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榮倩 桑玉青 馬子晴 李佳敏 陳東明

摘 要:目的:了解河南省基層全科醫生培養和繼續教育現狀,為提升基層全科醫生崗位勝任力提供依據。方法? 2019年抽取我省8個樣本縣區,24個樣本鄉鎮,每個鄉鎮選取50名左右的居民,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不記名面對面調查。采用Epidata3.1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有76.2%的人表示培訓的機會多;56.8%的全科醫生所在單位對于其員工參與培訓持支持態度;全科醫生參與繼續教育與培訓的類型差異不大;培訓內容前三位分別是“康復”(63.0%)、“保健”(60.8%)和“健康教育(59.9%)”。結論? 對基層全科醫生培養支持制定指標并完善考核體制;完善培訓內容,創新培訓形式,提高基層全科醫生參與主動性。
關鍵詞:河南省;基層全科醫生;繼續教育現狀
我國近些年來經濟發展飛速,基層人民對于健康越來越看中,要求也越來高。同時,由于經濟的發展帶來的環境變化和人口老齡化,疾病發生的頻率提高且病種也逐漸多樣,城鄉居民對于基層醫療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科醫生制度的建立,順應了國家政策,也順應了大時代的變化。而當前全科醫生數量仍有不足,教育和培訓體制還不夠健全。而快速彌補缺口解決基層全科醫生稀缺的快速方法即在職醫生向全科醫生的轉變。因此健全全科醫生教育和培訓體制,加強全科醫生隊伍的建設尤為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9年抽取我省8個樣本縣區,24個樣本鄉鎮,每個鄉鎮選取50名左右的居民。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不記名面對面調查,對全科醫生的接受教育與培訓的機會,單位對其參加培訓的態度,參加教育的類型與教育內容等方面進行調查,本研究共發放問卷450份,回收有效問卷416份,回收有效率為92.4%。通過Epidata3.1軟件統計分析數據。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416例樣本中,男性占38.2%;女性占61.8%。中學學歷占29.8%,中專/中技學歷占32.9%,大專學歷占10.8%,本科及以上學歷占26.5%。全科醫生承擔的崗位職責以基本醫療為主,68.3%的被調查者對此崗位職責持肯定態度。
2.2 接受繼續教育與培訓機會
在調查的基層全科醫生中,表示繼續教育機會較多和很多的分別占40.9%和35.3%,可見國家對全科醫生的培養比較重視,制定一系列文件,提供諸多機會,支持基層在職醫師接受繼續教育和培訓轉為全科醫生,擴充了全科醫生數量,加強了基層醫療隊伍建設。
2.3 醫療單位對參加培訓的態度
在調查的數據中,單位對參加培訓持支持態度的占56.8%,持無所謂態度的占37.2%,雖然單位支持方面占比較多,但仍有相當比重對全科醫生的培訓支持力度不夠,認知不到位,可見還是要經常開展相關講座等宣傳活動將國家對全科醫生教育和培訓相關文件和精神落實到位,提高單位對其知曉度和重視度。
2.4 參加繼續教育的類型
在調查的基層全科醫生中,選擇在職學歷深造占53.4%,選擇規范化培訓脫產三年占51.7%,學術會議占到51.2%,而未選擇脫產學歷深造占比最多為56.0%,未選擇轉崗培訓脫產一年和網絡學習緊跟其后,可見醫生更傾向于參加系統性和專業性的培訓方式,規范化學習和掌握全科醫生所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那么在了解需求后,國家和相關單位應予支持。(詳見表)
2.5 繼續教育內容
調查結果顯示,選擇臨床醫學占57.9%,未選擇占42.1%。選擇預防占59.1%,未選擇占40.9%。選擇保健占60.8%,未選擇占39.2%。選擇康復占63.0%,未選擇占37.0%,選擇健康教占育59.9%,未選擇占40.1%。選擇急診急救占57.9%,未選擇占42.1%。選擇精神心理衛生占54.3%,未選擇占45.7%。選擇營養學占52.6%,未選擇占47.4%。選擇管理學占51.4%,未選擇占48.6%。選擇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占48.1%,未選擇占51.9%。選擇醫學影像占45.7%,未選擇占54.3%。選擇交流與溝通占48.8%,未選擇占51.2%。選擇其它占45.9%,未選擇其他占54.1%。由上數據可見,選擇繼續教育的內容更趨向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預防,以滿足經濟發展過程中居民對健康標準不斷提高的要求。同時選擇率較高的也預示著接受培訓醫生的不足之處,最終形成全科醫生綜合性能力。
3 討論
本研究主要對本地區基層醫生的培訓與教育進行調查,力求選擇最佳的方式,使全科醫生的效用發揮到最大。新華社在2020年2月14日播報關于習近平主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講話中提到要加強全科醫生的培養,完善基層醫療體制機制,推動公共衛生和醫療協調高效發展。因此重視全科醫生的繼續教育與培訓是推進國家全科醫生計劃的關鍵一環,是提高醫生技術的重要手段,也是短期內緩解基層醫療的快速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研究結果發現,國家促進進行全科醫生繼續教育問題力度還是較大的,有較多的機會可以得到教育,但是不能排除一些懈怠行為,即一些醫院對全科醫生培養不重視,只關心自身發展,難以融入這個變革的潮流,大多流于形式化。單位的態度很大一部分決定了醫生接受全科醫生教育培訓的機會。單位的態度首先是第一道檻,接觸不到機會,更不會有之后的全科醫生教育。單位給予的機會作為教育與培養的第一步,根據其重要性,應該對單位做一些硬性要求,可以對單位下放一些全科醫生培養的指標,并對其培養的人才進行不定期考核,如果不符合要求可以進行一定的懲罰。既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單位給予培訓的機會,也一定程度避免了了單位流于形式的態度。
選擇繼續教育的內容大多集中在臨床醫學、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急診急救上,臨床醫學和急診急救方面是作為醫務工作者的基礎,是為在緊急情況下,使患者在短時間內獲得有效的救助,以延長生命。而預防、保健、康復和健康教育更是體現出一個我國人口逐漸趨向老齡化現象中,醫療方面所做出的改變和趨向,這體現了一個選擇需求導向。當然醫療過程中,操作和技術是硬性指標,也是治病救人的關鍵。但心理教育和人為關懷也同等重要。從研究數據看,很大一部分人未選擇醫患交流和溝通,這需要引起重視,雙管齊下,才能看到最完美的效果。細究近幾年的醫鬧事件,醫生和患者的關系日益緊張,醫患關系一時也成為令人頭疼的問題。醫生和患者平等相處,才能保持醫療環境的穩定和諧發展。目前基層醫生中,更多的與之打交道的多為農民和老年人,一些醫學術語過于生澀難懂,加上一些言語表達上的偏差和誤解,極易產生摩擦。醫學培養人才應該是全方面發展的,技術上過關,素質上也不能掉隊。注重治好病的同時,也要關心心理狀況。因此,良好的人文關懷和溝通技巧課程也應體現在全科醫生的培訓中,努力形成一個良好的醫患關系。
醫療的關鍵是實踐操作,必須加大人才的實踐技能培養力度。全科醫生培養過程中關于實踐問題有兩個解決辦法,第一個就是增多全科醫生教學實踐基地,提高每個人進行實踐的效率和頻率,加嚴實踐基地的考核標準,而不是讓考核流于形式,最終難以達到全科醫生的標準。其二就是建立流動實踐機制。可以鄉鎮為單位,在縣的范圍內讓全科醫生進行流動實踐考核,通過不同的演練和教學,以達到全科醫生的標準。
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基層全科醫生會選擇深造,調動其積極性,提高培訓效果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在培訓中,大多數人考慮的應該是深造培養與現存職業之間的問題。我認為單位針對培訓可以將培訓中的表現以及考核成果作為之后評職稱評先進的一個考核標準,同時也應該將培訓時間以一定的方式折算成工作時間記入工齡。這樣一來,既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培訓過程中的形式問題,有提高了培訓過程中醫生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疫情期間的網絡學習,也成為學習知識的一大主流,培養人員與專家面對面交流,也有高質量的收獲。畢竟一個好的的教師,可以用獨特的方式激發學習的熱情,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選擇協調的培訓方式,對全科醫生的培養,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秦江梅,李思思,林春梅.我國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改革進展及發展策略[J].中國全科醫學,2020,23(19):2351-2358.
[2]胡睿,王夏玲.六部委聯合下發《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 社區醫療發展進入人才“攻略期”[J].中國社區醫師,2010,26(20):3.
[3]周曉明.目前全科醫生培養中的問題和建議[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06):190+194.
[4]雷秋瑾,彭貴珍.試論發達國家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對我國的啟示[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01):50-55.
作者簡介:
贠榮倩(1998.11-),女,漢族,河南省輝縣市人,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2017級本科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桑玉青(1998.2-),女,漢族,河南省商丘市人,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2017級本科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馬子晴(2000.02-),女,漢族,河南省駐馬店市人,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2019級本科康復治療學專業
李佳敏(1999.09-),女,漢族,河南省鶴壁市人,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2019級本科臨床醫學專業
陳東明(1981.09-),男,漢族,河南輝縣人,中共黨員,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學歷,主要研究方向:健康政策與法律、基層衛生管理。? 通訊作者
(基金項目:2019年河南省高校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S201913505002)--全科醫生全心全意服務基層研究;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資助(2019-ZZJH-061)——河南省全科醫生服務農村社區的促進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