”的根本問題。把“文化共享”作為指導衣村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發展的理念,就是要堅持農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做到讓衣民群眾在農村群眾文化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實現和發展農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激發他們文化創造活力的源泉,促進農村各類群眾性活動創新發展。
結語:
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建設布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全面建成農村小康社會離不開農村群眾文化的繁榮發展。發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對于提升農村文明程度, 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是農民自己的文化盛宴,在衣村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最終? 價值旨歸,在千厚實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群眾學習文化、運用文? 化、創造文化能力,在推進農村文化建設中共享發展的成果。基千此,本文對現? 階段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困境與出路做了的系統研究。首先系統地分析了在衣? 村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學理支撐和現實訴求;接著詳細分析了現階段我國農村群? 眾文化活動的歷史進程和取得成效;然后以實證主義角度切入,著重剖析了現階? 段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展中存在的現實困境,挖掘出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最? 后,直擊“病癥”,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作為? 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指導思想,以發展群眾文化事業和群眾文化產業的兩條? 路徑具體架構,提出“送文化”、 “種文化”、 “養文化”、 “享文化“創新發展的具體對策,以期“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厚值農村群眾文化活動? 發展的優勢,努力實現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繁榮局面。
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是一項恩澤當下,惠及子孫的重大文化民生工程,繁榮農? 村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不斷地創新發展。因此,推? 進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發展任重而道遠,需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工作者守正篤實, 久久為功。由千個人學識和能力的有限,對本課題研究還僅停留在低水平,在解? 決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展不均衡、具體細化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產業化發展、農村? 志愿者建設等方面還需系統化深入研究,以期在日后的學習、工作中需要日不斷? 的豐富完善,提出更好地、更高效地推進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具體對策,推? 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發展路徑與對策的推陳出新。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毛澤東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 京:人民出版社,1 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