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堃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為應對我國日漸嚴重的水資源污染情況,污水處理企業加大了對出水水質的管控,增加了污水處理企業的運營成本。本文在特殊天氣下通過對進水水質的檢測,減少藥劑的投加、降低曝氣風機使用頻率,為污水處理企業穩定出水,達標排放的基礎上減少了企業的運營成,使企業更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溶解氧;反硝化;硝態氮
污水處理廠地處大連的旅游風景區,是國家863項目中“中國水資源綜合利用及示范項目”的重點示范工程,采用BOT模式建設與運營,主要處理污水處理廠周邊33平方公里60萬人的生活污水,處理規模為8萬噸/日,采用兩級生物濾池處理工藝,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
2019年8月,受臺風“利奇馬”影響,大連市區80小時內降雨量為235.6毫米,占年均降雨量29.45%,是1951年有歷史記錄以來排名第四的降雨量。降雨對水污水處理廠屬于短期、沖擊性影響。降雨后污水管網混入地表雨水,COD和氨氮值大幅降低,其攜帶的大量溶解氧將破壞生化處理首端的厭氧環境,對污水處理廠的正常穩定運行產生較大影響。
污水處理廠由一期提升泵站負責供水,降雨后未對處理水量產生影響,但進水水質變化較大。從日平均值的角度分析,進水氨氮日均值從25.5-33.2mg/L下降到6.2-12.6mg/L,進水COD從180-260mg/L下降到65-110mg/L,進水總磷從2.8-4.5mg/L下降到0.7-1.4mg/L,進水總氮從27.5-38.8mg/L下降到17.2-20.2mg/L,其中8月14日進水總氮最低17.2mg/L,當天進水中硝態氮濃度為9.1mg/L,懸浮物濃度為184 mg/L,進水中硝態氮含量高,懸浮物濃度高,說明管網中雨水占比高,攜帶了大量泥沙和溶解氧。
針對水質突變,馬欄河廠及時啟動水質水量突變應急預案,并依據進水在線監測數據和化驗分析補充完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保持碳源投加,減少回流量,減少低負荷對反硝化生物系統的影響。降雨后進水總氮、COD降低,微生物的營養碳源突然下降,易導致生物膜老化,為了減輕低負荷對污水廠生物系統的沖擊,需要保持少量外加碳源投加。
由于進水溶解氧和硝態氮含量高,總氮去除率由原來的52%下降到15-30%,因此碳源投加量要比正常情況少。硝化液回流攜帶大量溶解氧,在總氮需要去除率降低情況下,回流比越高對DN池反硝化生物系統越不利,因此硝化液回流比由原來的100-120%降低到60-70%。經測算,降雨后一周碳源投加量平均減少71.42%,回流量平均減少26.13%。出水總氮穩定達標。
另外,根據化驗數據分析,進水溶解氧和硝態氮升高的情況下,DN反硝化濾池厭氧環境遭到破壞,DN反硝化濾池對氨氮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扣除硝化液回流稀釋作用,反硝化濾池氨氮去除率最高達到66.7%。
二是減少除磷劑(三氯化鐵)投加量。降雨后進水總磷降幅很大,周平均濃度為1.54 mg/L,最低值0.7mg/L。進水最低濃度僅比一級A出水總磷高40%。在進水總磷大幅減少情況下,除磷劑投加濃度也隨之減少,由原來的90.67mg/L降低到30.45 mg/L,降幅達66.42%,降低三氯化鐵投加量后,出水總磷穩定達標。
三是減少CN池曝氣量。在正常水質情況下,硝化反應消耗額外的溶解氧,低溶解氧對硝化反應有抑制作用,所以CN池的DO必須足夠,需要保持5 mg/L以上。降雨后,進水氨氮大幅降低,DN反硝化濾池已經去除了部分氨氮,經檢測CN池進水氨氮平均值為8.5 mg/L,最低僅1.92 mg/L,此時不需要大量曝氣也能保證CN池硝化菌需要的溶解氧,因此將曝氣風機運行頻率由原來的46-48HZ降低至40HZ(設備允許最低頻率)運行,單池曝氣量由1180m3/h降到720m3/h,出水氨氮穩定達標。
經過此次強降污水處理廠摸索出應對措施。降雨后水量、水質變化較大情況下,要控制進水量,及時調整工藝。主要包括:調整曝氣量、補充營養、調整回流和調整藥劑投加,同時還要關注進出水水質變化情況,并上報主管部門,確保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湯磊.城鎮污水廠三級處理工藝方案的選擇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36):44.
[2]康明杰.試析中小城鎮高效低耗污水處理工藝的運用[J].民營科技,2014(03):
[3]李彬.城鎮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0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