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茹
摘 要:審計聲譽作為一種外放信號,能夠向資本市場傳遞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的優劣,尤其是在事務所審計過程相對封閉、審計質量無法有效量化的客觀環境下,能夠有效的降低信息不對稱,應當受到上市公司和社會公眾的重視。但目前中注協只側重公布每年度事務所收入的排名信息,沒有形成完善的披露事務所審計聲譽的機制。本文通過對立信會計師事務所連續聲譽受損后客戶流向的研究,發現毀譽事件發生后上市公司更換審計機構的意愿并不強烈,在改聘審計機構時也缺失有效的審計聲譽機制作為指導。在此基礎上提出依據行業處罰與懲戒構建審計聲譽評級機制和加強公眾對審計聲譽關注度等建議。
關鍵詞:審計聲譽;毀譽事件;立信會計師事務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審計聲譽反映了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信任程度,在審計過程相對封閉、審計質量無法有效量化的客觀環境下,審計聲譽作為一種外放信號,能夠向資本市場傳遞事務所審計質量的優劣,能夠有效的降低信息不對稱,成熟有效的審計聲譽機制有助于審計市場的有序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從2003年起組織開展向社會公布前百家事務所信息的工作,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業務收入為排名依據,輔以六項輔助信息;第二階段將業務收入、注冊會計師人數、培訓完成率、領軍人才(后備)人選數、受處罰和懲戒情況進行賦分,開展綜合評價,同時輔以輔助信息;第三階段擴展綜合評價指標;第四階段重新以業務收入為依據。每年位于中注協排名前列的事務所應當是社會公眾認可的行業代表,但從近幾年的證監會和注冊會計師協會行政處罰信息來看,擁有大量客戶并且收入排名靠前的“大所”頻頻登上“懲戒榜”。
本文試圖通過研究立信會計師事務所連續審計失敗后的客戶流向來思考中注協建立聲譽評級機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參考中注協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標準中的處罰與懲戒指標對聲譽評級機制提出建議。
二、文獻綜述
國內外都有學者以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作為審計聲譽衡量標準。很多研究美國資本市場的學者在評價審計師聲譽時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懲戒作為標準(Wilson and Grim-lund,1990;Davis and Simon,1992);許多針對其他國家的研究也將關注監管部門的處罰,將其看作審計師聲譽下降的標志,如澳大利亞關注審計師受到的的行政訴訟、英國關注來自貿工部的處罰(Chen et al,2009);針對我國上市公司的研究中,也有學者將證監會的行政處罰視為審計師聲譽受損的標志(劉笑霞和李明輝,2013;王兵等,2011;劉峰等,2010;吳溪,2008;)。
關于事務所聲譽機制在市場中發揮的作用。Watts et al.(1983)認為, 事務所聲譽機制的作用是促進市場選擇高質量的審計師,該作用可以通過證券市場的價格機制來發揮。理性的投資者會看好選擇了高聲譽的事務所的公司,因此該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會上漲,而當公司選擇低聲譽事務所時,投資者會持懷疑態度,對股價未來走勢不看好,所以股票價格將會走低。劉霞和戚務君(2014)在關于審計師聲譽與審計質量之間的關系的研究中提出,審計師聲譽具有向投資者和企業管理者傳遞審計質量水平高低的信號的信息價值。李曉慧等(2016)分別研究了1999-2014年受到證監會處罰的事務所,觀察毀損事件發生的前后三期新增客戶的變化情況, 以此驗證了審計師聲譽機制的有效性。研究發現, 毀譽的事務所新增客戶會大幅度減少, 更名作為修復審計聲譽的手段也于事無補,新增客戶數量并不能明顯提高。
三、連續聲譽受損后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客戶流向分析
(一)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概況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立信所)于2000年6月正式成立,在中注協公布的《全國前百家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排名》中常年處于前列,更是在 2017 年以業務收入369015.54萬元的成績成功躋身前三甲。立信所不斷發展壯大,獲得了注冊會計師法定業務執業資質、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美國PCAOB 資格認證、司法鑒定許可證等執業資質,如今逐步成為擁有31家分所、10000余名從業人員(其中執業注冊會計師2000余名)、年收入超億的行業代表。
(二)立信所近年審計毀譽事件時間線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在從2014年-2018年深陷多起因未勤勉盡責而導致審計失敗的案件,不僅受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而且遭受公眾對其審計質量的質疑,嚴重影響其審計聲譽。2014.08.25,康華農業財務造假事件初露端倪,各大媒體爭相報道;2014.12.04,證監會正式對仰帆控股財務造假事件立案調查;2015.04.30,證監會正式對大智慧財務造假事件立案調查;2015.05.14,證監會正式對康華農業財務造假事件立案調查;2015.06.04,證監會正式對金亞科技財務造假事件立案調查;2015.07.16,立信所因仰帆控股財務舞弊事件被立案調查;2016.01.26,立信所因金亞科技財務舞弊事件被立案調查;2016.02.14,證監會發布了對康華農業及步森股份的處罰決定;2016.07.20,證監會公布了對大智慧及立信所的處罰決定;2017.05.23,立信所因涉嫌康華農業財務造假事件被證監會處罰;2017.06.15,證監會要求立信所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并限期整改;2018.03.01,證監會公布了對于金亞科技的處罰決定書;2018.08.06,立信所因涉嫌金亞科技財務造假事件被證監會處罰;2018.09.27,立信所被判在大智慧虛假陳述糾紛案中承擔連帶賠償責任;2018.12.04,證監會公布了對仰帆控股的處罰決定書;2018.12.20,立信所因涉嫌仰帆控股財務造假事件被證監會處罰。
(三)立信所改聘客戶去向分析
本文將2014.04.30-2018.04.30設為觀測期,由于在觀測期內毀譽事件的發生是相互交叉進行的,無法有效的劃分出客戶的離開是由于因哪一事件觸發,故而對于立信所2014-2017年度改聘客戶的去向本文主要關注其改聘后的去向問題。立信所2013年度上市公司年審客戶共有376家,在2014年8月25日之前有家上市公司更換了審計機構,分別是華潤雙鶴、恒泰艾普、視覺中國以及上海科技。由于更換時未發生毀譽事件,將這四家上市公司剔除,已剔除后的數量372作為2013年度上市公司年度審計客戶數量。在2014年8月25日之后有12家上市公司更換了2014年年報審計機構,客戶流失率為3.23%,其中有五家公司選擇了比前任事務所排名更靠前的事務所,占當年改聘客戶數量的41.67%。
立信所2014年新增了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客戶52家,共出具2014年度上市公司審計報告審計412份,在2015年有34家2014年度審計客戶選擇更換審計機構,客戶流失率為8.25%,其中有六家公司選擇了比前任事務所排名更靠前的事務所,占當年改聘客戶數的17.65%。
立信所2015年新增了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客戶61家,共出具2015年度上市公司審計報告審計439份,在2016年有35家2015年度審計客戶選擇更換審計機構,客戶流失率為7.97%,其中僅有兩家公司選擇了比前任事務所排名更靠前的事務所,占當年改聘客戶數的5.71%。
立信所2016年新增了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客戶100家,共出具2016年度上市公司審計報告審計504份,在2017年有34家2016年度審計客戶選擇更換審計機構,客戶流失率為6.75%,但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改聘了比立信所排名更靠前的事務所。
四、關于聲譽評級在會計師事務所選聘中作用的思考
(一)案例啟示
立信所近年來因深陷大智慧、金亞科技、康華農業等企業的財務造假丑聞而多次被行政處罰,但從立信所2013-2017在中注協網站發布的《前百家會計師事務所排名》中的排名(依次為5,4,5,4,3)情況看來,立信所并未因近年來的連續聲譽受損而損失市場份額,甚至其近年來排名還略有上升。上市公司在遭遇審計機構聲譽受損后也沒有轉而聘請中注協發布的排名靠前的事務所以提升公眾對其年報的信任度。由此看來現有的中注協評級制度無法很好地評價并對外傳達事務所審計聲譽的優劣,不能很好地為上市公司改聘事務所提供參考。
(二)相關建議
1.建議構建審計聲譽評級機制
目前有關會計師事務所排名的可靠來源是中注協《前百家會計師事務所排名》,但中注協的排名中有一個突出問題:重規模、輕質量。2006-2016年中注協開始采取綜合評價辦法對事務所進行排名,但業務收入被賦予了太大的權重,一般只要業務收入足夠高,排名就會很靠前,這會鼓勵事務所通過合并、降低審計收費等方式短期內做大規模,不利于事務所的內生增長和審計質量提升,同時處罰和懲戒應減分值較低,對事務所的排名難以造成影響。從2017年開始中注協改為以事務所業務收入作為排名依據,事務所受到處罰和懲戒不再作為排名依據,為了全面體現“做強做大”精神,建議構建全面、完善的聲譽評級機制,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聲譽進行排名。
中注協應以現有的每年度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個人誠信檔案記錄統計及執業信息數據庫為基礎,以會計師事務所接受的行業懲戒、行政與刑事處罰為依據建立聲譽評級機制,評級指標參考中注協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指標中的處罰與懲戒指標。
建議中注協與證監會、證券交易所、人民銀行、工商總局、稅務總局、財政部、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有關部門就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違法違規失信行為建立聯合懲戒機制,每月各部門互相推送失信行為信息,若條件成熟,各監管部門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相關數據則將自動同步至各系統。系統依據制定的聲譽評級指標進行聲譽等級的自動排名。
2. 加強審計聲譽關注度
在毀譽事件發生后,上市公司更換審計機構的意愿并不強烈,說明上市公司不認為聲譽受損的事務所會對其造成不利影響,或者是認為這一影響遠低于其能夠獲得的議價優勢和所需付出的更換成本,這表明目前我國投資者對審計聲譽的認同感較低,不會因審計機構聲譽受損而對上市公司提出質疑,也就不會促使上市公司通過變更審計機構對事務所進行懲罰。中注協應當在構建審計聲譽評級機制的同時,加強向上市公司和社會公眾宣傳審計聲譽重要性的力度,幫助聲譽評級體系起到對市場和公眾傳達事務所審計聲譽的優劣,和為上市公司選聘事務所提供參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CHING-LUNG CHEN,GILIi YEN,FU-HSING CHANG. Strategic Auditor Switch And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empirical Findings Fromthe TSE-listed Firms [J].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2009(19):59-72.
[2]劉霞,戚務君. 注冊會計師姓名披露有助于審計質量提升嗎?——來自客戶報表重述的證據[J]. 中國注冊會計師,2014(3):56-64.
[3]李曉慧,曹強,孫龍淵. 審計聲譽毀損與客戶組合變動——基于1999-2014年證監會行政處罰的經驗證據[J]. 會計研究,2016(4):85-91.